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7)
2023(13610)
2022(11544)
2021(10577)
2020(8789)
2019(20219)
2018(19769)
2017(37391)
2016(20158)
2015(23141)
2014(23307)
2013(23475)
2012(22690)
2011(21077)
2010(21248)
2009(19857)
2008(19758)
2007(17759)
2006(15928)
2005(14954)
作者
(61266)
(51292)
(51218)
(48874)
(32912)
(24626)
(23390)
(19958)
(19533)
(18245)
(17810)
(17131)
(16648)
(16442)
(16201)
(15970)
(15232)
(15094)
(14801)
(14756)
(13111)
(12715)
(12452)
(11845)
(11699)
(11647)
(11323)
(11259)
(10398)
(10294)
学科
(111191)
经济(111100)
管理(51162)
(48774)
方法(39672)
(35849)
企业(35849)
数学(35224)
数学方法(34997)
中国(32290)
地方(28945)
(27356)
业经(21350)
(20851)
(20254)
贸易(20240)
(19861)
(19559)
农业(18579)
(17848)
地方经济(17270)
(16744)
金融(16742)
(16592)
银行(16564)
环境(16157)
(16120)
(15241)
(14528)
(12359)
机构
大学(306524)
学院(305605)
(142612)
经济(139920)
研究(118414)
管理(109765)
理学(92543)
理学院(91318)
中国(90879)
管理学(89991)
管理学院(89387)
科学(69646)
(67016)
(61967)
(61690)
研究所(55714)
中心(52201)
(52128)
财经(48663)
(46904)
经济学(45965)
(44094)
北京(43701)
(42174)
(41888)
业大(41835)
师范(41812)
经济学院(41241)
农业(40732)
(37030)
基金
项目(192637)
科学(151488)
研究(142639)
基金(139514)
(121634)
国家(120650)
科学基金(101411)
社会(92845)
社会科(88092)
社会科学(88070)
(73607)
基金项目(72630)
教育(63953)
(62768)
自然(61634)
自然科(60130)
自然科学(60110)
自然科学基金(59049)
资助(57678)
编号(56670)
(48292)
成果(47122)
重点(44450)
(43729)
课题(40504)
发展(39593)
国家社会(39467)
(39300)
(38984)
教育部(37229)
期刊
(168628)
经济(168628)
研究(99729)
中国(65896)
(48813)
学报(46150)
(46091)
科学(43878)
管理(40862)
大学(34496)
农业(33326)
(32397)
金融(32397)
学学(32317)
教育(31715)
经济研究(28303)
技术(26603)
业经(25289)
财经(25225)
问题(22391)
(21964)
(19739)
(18478)
世界(18027)
国际(17856)
技术经济(17256)
统计(15417)
资源(14734)
商业(14451)
经济问题(14189)
共检索到484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2年,我国的社会总产值达到55842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30多倍;原油产量1991年为14099.2万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增震  张青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永定  
近几年来,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各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但是,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却缺乏一套系统的指导理论。由于缺乏这样的理论,我们的许多政策建议往往顾此失彼,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十分有必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外国经济学就已提出了一系列同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涵蕾  李柏洲  
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成为全球化条件下决定区域参与国际化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制约不同类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义民  李文田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城市多处于极化阶段,形成核心区;边界地区一般是边缘区。缩小省级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既要遵循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行政-经济区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经济区内部优化、经济区外部竞争与合作两种途径结合是边界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菊娥  
一、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西北区域是一个资源丰富、经济落后、资金贫乏、依附力强的典型不发达区域。 1.资源型经济 从西北区域1987年33部门投入产出表获悉,西北区域仅有7部门调出,且调出的大户是石油加工业,其次是饮食业、纺织业和金属矿采选业等。同时将33部门投入产出表压缩为8部门投入产出表,结果发现仅有能源工业调出,这说明西北区域通过调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正平  马晓冬  罗守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经济理论界对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两大课题颇为关注。对前者的关注是与市场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相联系的;对后者的重视与中国地区之间多样性丰富与差异性明显使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直接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以体制转换为制度背景与动力机制的,因而,市场化进程与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娟  吴国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闫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利用实证手段深入分析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全国以及分区域角度分别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上海、河南以及重庆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