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2)
2023(20991)
2022(17950)
2021(16751)
2020(13856)
2019(31667)
2018(31210)
2017(59408)
2016(31883)
2015(35626)
2014(35678)
2013(35227)
2012(32868)
2011(29810)
2010(29822)
2009(27366)
2008(26777)
2007(23127)
2006(20438)
2005(18412)
作者
(92350)
(77128)
(76294)
(72831)
(49133)
(36945)
(34752)
(30046)
(29268)
(27381)
(26310)
(26017)
(24555)
(24378)
(23878)
(23759)
(22774)
(22220)
(22039)
(21959)
(19311)
(18893)
(18610)
(17692)
(17244)
(17143)
(16987)
(16613)
(15530)
(15208)
学科
(146390)
经济(146244)
管理(88122)
(83743)
(67733)
企业(67733)
方法(58774)
数学(51015)
数学方法(50380)
中国(40607)
(37095)
地方(33606)
业经(31527)
(31352)
(30498)
(25600)
贸易(25582)
(25063)
农业(25042)
(24785)
(21735)
银行(21689)
(21575)
金融(21572)
环境(21518)
理论(21298)
(21015)
(20912)
技术(20515)
地方经济(18928)
机构
大学(457907)
学院(455820)
(193678)
经济(189803)
管理(175563)
研究(163231)
理学(151330)
理学院(149588)
管理学(146922)
管理学院(146096)
中国(122717)
科学(99081)
(98533)
(85991)
(82357)
研究所(75006)
(73926)
中心(72497)
财经(68683)
(66434)
业大(66034)
北京(62880)
(62641)
(61577)
师范(60974)
经济学(59687)
(59476)
农业(57652)
(53554)
经济学院(53494)
基金
项目(309022)
科学(244026)
研究(225639)
基金(225138)
(196966)
国家(195362)
科学基金(167311)
社会(144307)
社会科(136842)
社会科学(136810)
(118765)
基金项目(118266)
自然(107579)
自然科(105074)
自然科学(105048)
教育(103344)
自然科学基金(103156)
(100863)
资助(93053)
编号(90385)
成果(73509)
重点(69801)
(68997)
(68781)
(63818)
课题(63083)
国家社会(60250)
创新(59684)
教育部(59040)
科研(58768)
期刊
(216554)
经济(216554)
研究(139047)
中国(90592)
学报(71589)
(67410)
科学(67324)
管理(66472)
(64054)
大学(54640)
学学(51398)
教育(50611)
农业(46811)
(41740)
金融(41740)
技术(40593)
经济研究(35791)
业经(34136)
财经(34130)
(29554)
问题(27948)
(24896)
技术经济(23027)
(22614)
图书(22287)
世界(21409)
科技(21230)
统计(21201)
资源(20731)
(20504)
共检索到685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国涛  汪金剑  徐丹秋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主要受众群体为拥有住房且具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口。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影响反向抵押贷款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结构是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评分表明反向抵押贷款有望最先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办。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六大类,也得出了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有望最先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最先推广的结论,印证了以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亮  刘强  徐生霞  
本文基于贫困治理与产业结构两个维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进行拓展与深化,聚焦中国新三大地带,研究贫困治理效果、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全国来看,贫困治理效果的显著提升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作用;(2)贫困治理效果、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时间演变性的作用特征,相较于其他两个地带,贫困治理效果对远西部地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且这种推动作用在贫困水平与产业结构交互作用的冲击下会变得更强;(3)与全国整体情况相反,产业结构调整在中西部地带和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存在U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依赖性越大,对贫困治理效果的依赖效应越小;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精准的扶贫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越强的提升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琴  方先明  
基于1998-2008年的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构建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个方面解析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金融支持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金融支持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最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的资本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大国一般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即工业化初期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差距逐步缩小,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双面影响是:一方面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西部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诱发和激化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等;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缓解东西部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其操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功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辉莉  
本文运用差别产品垄断竞争的模型分析房地产产品完全差别的市场效应和社会影响,认为房地产产品差别化会加强房地产商的垄断势力,提高其垄断定价的能力,使社会福利受损。联系中国实际,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房地产产品的差别性,加强了房地产商的市场力量;这是我国总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地区房价差距扩大,相关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旗  周桂芝  茹少峰  
文章使用2014—2018年我国3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不平衡性表现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梯度递减的特征;分解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来自省际差异,省内差异贡献较小。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当技术距离适中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促进落后地区产生“追赶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技术距离过大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楠  罗薇  
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域内流通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及消费不均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长远来看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省域内流通业发展差距存在抑制效应,但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它对流通业发展不平衡性存在“倒U型”的作用规律。省域内消费水平的不均衡性,会促使数字经济与流通业不平衡性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即因为省域内消费差距的存在,数字经济需达到更高水平,对流通业不平衡性的作用才能迫近“拐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秀兰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并对各主因子指标构成和综合作用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和类别划分,揭示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国华,彭鹏,唐承丽,周海燕  
本文综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测度的研究进展,采用多指标组合法和多指标合成法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多空间层次(省、市、区—三大地带—沿海与内地)、多角度(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