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0)
- 2023(10188)
- 2022(8612)
- 2021(7960)
- 2020(6874)
- 2019(16083)
- 2018(15551)
- 2017(30292)
- 2016(16424)
- 2015(18705)
- 2014(18705)
- 2013(19081)
- 2012(18253)
- 2011(16740)
- 2010(16510)
- 2009(15544)
- 2008(15542)
- 2007(13910)
- 2006(11994)
- 2005(10967)
- 学科
- 济(83957)
- 经济(83900)
- 管理(41604)
- 业(41483)
- 方法(36496)
- 数学(32902)
- 数学方法(32699)
- 企(31754)
- 企业(31754)
- 中国(22892)
- 农(21262)
- 地方(19024)
- 财(17212)
- 贸(16701)
- 贸易(16696)
- 易(16243)
- 业经(15978)
- 学(15459)
- 制(14424)
- 农业(13877)
- 地方经济(11816)
- 融(11575)
- 金融(11573)
- 银(11569)
- 银行(11543)
- 产业(11515)
- 环境(11404)
- 和(11297)
- 行(11113)
- 体(10347)
- 机构
- 大学(248081)
- 学院(246095)
- 济(115151)
- 经济(113214)
- 管理(91969)
- 研究(91529)
- 理学(79330)
- 理学院(78363)
- 管理学(77241)
- 管理学院(76768)
- 中国(69433)
- 科学(54402)
- 京(53015)
- 财(48343)
- 所(46876)
- 研究所(42896)
- 农(41624)
- 中心(40691)
- 财经(39278)
- 经济学(37790)
- 经(35808)
- 江(35418)
- 业大(34974)
- 经济学院(34322)
- 北京(33996)
- 农业(32951)
- 院(32620)
- 范(32271)
- 师范(31976)
- 财经大学(29164)
- 基金
- 项目(163384)
- 科学(129417)
- 基金(120540)
- 研究(119169)
- 家(105431)
- 国家(104669)
- 科学基金(88483)
- 社会(78364)
- 社会科(74552)
- 社会科学(74532)
- 基金项目(63382)
- 省(61482)
- 自然(54862)
- 自然科(53541)
- 自然科学(53523)
- 教育(53299)
- 划(52811)
- 自然科学基金(52616)
- 资助(49843)
- 编号(46401)
- 发(37952)
- 部(37855)
- 重点(37807)
- 成果(37689)
- 国家社会(33751)
- 创(33715)
- 课题(32338)
- 教育部(32240)
- 中国(32196)
- 创新(31778)
- 期刊
- 济(123507)
- 经济(123507)
- 研究(74245)
- 中国(44992)
- 学报(37989)
- 农(37403)
- 科学(36337)
- 财(36082)
- 管理(31681)
- 大学(28304)
- 学学(26765)
- 农业(25578)
- 融(21574)
- 金融(21574)
- 经济研究(21533)
- 教育(20394)
- 财经(20129)
- 技术(20057)
- 业经(18749)
- 经(17582)
- 问题(17370)
- 贸(15760)
- 业(14651)
- 世界(13630)
- 技术经济(13603)
- 国际(13547)
- 统计(12738)
- 资源(11747)
- 商业(11544)
- 策(11257)
共检索到362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宏 尹晓丹 马涛
本文基于全国及中国23个省市纺织产业的数据,测度了2003—2012年间中国纺织产业的:More结构值变动情况,并通过引入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这一指标,探讨了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中国纺织产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平稳展开。从全国范围的分析来看,纺织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对23个省市的分析显示,中国多个省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发展势头良好,这表明了未来中国纺织产业朝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也表明中国纺织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遵循了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整体规划布局,进一步促进中...
关键词:
纺织产业 产业结构 More值测定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差异 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聚类分析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光华 邹敏
通过对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物流需求关系的分析可知,对物流需求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而且随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公路运输提升很快,铁路运输逐年下降,物流量年增长由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会逐步放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唐文婷
以2012年不变价格测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度和高度化值,建立合理化度-高度化值评判矩阵并进行区域划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是不断向好的,但是离标准模型还有差距;同时,产业高度值一直是递增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值呈现"总体上分异、区域内聚类发展"的特征。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建设产业平台,寻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驾齐驱"的冯·诺依曼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合理度 高度值 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艳华
在一个国家内部,次级行政区域(如我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美国的各洲等)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制定产业政策的权力,国家层次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正是这些次级行政区域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受到多极行政权力的作用、具有双重开放性和因在所属经济圈中的作用而不同几个方面。除了受影响一般产业结构的需求结构和生产技术因素的影响外,区域产业结构还要受到商品和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这些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南
产业结构是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变动广泛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当中,并且与当时的产品需求、原料供应、技术进步、政策因素等有密切联系。明清时期,潞泽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从明代以潞绸业为主到清代以铁货业为主的变动,这种产业结构变动不仅改变了当时潞泽地区的支柱产业,而且促进了该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当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明清 潞泽地区 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志军 李飞 覃巍
通过对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有影响。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从短期看,三次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为正,影响大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但是从长期看,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效应为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动对其效应为正。第二产业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第三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短期效应为1.3162,长期效应为0.578。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亚平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而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则具体规定着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趋向,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选择空间。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及行业发展重型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化将是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向是: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重化工业突出发展,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 90年代我国总体上处在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据测算,90年代初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左右,仍处在产业经济学所指出的结构变动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