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8)
2023(11485)
2022(9450)
2021(8284)
2020(6716)
2019(14954)
2018(14510)
2017(27296)
2016(14250)
2015(16146)
2014(15944)
2013(16193)
2012(15516)
2011(14337)
2010(14213)
2009(13265)
2008(12765)
2007(11519)
2006(10543)
2005(10046)
作者
(42783)
(35840)
(35707)
(34079)
(22816)
(16974)
(16076)
(13894)
(13611)
(12723)
(12609)
(11945)
(11652)
(11600)
(11426)
(11131)
(10667)
(10325)
(10319)
(9664)
(9187)
(8758)
(8634)
(8332)
(8094)
(8056)
(7692)
(7347)
(7091)
(7067)
学科
(91505)
经济(91445)
管理(44236)
(38816)
方法(31458)
(29625)
企业(29625)
数学(28145)
数学方法(28007)
中国(23621)
地方(21709)
(18492)
环境(17194)
(17094)
业经(15843)
(15091)
贸易(15082)
地方经济(14906)
(14898)
(14633)
技术(14426)
农业(13231)
(12663)
(12303)
金融(12301)
(11373)
银行(11358)
(11125)
(11108)
(11063)
机构
大学(227477)
学院(224585)
(115347)
经济(113665)
研究(86928)
管理(82449)
理学(70097)
理学院(69257)
管理学(68500)
管理学院(68050)
中国(66237)
(48468)
(48350)
科学(48136)
(43531)
研究所(39339)
财经(38978)
经济学(38791)
中心(37053)
(35550)
经济学院(34699)
(32402)
北京(31228)
(31146)
(30870)
(29792)
师范(29603)
财经大学(28819)
业大(27688)
科学院(26786)
基金
项目(144854)
科学(116840)
基金(109290)
研究(107950)
(95239)
国家(94634)
科学基金(80888)
社会(75185)
社会科(71776)
社会科学(71759)
基金项目(56289)
(53081)
自然(47689)
教育(47351)
自然科(46572)
自然科学(46563)
自然科学基金(45764)
(45570)
资助(44119)
编号(39489)
(34418)
(34016)
重点(33725)
国家社会(33702)
成果(31993)
(30431)
中国(30360)
教育部(29619)
创新(29011)
发展(28897)
期刊
(130743)
经济(130743)
研究(76991)
中国(44857)
(35989)
管理(32314)
科学(32190)
学报(31782)
(27908)
大学(24701)
学学(23331)
经济研究(23027)
财经(21891)
技术(21047)
(20544)
金融(20544)
农业(19599)
教育(19526)
(19173)
问题(17514)
业经(16389)
(16231)
技术经济(14788)
国际(14757)
世界(14725)
统计(12209)
(11310)
(10872)
经济问题(10649)
资源(10644)
共检索到352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鹏飞  杨俊  陈怡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和TOPSIS分析方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效率和碳减排技术效率及两个指标的协调度指标。基于中国1998-2010年29个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在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碳减排技术效率相对于经济增长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普遍存在碳减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现象,但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始逐渐从碳减排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向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该结果预示着中国正逐渐步入低碳发展的道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TFP增长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妍  逯进  
以多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了1982-2016年中国省域人力资本智力素质、身体素质与经济增长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分析了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人力资本智力素质、身体素质与经济增长三者交互作用的耦合度保持着不断递增的演化趋势,但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耦合跃迁模型,对三系统的耦合跃迁路径及机制进行了扩展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以1995—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排放严重和能源效率低下,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无效率值低于中部和西部,非期望产出是三大区域增长无效的主要原因;东部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师萍  岳宏志  韩先锋  
对1998-2008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了度量分析。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期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但改善力度不大;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当期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在人力资本构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楠玉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健  刘海燕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本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的地区专业化演进视角,探讨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表明: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化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对外开放也形成了不同地区专业化特色,其中东部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特点更加突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产业间、产业内分工下所形成的地区专业化,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发展,更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水平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颖  
在我国特定转型期间,对企业异质性和市场交易环境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区域层面的所有制异质特征与市场交易环境的内在作用机理。利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统计数据,从企业所有制异质的角度分区域实证研究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对市场配置效率环境反应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对技术创新环境和市场交易效率的敏感度都低于私有企业,区域差异明显;国有企业对自身规模经济环境的敏感度低于私有企业,区域差异不明显;国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低效率配置降低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君博  
本文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模型和确定性的非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模型(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5年间的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成为限制未来经济发展的隐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淑芬  江涛涛  
服务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服务业集聚依赖于区域经济空间内的资源、要素,并为其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二者必须相互协调适配,才能获得共同发展。文章基于协同学的耦合理论构建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空间的适配模型,并根据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空间各自的特征选取相应的适配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市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空间的协调适配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适配效率刚达到勉强适配阶段,要达到优质适配还需共同进步,互为促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长新  
经济增长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综合效果的反映。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经济增长既取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状况,又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其中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更起着日益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度量相对概率前沿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技术效率分析和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茂盛  陈夏  
本文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对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效率水平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契合,但从技术效率的变化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各地区技术效率呈显著的收敛趋势。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煤炭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丽娟  吴晓然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等理论,利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茁趋同,以此探讨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才表现出趋同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开始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趋同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趋同速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伯任   杨敏   陈泽明  
基于对数字经济构成、内涵以及统计框架的分析,提出数字经济内生增长效率测度的课题,借助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数字经济内生增长效率,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数字经济内生增长效率低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开放度、创新环境等环境变量对数字经济内生增长有显著影响;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数字经济内生增长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无效率主要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在于技术进步的推动,数字经济管理和制度建设对于数字经济的内生增长效果并不明显,中国数字经济的内生增长应该强调有管控的规模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