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0)
- 2023(13458)
- 2022(11664)
- 2021(11208)
- 2020(9198)
- 2019(21498)
- 2018(21090)
- 2017(40425)
- 2016(21754)
- 2015(24213)
- 2014(24001)
- 2013(23954)
- 2012(22077)
- 2011(19956)
- 2010(19649)
- 2009(17912)
- 2008(17324)
- 2007(14664)
- 2006(12742)
- 2005(11281)
- 学科
- 济(93970)
- 经济(93882)
- 管理(58957)
- 业(54839)
- 企(44657)
- 企业(44657)
- 方法(42408)
- 数学(37518)
- 数学方法(37164)
- 中国(26430)
- 农(22873)
- 地方(20733)
- 财(20056)
- 学(19566)
- 业经(18780)
- 贸(18088)
- 贸易(18080)
- 易(17557)
- 制(15706)
- 农业(15218)
- 环境(14562)
- 和(14287)
- 银(13115)
- 银行(13076)
- 融(13028)
- 金融(13025)
- 理论(12988)
- 技术(12564)
- 行(12556)
- 务(12043)
- 机构
- 大学(310578)
- 学院(306033)
- 济(129142)
- 经济(126658)
- 管理(122003)
- 研究(109000)
- 理学(106724)
- 理学院(105452)
- 管理学(103697)
- 管理学院(103145)
- 中国(80825)
- 京(67176)
- 科学(67120)
- 财(54778)
- 所(54150)
- 研究所(49924)
- 中心(47631)
- 农(46053)
- 财经(45164)
- 业大(44266)
- 北京(42959)
- 范(41679)
- 经(41384)
- 师范(41326)
- 江(41172)
- 院(40245)
- 经济学(39731)
- 农业(36107)
- 经济学院(35891)
- 师范大学(34061)
- 基金
- 项目(216657)
- 科学(171908)
- 基金(160003)
- 研究(157945)
- 家(140138)
- 国家(139062)
- 科学基金(119343)
- 社会(101354)
- 社会科(96193)
- 社会科学(96169)
- 基金项目(85310)
- 省(81095)
- 自然(77472)
- 自然科(75679)
- 自然科学(75662)
- 自然科学基金(74309)
- 教育(71414)
- 划(69786)
- 资助(65904)
- 编号(62445)
- 成果(50342)
- 部(48784)
- 重点(48668)
- 发(46626)
- 创(44543)
- 课题(43023)
- 国家社会(42412)
- 教育部(41855)
- 创新(41648)
- 科研(41244)
- 期刊
- 济(135512)
- 经济(135512)
- 研究(92597)
- 中国(53793)
- 学报(47941)
- 科学(45875)
- 管理(43736)
- 农(40860)
- 财(38107)
- 大学(36102)
- 学学(33832)
- 教育(31606)
- 农业(29298)
- 技术(24746)
- 融(23798)
- 金融(23798)
- 经济研究(23076)
- 财经(21620)
- 业经(20396)
- 经(18498)
- 问题(17923)
- 图书(16122)
- 业(15663)
- 资源(14887)
- 贸(14856)
- 技术经济(14791)
- 科技(14739)
- 理论(14715)
- 世界(14032)
- 现代(13635)
共检索到438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吴爱芝 孙铁山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分工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玉麒
自古典区位论开创空间结构分析的先河 ,空间学派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的四大学派之一。从理论上考察 ,归根到底是由地理学的特性 ,即区域性所决定的。区域性决定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但区域性本身与理论模型的提炼确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冲突。因此 ,从区域性中剥离出空间性 ,就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模型提炼的前提。然而 ,仅有空间性并不解决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全部问题。可以认为 ,正确协调空间与区域的关系是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一方面已有数十年的实证分析积累 ,另一方面也充分意识到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在空间结构模型的归纳与提炼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此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对今后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空间结构模型、空间思维、分析技术、区域应用等 ,构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四大领域。参照自然地理学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认为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的提炼可在水平至垂直谱系、空间至区域谱系等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旳 朱喜钢 李唯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60年代城市"社会区"概念提出,研究范式发展完善阶段;②60-70年代末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案例积累阶段;③80年代初-90年代末,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比较总结阶段;④1990年代末至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借鉴意义有:①基于因子生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助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归纳;②今后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应重视空间过程的演化分析;③将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定量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从定性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比较归纳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与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
城市社会区 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腾云 徐勇 马国霞 王志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基于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研究阶段,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规律研究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空间经济学阶段。研究重点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演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种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经典区位论所揭示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上概括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性规律,是当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性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也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新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方法和GIS与RS技术的结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理论与方法 回顾评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仵宗卿,戴学珍,戴兴华
首先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研究的演化特征,并指出了我国在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发展方向研究意义。
关键词:
城市商业活动 空间结构 回顾与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维政 李金平
组织气候是西方组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组织气候研究的起源和对西方学者的组织气候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组织气候的内涵、结构,以及组织气候研究的作用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组织气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组织气候 组织文化 员工效能 组织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宏亚
本文以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引发的争议为背景,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认为,当前大多数文献多从估值输入视角研究公允价值在提升价值相关性方面的作用,然而,估值并不是财务报告的唯一功能,因此,本文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考虑非估值因素,如研究公允价值在契约中的作用,特别是由契约所导致的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价值相关性 稳健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刘毅
区域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更要求规范合理的区域政策体系与之配套 ,但是人们对区域政策的概念理解、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评价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与混乱 ,尤其是我国在区域政策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无法适应新时期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以往区域政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归纳整理出区域政策体系中蕴含的各种矛盾关系 ,寻找扭转区域政策局面的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
区域政策 回顾 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玉刚 曹贤忠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研究重点 展望 中国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卢仁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 姚华松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我国城市地理学有待加强的若干建议:①加强"过程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城市地理研究;②加强"全球视野和地方行动"的宏、微观并举的研究;③加强"地理社会与文化转向"的城市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④加强"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地理研究。
关键词:
城市地理学 社会与文化转向 综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对《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就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的类型与地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归类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资源环境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实现促进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实现学科的系统集成与整合发展;寻找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新的生长点,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强化各项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深化区域研究,提高区域研究的综合性水平四大突破,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2005年中国经济在房地产、汽车消费需求的拉动,固定资产更新的影响下,保持了本次经济周期呈现的平稳、高增长、低膨胀特点。预计2006年,中国经济在保持增长趋势的前提下,将受到贸易顺差、产能过剩、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从9%以上的高位上滑落下来,价格总水平也将降低。初步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8.5%,价格总水平上涨0%~1%。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贸易顺差 产能过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冯晓玲 姜珊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历经起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且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进程中。在此过程中,中国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特点出台了相应的外贸政策,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外贸战略和开放进程,按照不同时期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指出我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但目前已经在进行纠偏和完善,以期为今后的外贸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