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1)
- 2023(16803)
- 2022(14345)
- 2021(13470)
- 2020(10971)
- 2019(25167)
- 2018(25003)
- 2017(47432)
- 2016(25523)
- 2015(28764)
- 2014(28809)
- 2013(28853)
- 2012(27005)
- 2011(24954)
- 2010(25012)
- 2009(22938)
- 2008(22348)
- 2007(19553)
- 2006(17489)
- 2005(16087)
- 学科
- 济(124434)
- 经济(124317)
- 管理(69233)
- 业(64736)
- 企(51361)
- 企业(51361)
- 方法(47201)
- 数学(40793)
- 数学方法(40432)
- 中国(35551)
- 地方(30446)
- 农(29900)
- 业经(25715)
- 学(25378)
- 财(23705)
- 贸(21942)
- 贸易(21926)
- 易(21204)
- 农业(20432)
- 制(20018)
- 环境(18673)
- 融(18451)
- 金融(18449)
- 银(18322)
- 银行(18281)
- 和(17867)
- 行(17729)
- 地方经济(17679)
- 理论(17012)
- 发(16607)
- 机构
- 大学(374825)
- 学院(371153)
- 济(161418)
- 经济(158205)
- 管理(142567)
- 研究(137540)
- 理学(122181)
- 理学院(120712)
- 管理学(118900)
- 管理学院(118222)
- 中国(103460)
- 科学(82336)
- 京(82161)
- 财(70505)
- 所(70131)
- 研究所(63669)
- 中心(59987)
- 农(58114)
- 财经(56092)
- 江(54106)
- 北京(53308)
- 业大(51833)
- 范(51422)
- 经(51043)
- 师范(50989)
- 经济学(49743)
- 院(49597)
- 农业(45160)
- 经济学院(44525)
- 州(43738)
- 基金
- 项目(246702)
- 科学(194458)
- 研究(182507)
- 基金(179422)
- 家(156316)
- 国家(155047)
- 科学基金(132052)
- 社会(116792)
- 社会科(110737)
- 社会科学(110710)
- 基金项目(94516)
- 省(93724)
- 自然(83478)
- 教育(82583)
- 自然科(81484)
- 自然科学(81467)
- 自然科学基金(79997)
- 划(79814)
- 资助(74136)
- 编号(73272)
- 成果(60418)
- 发(56869)
- 重点(55643)
- 部(55383)
- 课题(51385)
- 创(50542)
- 国家社会(48660)
- 教育部(47532)
- 创新(47273)
- 科研(46447)
- 期刊
- 济(186244)
- 经济(186244)
- 研究(119732)
- 中国(75386)
- 学报(56590)
- 管理(54705)
- 科学(54323)
- 农(53537)
- 财(50403)
- 大学(42846)
- 教育(42592)
- 学学(39959)
- 农业(37660)
- 融(35007)
- 金融(35007)
- 技术(32096)
- 经济研究(30652)
- 业经(28237)
- 财经(28077)
- 经(24249)
- 问题(23921)
- 图书(20090)
- 业(19887)
- 贸(19782)
- 技术经济(19384)
- 世界(19020)
- 国际(17986)
- 理论(17621)
- 科技(17509)
- 资源(17234)
共检索到570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秀洁,代合治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综合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区域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多层次、不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构成了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实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破解之道,努力提升和改造经济质态、产业业态、环境生态,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纵观世界近百年和中国五十年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一直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自始至终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由于如此,在现代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建新 祝炜平
文章用单一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出浙江省内存在3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差异,即地级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和乡镇之间。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大于县际差异,县际差异又大于乡镇间的差异。从差异的变化来看,地区差异在扩大,而城乡差异在缩小;从差异变化的效应来看,差异扩大在现阶段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浙江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王宁莲 杨天祥
首先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最后从如何围绕中心城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添 孙久文 林文贵
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已趋于网络化、多极化特征,但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始终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烙印,这与我国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的交叉重叠有关系。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行政区经济"概念出发,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出现该现象的理论原因。同时,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探讨了学科的三大争论,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并举的,实践中的制度障碍、空间失衡和政策失灵都需要区域经济理论的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宏宇
我国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沟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共商、共享和共建为原则,促进我国同各国展开相互合作与交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孔庆华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间发展为互动关系,在Y市区域物流产值、投入指标与区域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