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0)
- 2023(13458)
- 2022(11664)
- 2021(11208)
- 2020(9198)
- 2019(21498)
- 2018(21090)
- 2017(40424)
- 2016(21754)
- 2015(24211)
- 2014(24000)
- 2013(23953)
- 2012(22077)
- 2011(19954)
- 2010(19649)
- 2009(17912)
- 2008(17324)
- 2007(14664)
- 2006(12742)
- 2005(11281)
- 学科
- 济(93967)
- 经济(93879)
- 管理(58956)
- 业(54839)
- 企(44657)
- 企业(44657)
- 方法(42405)
- 数学(37515)
- 数学方法(37161)
- 中国(26429)
- 农(22873)
- 地方(20733)
- 财(20056)
- 学(19566)
- 业经(18780)
- 贸(18088)
- 贸易(18080)
- 易(17557)
- 制(15706)
- 农业(15218)
- 环境(14562)
- 和(14287)
- 银(13114)
- 银行(13075)
- 融(13027)
- 金融(13024)
- 理论(12988)
- 技术(12564)
- 行(12555)
- 务(12043)
- 机构
- 大学(310573)
- 学院(306029)
- 济(129137)
- 经济(126653)
- 管理(122002)
- 研究(108998)
- 理学(106723)
- 理学院(105451)
- 管理学(103696)
- 管理学院(103144)
- 中国(80824)
- 京(67176)
- 科学(67120)
- 财(54778)
- 所(54149)
- 研究所(49924)
- 中心(47629)
- 农(46053)
- 财经(45164)
- 业大(44266)
- 北京(42959)
- 范(41679)
- 经(41384)
- 师范(41326)
- 江(41172)
- 院(40245)
- 经济学(39729)
- 农业(36107)
- 经济学院(35889)
- 师范大学(34061)
- 基金
- 项目(216652)
- 科学(171903)
- 基金(159998)
- 研究(157940)
- 家(140133)
- 国家(139057)
- 科学基金(119338)
- 社会(101350)
- 社会科(96189)
- 社会科学(96165)
- 基金项目(85309)
- 省(81095)
- 自然(77467)
- 自然科(75674)
- 自然科学(75657)
- 自然科学基金(74304)
- 教育(71413)
- 划(69783)
- 资助(65900)
- 编号(62444)
- 成果(50339)
- 部(48783)
- 重点(48668)
- 发(46626)
- 创(44543)
- 课题(43023)
- 国家社会(42408)
- 教育部(41854)
- 创新(41648)
- 科研(41243)
- 期刊
- 济(135511)
- 经济(135511)
- 研究(92595)
- 中国(53791)
- 学报(47941)
- 科学(45875)
- 管理(43736)
- 农(40860)
- 财(38106)
- 大学(36102)
- 学学(33832)
- 教育(31605)
- 农业(29298)
- 技术(24746)
- 融(23796)
- 金融(23796)
- 经济研究(23076)
- 财经(21619)
- 业经(20396)
- 经(18497)
- 问题(17923)
- 图书(16122)
- 业(15663)
- 资源(14886)
- 贸(14856)
- 技术经济(14791)
- 科技(14739)
- 理论(14715)
- 世界(14031)
- 现代(13635)
共检索到438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吴爱芝 孙铁山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分工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玉麒
自古典区位论开创空间结构分析的先河 ,空间学派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的四大学派之一。从理论上考察 ,归根到底是由地理学的特性 ,即区域性所决定的。区域性决定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但区域性本身与理论模型的提炼确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冲突。因此 ,从区域性中剥离出空间性 ,就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模型提炼的前提。然而 ,仅有空间性并不解决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全部问题。可以认为 ,正确协调空间与区域的关系是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一方面已有数十年的实证分析积累 ,另一方面也充分意识到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在空间结构模型的归纳与提炼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此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对今后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空间结构模型、空间思维、分析技术、区域应用等 ,构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四大领域。参照自然地理学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认为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的提炼可在水平至垂直谱系、空间至区域谱系等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腾云 徐勇 马国霞 王志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基于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研究阶段,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规律研究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空间经济学阶段。研究重点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演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种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经典区位论所揭示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上概括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性规律,是当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性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也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新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方法和GIS与RS技术的结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理论与方法 回顾评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仵宗卿,戴学珍,戴兴华
首先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研究的演化特征,并指出了我国在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发展方向研究意义。
关键词:
城市商业活动 空间结构 回顾与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刘毅
区域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更要求规范合理的区域政策体系与之配套 ,但是人们对区域政策的概念理解、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评价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与混乱 ,尤其是我国在区域政策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无法适应新时期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以往区域政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归纳整理出区域政策体系中蕴含的各种矛盾关系 ,寻找扭转区域政策局面的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
区域政策 回顾 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玉刚 曹贤忠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研究重点 展望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旳 朱喜钢 李唯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60年代城市"社会区"概念提出,研究范式发展完善阶段;②60-70年代末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案例积累阶段;③80年代初-90年代末,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比较总结阶段;④1990年代末至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借鉴意义有:①基于因子生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助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归纳;②今后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应重视空间过程的演化分析;③将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定量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从定性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比较归纳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与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
城市社会区 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妙龙
区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954年年底区域科学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W·艾萨德主持召开的,由一些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和规划师们参加的特别会议上创议并正式成立区域科学协会算起,已经进入了学科的“而立”之年。在这35年中,区域科学发展迅速,理论、方法日臻成熟,区域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区域科学协会的组织遍于全世界。区域科学研究为各国政府和政治家们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试图简要回顾区域科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区域科学35年内的主要研究领域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苗长虹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后前瞻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区域发展理论 后福特主义 学习创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邢祖哥 贺灿飞
21世纪以来,全球区域不平衡发展现象不断加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命题,其概念与研究框架不断被更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对区域不平衡研究的系统认知不足。基于此,论文梳理了国外区域不平衡研究发展历程和视角转向,通过国外趋势与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区域不平衡研究方向展望。研究发现:(1)区域不平衡研究经历了早期萌芽阶段(19世纪末以前)、单一视角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二元视角阶段(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和动态视角阶段(21世纪以来)4个阶段,研究视角从趋同、趋异转向动态开放;(2)随着区域融入全球化程度日益上升,区域不平衡研究发生了由经济不平衡转向多维度不平衡、从静态均衡到外生冲击、由地方化到“全球—地方”互动的视角转变,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3)当前区域不平衡研究范式变化趋势体现为衡量方法的改进、与现代经济地理学流派的融合和对尺度效应的关注;(4)未来区域不平衡研究亟需融合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区域不平衡的内外因素协同作用、动态演化趋势和周期效应、多尺度力量交互和多元主体互馈机制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勇 张婕妤
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何理解、建设、评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内涵与属性特征、驱动因素与形成机理、创建模式、价值评估与竞争力评价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指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 综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毛育晖 杨艳
文章以SSCI和CSSCI收录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上发表的动态资本结构领域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动态资本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回顾与梳理,从目标资本结构与资本结构动态权衡、资本结构部分调整模型与调整速度、资本结构动态优化三个方面对动态资本结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动态权衡 部分调整 动态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繁出台并快速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多元化发展。在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体系构建、实施机制创新、新问题跟踪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政策 实践 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政策 实践 理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