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7)
2023(9910)
2022(8290)
2021(7921)
2020(6464)
2019(14537)
2018(14198)
2017(27115)
2016(14560)
2015(16830)
2014(16910)
2013(16983)
2012(16607)
2011(15372)
2010(15646)
2009(14754)
2008(14682)
2007(13338)
2006(12292)
2005(11593)
作者
(43133)
(36002)
(35973)
(34658)
(23070)
(17198)
(16224)
(14119)
(13706)
(12839)
(12641)
(12032)
(11712)
(11581)
(11438)
(11204)
(10889)
(10463)
(10287)
(9924)
(9264)
(8714)
(8705)
(8299)
(8126)
(8116)
(7799)
(7637)
(7340)
(7167)
学科
(87637)
经济(87561)
管理(41045)
(32628)
方法(28044)
数学(24967)
(24802)
企业(24802)
数学方法(24666)
中国(23985)
地方(21635)
(18428)
(16639)
(15358)
(15235)
(14945)
贸易(14935)
业经(14888)
地方经济(14610)
(14471)
(12345)
金融(12344)
(12150)
银行(12141)
环境(12139)
农业(12088)
(11981)
(11781)
(10527)
(10231)
机构
大学(225008)
学院(222237)
(110429)
经济(108417)
研究(87838)
管理(79165)
中国(69553)
理学(66208)
理学院(65358)
管理学(64380)
管理学院(63949)
(50365)
(49005)
科学(48769)
(45012)
研究所(39989)
财经(38680)
中心(38673)
经济学(36555)
(35143)
(33778)
经济学院(32603)
北京(32395)
(32260)
(31075)
(30085)
师范(29888)
财经大学(28370)
科学院(26689)
(26616)
基金
项目(135174)
科学(107474)
研究(101665)
基金(100475)
(86987)
国家(86352)
科学基金(72864)
社会(68837)
社会科(65345)
社会科学(65331)
基金项目(51165)
(48580)
教育(45243)
自然(42632)
资助(42354)
(41820)
自然科(41600)
自然科学(41590)
自然科学基金(40845)
编号(38914)
成果(34024)
(31932)
(31373)
重点(30874)
国家社会(30377)
中国(28740)
课题(28165)
教育部(27692)
(26670)
发展(26503)
期刊
(134948)
经济(134948)
研究(78294)
中国(48193)
(38392)
管理(32012)
(30875)
学报(30561)
科学(30290)
(25205)
金融(25205)
大学(23928)
经济研究(22828)
学学(22412)
教育(21904)
财经(21167)
农业(20793)
技术(18809)
(18580)
问题(17855)
业经(17169)
(16832)
国际(15631)
世界(15026)
技术经济(12812)
统计(12152)
经济问题(11051)
(10738)
(10206)
经济管理(10199)
共检索到366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豆建民  
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1.清除市场分割的障碍。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主要表现在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封锁,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或者限制某些紧缺的原材料从本地流出,或者在要素市场上层层设卡,阻止人才的外流。目前,在不少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群  陈迎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也波及整个世界。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对一国意义重大。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由于起步较晚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还不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建议 ,以推进新世纪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子美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强化法治意识 ,准确定位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伟杰  魏磊  
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泰城  厉敏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庞德良  
近年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 ,顺应区域集团发展的要求 ,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时至今日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尚存在许多制约主权国家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很难直接上升为各国中央政府的行为。而各国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却有其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内在动因和有利条件。从目前看 ,东北亚区域地方合作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 ,影响了民间企业在区域贸易和投资上的积极性 ,制约了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因此 ,现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际合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战略重点在于为民间企业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包明齐  
随着中国与蒙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经济贸易逆差过大、经济合作层次和水平较低、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推进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提高次区域经济合作意识,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改善投资与合作环境;加大中蒙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边境互贸合作,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新  李天籽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中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而沿边地方政府又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是我国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地方利益的强化,沿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和目标上会有所偏差。这导致了沿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取对内竞争和对外合作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制度安排,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张东辉  
近年来 ,东北亚各国 (地区 )在所属地方的共同努力下 ,在对外开放、地区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发生着新的变化。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各种开发计划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 ,目前仍存在着影响和阻碍区域合作的种种因素 ,而地方政府间各种交流的加强及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国家间关系、减少国家纠纷、促进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谷克鉴  符大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光盛  金珍  
2007年,云南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提高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的领域、层次及质量,还为双边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云南省在合作机制、贸易水平、投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只有克服云南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中所存在的困难,才有利于云南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海琦  李光辉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最初来源于美国倡导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越南加入后,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于是,美国便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行美国的贸易战略和自贸区战略,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自2009年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跨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以来,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豫新  倪超军  
自古以来,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考虑,新疆与中南亚区域经济整合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了中国新疆参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中介纽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成为欧亚大陆的又一国际经贸中心,从而为"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在环新疆经济圈概念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