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5)
2023(11784)
2022(9910)
2021(9113)
2020(7194)
2019(16348)
2018(15927)
2017(29075)
2016(15282)
2015(17361)
2014(17339)
2013(17539)
2012(17052)
2011(16113)
2010(16085)
2009(14958)
2008(14662)
2007(12725)
2006(11802)
2005(11301)
作者
(45484)
(38074)
(37793)
(36006)
(24531)
(18158)
(17135)
(14698)
(14644)
(13442)
(13296)
(12734)
(12443)
(12331)
(12012)
(11739)
(11251)
(10908)
(10898)
(10428)
(9911)
(9276)
(9093)
(8891)
(8646)
(8602)
(8320)
(8029)
(7671)
(7492)
学科
(93387)
经济(93315)
管理(37913)
(34785)
中国(29311)
方法(28657)
地方(26793)
数学(25467)
数学方法(25344)
(24669)
企业(24669)
(20865)
业经(17818)
(16755)
贸易(16740)
地方经济(16616)
(16158)
(16128)
(14707)
金融(14706)
农业(14433)
(14038)
(13893)
环境(13890)
银行(13883)
(13800)
(13693)
(13234)
(11325)
发展(10385)
机构
大学(231741)
学院(230306)
(114837)
经济(112938)
研究(95719)
管理(81748)
中国(74873)
理学(68588)
理学院(67635)
管理学(66735)
管理学院(66273)
科学(53318)
(51570)
(48963)
(48945)
研究所(44003)
中心(41388)
财经(38070)
经济学(37635)
(34742)
(34708)
北京(34385)
(34348)
(34159)
经济学院(33597)
(32985)
师范(32735)
科学院(29584)
财经大学(28103)
业大(27587)
基金
项目(145019)
科学(115991)
研究(109098)
基金(106995)
(93255)
国家(92527)
科学基金(78230)
社会(73910)
社会科(70259)
社会科学(70249)
基金项目(54946)
(53184)
教育(48112)
(46079)
自然(46021)
自然科(44899)
自然科学(44889)
自然科学基金(44114)
资助(43854)
编号(41609)
(38675)
成果(34458)
重点(33772)
(33499)
国家社会(32316)
发展(32273)
(31778)
中国(30511)
课题(30427)
(29680)
期刊
(139764)
经济(139764)
研究(81955)
中国(53999)
(34399)
管理(33875)
(33043)
科学(32635)
学报(31528)
(26857)
金融(26857)
教育(24816)
大学(24438)
经济研究(24184)
农业(23211)
学学(22627)
技术(20109)
财经(20107)
业经(19949)
问题(18068)
(17646)
(17058)
国际(16328)
世界(16207)
(13294)
技术经济(13198)
资源(12085)
统计(11812)
经济问题(11321)
商业(10752)
共检索到38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石碧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的转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阶段性特点,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历史特征,对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在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上要着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均衡与非均衡、中央与地方四个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向新时代,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战略、21世纪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中国之路。本文以史实资料为依据,梳理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格局、区域战略及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依据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文件精神,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重工业偏向于内地、"大跃进"及三线建设、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沿海三个阶段;后者细分为改革开放偏向于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总体战略和新时代新战略四个阶段。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同时,战略重点和举措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展望未来,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将构成陆海统筹纵向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带,并率先实现现代化;"四纵四横"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以绿色城市和绿色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绿色城镇化将步入快车道;国内和国际次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的通达性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常规手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洪礼,刘晓越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1996年回顾及1997年展望谢洪礼刘晓越ABSTRACTBasedon"AnnualModelofChian'sMacro-economy",theauthorsmakepre-liminarypredictionofthede...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和平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业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展望了深化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程莉  安树伟  
"十二五"期间,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总量表现为"东部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小",在全国所占比重是"东部比重下降,中部、西部和东北上升",增速表现为"东部放慢,中部、西部和东北加快"的态势。总体看来,四大区域相对差距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积极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构建"4+2"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域,严格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规范经济活动调控方式,促进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叶建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学始终围绕国家现代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改革与完善等重大议题进行研究,经历了传统苏联政治经济学范式的确立及向现代经济学范式转换的过程。经济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经济学术接轨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益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在全球经济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增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朝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方向迈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路兴隆  
东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东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则出现了增长相对滞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度契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在一个阶段的契合会产生路径依赖;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关注人口流动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消解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解放思想是东北地区破解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海鸣  刘乃全  
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以企业区位选择为中心的区位理论与以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理论 ,概括了区位理论及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灏  李罗力  冯苏宝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经济、贸易、金融和信息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尽管东亚地区构筑经济一体化已具备一定条件并打下相当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因此有必要以"10+1"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合作契机,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形成涵盖整个东亚的"共同体"合作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封越健  魏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经济所90年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主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封越健、魏众两位研究员主持。参加分论坛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所所长高培勇学部委员,经济所原副所长朱玲学部委员,经济所副所长朱恒鹏研究员;1940-1946年间经济所前身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在地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的父老乡亲;"文革"后期1969-1972年间经济所建立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河南息县的父老乡亲;曾经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工作的已故前辈的亲属;经济所所友、荣休老同志和现职同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