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7)
2023(17140)
2022(14476)
2021(13352)
2020(11065)
2019(25089)
2018(24556)
2017(46169)
2016(24552)
2015(27576)
2014(27067)
2013(26898)
2012(25167)
2011(23081)
2010(23100)
2009(20891)
2008(20290)
2007(17636)
2006(15669)
2005(14355)
作者
(70911)
(59369)
(58909)
(55931)
(37984)
(28256)
(26708)
(23066)
(22768)
(20920)
(20657)
(20002)
(18974)
(18809)
(18440)
(18320)
(17537)
(17135)
(17019)
(16896)
(15038)
(14430)
(14296)
(13847)
(13404)
(13391)
(12971)
(12532)
(11863)
(11764)
学科
(123156)
经济(123045)
管理(63919)
(60223)
(46596)
企业(46596)
方法(46536)
数学(41105)
数学方法(40625)
中国(34812)
地方(29905)
(29678)
业经(24946)
(24171)
(24014)
(21734)
贸易(21720)
(21011)
农业(20237)
(19502)
(18428)
金融(18425)
(18178)
银行(18147)
环境(17926)
(17636)
地方经济(17533)
(16454)
(16138)
技术(15127)
机构
大学(354501)
学院(352726)
(158845)
经济(156030)
管理(131992)
研究(131652)
理学(113063)
理学院(111676)
管理学(109720)
管理学院(109052)
中国(100959)
科学(78008)
(76188)
(69499)
(66453)
研究所(60420)
中心(59248)
(56731)
财经(55373)
(52391)
(50532)
经济学(50510)
业大(48722)
北京(48555)
(48215)
师范(47760)
(47689)
经济学院(45293)
农业(44082)
(41199)
基金
项目(237033)
科学(188963)
基金(175210)
研究(173021)
(153750)
国家(152567)
科学基金(130527)
社会(113557)
社会科(107851)
社会科学(107826)
基金项目(91551)
(89471)
自然(82387)
自然科(80509)
自然科学(80486)
自然科学基金(79057)
教育(78123)
(76956)
资助(71499)
编号(67799)
(56169)
成果(55162)
重点(54647)
(53289)
(49010)
国家社会(48865)
课题(47194)
创新(46084)
教育部(45849)
科研(45363)
期刊
(179260)
经济(179260)
研究(110000)
中国(71372)
学报(53245)
科学(52095)
(51666)
(51116)
管理(50602)
大学(41022)
学学(38593)
农业(35752)
教育(35014)
(34647)
金融(34647)
技术(31214)
经济研究(30109)
财经(27988)
业经(26826)
(24296)
问题(23436)
(20407)
(19797)
世界(19525)
国际(19014)
技术经济(18378)
统计(18167)
资源(17528)
图书(16043)
(15879)
共检索到542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武鹏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加入WTO,既可以从中获取较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很明显,加入WTO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博文   周世军  
为了厘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与演变趋势,文章首先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检验,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绝对与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及演变趋势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且北京、上海、广东一直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2)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各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其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最大。(3)数字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决定,其贡献率约占70%,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约占30%;从内部差异来看,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最大。(4)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各地区的内部差异有缩小趋势,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存在高-高或低-低集聚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兆涵  陈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1992年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技术进步来源有着鲜明的引进特征。基于此,本文以技术引进为视角,探究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动因与演变的路径趋势。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包括劳动和资本在内的要素在利润驱动下的单向流动是区域差距形成的动因,而以产业为载体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使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循环模式,导致了区域差距的形成和固化;实证检验部分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技术引进程度和相关产业的转移路径,验证了各地区存在的不同发展模式;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我国技术进步方式转型阶段区域差距可能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思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饶淑芬  
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成功的时期,但也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就此,笔者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区域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及今后中国区域经济会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有降低,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天津、江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其余25个省市区趋于上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雨,刘志彪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ffectively establishing the target of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awing up reaso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easures, and promoting goo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 of main factors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earch goal and different facto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ries of econometrics models including macroeconomic system model,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ime series model,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se models. Combining the statistics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end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y from 2001 to 2005.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丹  刘阳  李睿  
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回顾了区域趋同和区域趋异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历史上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区域收敛作了一个总结,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阶段性的绝对收敛,还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通过分析三者关系,并结合国际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经验,本文得出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永秀  任保平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