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4)
- 2023(7209)
- 2022(6000)
- 2021(5695)
- 2020(4665)
- 2019(10528)
- 2018(10018)
- 2017(18993)
- 2016(10039)
- 2015(11324)
- 2014(10745)
- 2013(10980)
- 2012(10292)
- 2011(9523)
- 2010(9133)
- 2009(8424)
- 2008(8368)
- 2007(7043)
- 2006(6330)
- 2005(5879)
- 学科
- 济(47630)
- 经济(47594)
- 管理(23083)
- 税(21653)
- 税收(20209)
- 收(20036)
- 业(19944)
- 方法(18586)
- 数学(17243)
- 数学方法(17171)
- 中国(15658)
- 企(14592)
- 企业(14592)
- 财(12579)
- 地方(11539)
- 贸(10792)
- 贸易(10787)
- 易(10556)
- 农(10425)
- 学(9351)
- 环境(7984)
- 地方经济(7590)
- 业经(7515)
- 制(7390)
- 出(7131)
- 和(6955)
- 农业(6806)
- 融(6622)
- 金融(6621)
- 关系(6548)
- 机构
- 大学(144668)
- 学院(142221)
- 济(69021)
- 经济(68089)
- 研究(58045)
- 管理(50306)
- 中国(45441)
- 理学(43542)
- 理学院(42910)
- 管理学(42371)
- 管理学院(42092)
- 财(34751)
- 科学(34373)
- 京(31234)
- 所(29491)
- 研究所(26921)
- 财经(26755)
- 中心(24688)
- 经(24613)
- 经济学(23750)
- 经济学院(21510)
- 院(21110)
- 农(20459)
- 北京(20285)
- 财经大学(19968)
- 江(19617)
- 范(19088)
- 师范(18945)
- 科学院(18282)
- 业大(17300)
- 基金
- 项目(98136)
- 科学(79616)
- 基金(76076)
- 研究(70516)
- 家(68087)
- 国家(67703)
- 科学基金(57263)
- 社会(49003)
- 社会科(46743)
- 社会科学(46736)
- 基金项目(39840)
- 自然(35510)
- 自然科(34707)
- 自然科学(34697)
- 自然科学基金(34111)
- 省(33371)
- 资助(30669)
- 划(30437)
- 教育(30298)
- 编号(25906)
- 部(23303)
- 重点(23188)
- 中国(22847)
- 国家社会(22713)
- 发(22452)
- 成果(21342)
- 创(20184)
- 教育部(19922)
- 创新(19266)
- 科研(19024)
共检索到21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艳彦 朱为群
该文主要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1978-2009年区域税负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时首先计算中国31个省区的税负总差异,然后将中国分为几大区域计算其区内差异和区际差异,对总差异、区内差异和区际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中国区域税负总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各区域税负总差异从"波动扩大"转向"不再扩大";在税负总差异中,区际差异贡献较大且与总差异变动同步;各区域具有俱乐部收敛趋势。造成这些特征的原因主要为区域间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税制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最后提出缩小中国区际差异的相关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关键词:
区域 税负 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关键词:
区域 税负 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和清 方智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时空跃迁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内中、东部地区差异最大;我国研发投入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这种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我国研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要时空演化特征;我国研发投入的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具有高度的路径锁定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书明 郭姣
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塞尔指数分析我国宏观税负区域总体差异及变化趋势,以及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宏观税负差异及特点。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税负差异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的税负差异,宏观税负总体差异与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对税负总差异的贡献率逐年升高;东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中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呈扩大趋势;各地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以及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宏观税负区域差异。
关键词:
宏观税负 区域差异 赛尔指数 影响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本文从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入手,对区域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两者间存在一种先后次序问题,即区域宏观税负导致经济发展差异,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加剧了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出现的原因可从国家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税收制度与经济因素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并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未来区域税负差异扩大的根本因素已消除,税制改革是缩小区域宏观税负的关键。
关键词:
区域宏观税负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税收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彦 朱为群
文章主要运用Theil指标等方法研究我国1978~2009年六大区域税负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研究发现,六大区域税负总差异、区内差异及区际差异都经历了"扩大"转向"不再扩大"或"缓慢下降"的过程;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区内差异较大;虽然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内差异均较大,但其中心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税负结构明显不同,其原因主要为税制改革、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流转税的主体地位"、总机构效应"等。最后,针对这些特征及原因总结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与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颖
为了揭示造成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的原因,本文以1994~2006年为时间序列,建立7个理论假设,设计11个样本指标,利用面板数据固定影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我国现行的地区税负差异是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不同造成的,而税制结构和出口退税体制进一步拉大了这种差距。
关键词:
区域税收负担 宏观税负水平 实证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军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快进展。为了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特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文利用网上检索的手段获得了153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旅游合作案例。并依照内容、空间、地域和组织划分出不同的合作类型,进行了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揭示了各种区域旅游合作类型的时间演化特征和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差异特征,对今后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青江 陈彤 邓羽佳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多视角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区域差异和收敛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梯度效应明显;地区间差异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间推移将达到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文章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差异及来源,最后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探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动态跃迁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劳动者维度和劳动对象维度中的新质产业发展是制约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四大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始终是区域间差异;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集聚于高效型和低效型,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更多转向极化型和空心型,较少转向高效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果不同,虹吸效应与带动效应并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亮亮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法考察时空演进趋势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高度相关性,且大多数省份分布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整体上呈现逐步缩小趋势,且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打造现代化数字产业链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数字产业链系统、因地制宜实施数字产业链创新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提高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文章测度了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资源错配指数,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与Dagum基尼系数来分析资源错配演变动态及其差异,并通过β收敛模型进行资源错配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区域资本错配均有所恶化,而劳动力错配程度则有缓和迹象,东部地区同时为资本错配恶化与劳动力错配降低幅度最大的地区。(2)我国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总体差异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样本期内变化幅度不大,中部地区资本错配区域内差异下降明显,东部地区劳动力错配区域内差异则呈显著扩大的趋势。(3)除东部地区劳动力错配外,全国及其他地区资源错配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分布动态 空间差异 收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