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8)
2023(11987)
2022(10121)
2021(9200)
2020(7838)
2019(18035)
2018(17544)
2017(33397)
2016(17825)
2015(20572)
2014(20622)
2013(20764)
2012(19736)
2011(18260)
2010(18237)
2009(17287)
2008(17119)
2007(15311)
2006(13596)
2005(12575)
作者
(53874)
(45269)
(45247)
(43203)
(28827)
(21625)
(20679)
(17610)
(17073)
(15927)
(15711)
(14988)
(14518)
(14443)
(14218)
(14109)
(13460)
(13345)
(13002)
(12978)
(11303)
(11125)
(10858)
(10391)
(10327)
(10250)
(9752)
(9720)
(9054)
(8971)
学科
(101873)
经济(101802)
管理(49690)
(43421)
方法(39811)
数学(35890)
数学方法(35610)
(33454)
企业(33454)
中国(25553)
地方(23538)
(21937)
(19196)
(18597)
(17942)
贸易(17935)
环境(17732)
(17393)
业经(17363)
地方经济(15321)
(15134)
农业(14550)
(13569)
金融(13567)
(13416)
(13031)
银行(13010)
(12580)
(12147)
(11817)
机构
大学(276458)
学院(273901)
(130967)
经济(128651)
研究(102337)
管理(101681)
理学(87155)
理学院(86098)
管理学(84808)
管理学院(84285)
中国(78235)
科学(60013)
(58725)
(55420)
(52544)
研究所(47774)
中心(45329)
财经(44645)
(43622)
经济学(42812)
(40540)
(39896)
经济学院(38487)
北京(37741)
业大(37300)
(36230)
(35674)
师范(35393)
农业(34311)
财经大学(32931)
基金
项目(177999)
科学(141078)
基金(131868)
研究(129570)
(114983)
国家(114157)
科学基金(97006)
社会(86270)
社会科(81947)
社会科学(81924)
基金项目(68662)
(66617)
自然(60037)
自然科(58587)
自然科学(58567)
教育(57809)
自然科学基金(57512)
(57046)
资助(54964)
编号(49980)
成果(40934)
重点(40804)
(40785)
(40756)
国家社会(37292)
(36258)
课题(35066)
教育部(34949)
中国(34565)
创新(34282)
期刊
(146711)
经济(146711)
研究(85058)
中国(51917)
(41658)
学报(40843)
(39268)
科学(39047)
管理(36460)
大学(30618)
学学(28955)
农业(26780)
经济研究(25295)
(24831)
金融(24831)
财经(23279)
技术(23075)
教育(22044)
(20218)
业经(20159)
问题(19714)
(17861)
世界(15986)
国际(15956)
技术经济(15847)
统计(15687)
(15169)
(13699)
资源(13659)
决策(12511)
共检索到416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东  朱德海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 ,但有关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该文首先解释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基本概念与模型内涵 ,并介绍了灰色系统在贫信息系统中进行预测的基本原理。通过灰色系统GM(1 ,1 )模型对 90年代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 ,经过检验 ,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运用此模型对 2 0 0 5年与 2 0 1 0年的区域协调度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基本处于调和状态 ,即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未来 1 0a的协调度空间分布仍然呈现“U”型特征。处于转折点附近的省区协调度波动比较大 ,包括广大的中部地区 ...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李永贺  李政旸  
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和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创新与经济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基纯  陈忠暖  
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远未达到良性共振状态,二者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处于勉强接受区间,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大部分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滞后或房地产滞后;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大致符合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规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旭  庞世明  
本研究分析了1995-2015年间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主要研究结论为:在理论上,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来源于一定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两系统实现较好的耦合得益于产业发展特征符合其要素禀赋;在指标选择上,应选择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并且由于禀赋结构变化带来的产业组织结构变化,选择企业数量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产业发展和变化;从计算结果看,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在过去20年一直保持较好的耦合度,在过去的5年里,则保持较好的耦合协调度;从1998年开始,旅游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骆琳  李禹锋  王沁  
文章从规模性、结构性、效益性三个维度构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DEA交叉效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我国七大地区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我国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七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华东和华北地区实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西北和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正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区间,跃迁趋势不明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莉  
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相互影响。文章在分析二者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熵值赋权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2000-2010年广东省统计数据,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增长上升趋势显著。虽然二者的协调度稳步增长,但增长过缓,仍处于低度协调状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知识的转化力度和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转变经济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促进广东省经济及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