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5)
- 2023(19501)
- 2022(16748)
- 2021(15584)
- 2020(13112)
- 2019(30297)
- 2018(29987)
- 2017(57386)
- 2016(31161)
- 2015(35407)
- 2014(35588)
- 2013(35562)
- 2012(33377)
- 2011(30584)
- 2010(30783)
- 2009(28554)
- 2008(28266)
- 2007(25104)
- 2006(22120)
- 2005(20254)
- 学科
- 济(145006)
- 经济(144865)
- 管理(86384)
- 业(82605)
- 企(65994)
- 企业(65994)
- 方法(59720)
- 数学(51976)
- 数学方法(51494)
- 中国(40002)
- 农(37022)
- 地方(32934)
- 财(31982)
- 学(30488)
- 业经(29893)
- 贸(26536)
- 贸易(26520)
- 易(25639)
- 农业(25050)
- 制(24870)
- 银(21733)
- 银行(21674)
- 融(21555)
- 金融(21552)
- 环境(21296)
- 和(20978)
- 行(20822)
- 理论(20316)
- 技术(19461)
- 务(19108)
- 机构
- 大学(459338)
- 学院(456066)
- 济(193865)
- 经济(189808)
- 管理(174365)
- 研究(164264)
- 理学(149562)
- 理学院(147774)
- 管理学(145401)
- 管理学院(144565)
- 中国(123787)
- 科学(100481)
- 京(99533)
- 财(86835)
- 所(84836)
- 农(77046)
- 研究所(77003)
- 中心(73046)
- 财经(69171)
- 江(67958)
- 业大(67004)
- 北京(64006)
- 经(62745)
- 范(61633)
- 师范(61060)
- 农业(60370)
- 经济学(59521)
- 院(59006)
- 州(54542)
- 经济学院(53495)
- 基金
- 项目(301534)
- 科学(236333)
- 研究(220082)
- 基金(218395)
- 家(190794)
- 国家(189212)
- 科学基金(160737)
- 社会(139193)
- 社会科(131888)
- 社会科学(131854)
- 省(116298)
- 基金项目(115103)
- 自然(103295)
- 自然科(100830)
- 自然科学(100802)
- 教育(100486)
- 自然科学基金(99025)
- 划(98585)
- 资助(90938)
- 编号(89223)
- 成果(73432)
- 重点(68110)
- 发(67584)
- 部(67298)
- 课题(62224)
- 创(61548)
- 创新(57588)
- 国家社会(57505)
- 科研(57456)
- 教育部(57353)
- 期刊
- 济(219959)
- 经济(219959)
- 研究(140467)
- 中国(90855)
- 学报(72952)
- 农(70343)
- 科学(67385)
- 财(64917)
- 管理(63841)
- 大学(54362)
- 学学(50995)
- 教育(49846)
- 农业(48472)
- 融(42991)
- 金融(42991)
- 技术(39405)
- 经济研究(35730)
- 财经(34434)
- 业经(34172)
- 经(29592)
- 问题(28609)
- 业(25758)
- 贸(23868)
- 技术经济(23833)
- 图书(23585)
- 世界(21778)
- 理论(21520)
- 统计(20917)
- 国际(20898)
- 科技(20747)
共检索到692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维国 谢兰云
本文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R&D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其R&D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即中等投入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高投入地区R&D投入的贡献次之,低投入地区R&D投入几乎没有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R&D投入 R&D强度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晓玲 仲云云 郭轶群
当前有关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中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利用TOPSIS方法,选取GDP、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10项综合经济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市在1997-2007年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表现为省际差异、东部与中西部的地带间差异以及东部地带内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存在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
TOPSIS方法 区域经济差异 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其忠 卞艺杰
专业化分工下的和谐经济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动态过程,最终形成的是均衡分工网络,从整体上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入手,运用R/S分形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既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原因,又进一步预测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不断地分形、演进,从单个企业到企业集群,再到网络组织,随之区域经济从收敛走向发散,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分形与混沌 和谐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剑 徐维祥 张志纲 黄艳
群体投资是产业转移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它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同时迁移,相比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一投资模式,利用实证模型,来分析其对迁入地经济的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群体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晓辉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OLS统计回归方法检验FDI与沿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实证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说明梯度开放政策是FDI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晓虹
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1-2003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就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FDI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有显著的影响,FDI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分布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最后提出吸引更多的FDI到中西部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新 相丽君
文章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2006年数据)进行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分列第一、二位;由于受到政策的倾斜,西藏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九;贵州的指标数据表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贵州享受了大量财政支持,而是财政支持不足,证了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关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对西部地区支持相对不够的结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实证分析 平衡发展 综合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婉君
为了考察"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文章采用TOPSIS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农业和矿产采掘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而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则相对较快。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将八大经济区归类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八大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江苏和江西两省的实证分析 ,提出并验证了教育发展所引起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主要有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教育总体发展程度不同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不同教育层次发展的侧重差异所引起的结构效应。最后 ,对今后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娟 吴国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