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2)
2023(14993)
2022(12492)
2021(11282)
2020(9550)
2019(21683)
2018(20883)
2017(39245)
2016(21454)
2015(24157)
2014(23881)
2013(23983)
2012(22617)
2011(20805)
2010(20659)
2009(19344)
2008(18996)
2007(17016)
2006(15079)
2005(13611)
作者
(66795)
(56089)
(56054)
(53258)
(35475)
(26981)
(25389)
(22029)
(21115)
(19610)
(19484)
(18522)
(17994)
(17740)
(17739)
(17356)
(16881)
(16645)
(16098)
(16052)
(14159)
(13823)
(13523)
(12829)
(12753)
(12470)
(12232)
(12163)
(11371)
(11193)
学科
(110292)
经济(110200)
管理(57446)
(53999)
方法(43844)
(41040)
企业(41040)
数学(39407)
数学方法(39138)
中国(28182)
(26222)
地方(24030)
(22957)
(22661)
(20563)
贸易(20555)
业经(20354)
(19975)
农业(18068)
(17174)
环境(16098)
地方经济(15317)
(14821)
金融(14819)
(14698)
银行(14632)
(14219)
(14036)
(12838)
财务(12821)
机构
大学(325610)
学院(322561)
(147340)
经济(144775)
研究(121546)
管理(117662)
理学(101843)
理学院(100551)
管理学(98951)
管理学院(98347)
中国(90522)
科学(75272)
(68863)
(63711)
(63387)
(62555)
研究所(58476)
中心(53538)
业大(51626)
财经(50733)
农业(50472)
经济学(47656)
(47087)
(46248)
北京(43370)
经济学院(42981)
(42822)
(41167)
师范(40646)
科学院(38401)
基金
项目(217365)
科学(170567)
基金(160543)
研究(150842)
(143788)
国家(142663)
科学基金(119634)
社会(99812)
社会科(94723)
社会科学(94694)
基金项目(84598)
(82629)
自然(77409)
自然科(75636)
自然科学(75606)
自然科学基金(74331)
(71183)
教育(67809)
资助(65319)
编号(57015)
重点(50270)
(48819)
(48669)
成果(45917)
(44813)
国家社会(43164)
科研(42343)
创新(42236)
计划(41248)
教育部(41104)
期刊
(160970)
经济(160970)
研究(95802)
中国(60277)
学报(59464)
(56757)
科学(52352)
(47459)
大学(43224)
管理(41360)
学学(41337)
农业(38400)
经济研究(28226)
(28031)
金融(28031)
财经(26335)
教育(25333)
技术(24785)
业经(23126)
(22858)
问题(21607)
(21352)
(19554)
技术经济(17566)
世界(17303)
国际(17227)
(16299)
统计(16086)
资源(14942)
商业(14685)
共检索到47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米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仅影响了区域内产业规模及经济的增长,其空间流动和集聚效应也是新地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空间视角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并从劳动力集聚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解读了要素空间变动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实证表明:劳动力要素聚集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其在空间上具备同质性;人力资本要素的聚集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但这一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在空间上具备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金凤君  
回顾了技术要素集聚的基本理论,对技术要素集聚的形成动因与形成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要素集聚的相关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以及集群理论等。文章的最后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与技术要素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人们了解技术要素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可对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程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国民收入逐步增长,经济总量已达到较高的规模。但由于历史、区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如果长期持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间均衡发展。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就应深入分析影响区域GDP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省际面板数据,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支出、储蓄量、能源消费、外贸进出口等都是人均GDP增长的直接因素,但这些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为促进中西部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就应采取提高金融配置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完善对外贸易格局等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清  
文章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验证了区域经济分割性的存在,并且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符合倒"U"型理论;运用空间面板分析,发现区域经济在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路径传导,中部地区起着连接南北、东西区域的枢纽作用,并证明区域经济存在空间传导和空间联动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本文以1978年、1982年、1985年这3个具有重要改革开放意义的年份为初始时点,采用CART方法,获得了更符合俱乐部趋同定义的最优区域分组,以及俱乐部趋同的待检影响因素信息。据此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俱乐部趋同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发生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总体上,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5个新兴工业化省份为主体、代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达到较高水平的趋同俱乐部。其余省市区则形成了另外一个趋同俱乐部。(2)市场化水平和区域政策是影响俱乐部趋同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继续推进区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调整区域政策是中国可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颖  胡凯  胡杨昱娇  
本文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税负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计量分析表明,地区宏观税负水平基本适度,但边际宏观税负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降低欠发达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规范横向税收分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淑芬  
本文利用2001-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估算了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函数对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估计,比较各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得出要加强人力资本投入,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守法  吕焱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就利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1986-2004年的数据,对实际利率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并针对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