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1)
2023(18093)
2022(15602)
2021(14687)
2020(12269)
2019(28380)
2018(27759)
2017(53240)
2016(28555)
2015(32292)
2014(31868)
2013(31474)
2012(28724)
2011(25798)
2010(25613)
2009(23468)
2008(22703)
2007(19371)
2006(16769)
2005(14571)
作者
(80612)
(67312)
(66850)
(63610)
(42808)
(32235)
(30379)
(26406)
(25575)
(23789)
(22925)
(22624)
(21154)
(21132)
(20865)
(20580)
(19934)
(19600)
(19260)
(19200)
(16541)
(16479)
(16207)
(15280)
(15014)
(14888)
(14694)
(14473)
(13480)
(13125)
学科
(121398)
经济(121273)
管理(81151)
(76789)
(62980)
企业(62980)
方法(58878)
数学(52477)
数学方法(51690)
中国(32920)
(31077)
(28338)
业经(25199)
地方(24829)
(23949)
(22454)
贸易(22440)
(21805)
农业(21107)
(19616)
理论(19067)
技术(18910)
(18224)
环境(18177)
(17797)
财务(17714)
财务管理(17675)
(16980)
(16965)
金融(16962)
机构
大学(404481)
学院(402837)
(165961)
经济(162736)
管理(161088)
理学(141056)
理学院(139536)
管理学(136813)
管理学院(136101)
研究(134935)
中国(100992)
(85657)
科学(83475)
(72376)
(66322)
(62281)
研究所(60995)
中心(60991)
财经(59516)
业大(59342)
(55788)
(54482)
北京(54056)
(52664)
师范(52164)
经济学(51073)
(49623)
农业(48807)
经济学院(46210)
(45399)
基金
项目(283712)
科学(224985)
基金(208008)
研究(206294)
(181771)
国家(180356)
科学基金(155795)
社会(131281)
社会科(124559)
社会科学(124526)
基金项目(109323)
(108828)
自然(101748)
自然科(99479)
自然科学(99457)
自然科学基金(97662)
教育(95542)
(92502)
资助(86935)
编号(82849)
成果(65910)
重点(63710)
(63190)
(60358)
(59127)
课题(57042)
创新(55228)
国家社会(54808)
教育部(54455)
科研(54317)
期刊
(169581)
经济(169581)
研究(114937)
中国(73450)
学报(62252)
科学(58837)
管理(58272)
(54977)
(53396)
大学(47828)
学学(45059)
教育(44267)
农业(38768)
技术(36996)
(31546)
金融(31546)
经济研究(28825)
财经(28474)
业经(27097)
(24354)
问题(21978)
(21160)
统计(20851)
科技(20121)
技术经济(19930)
图书(19495)
(19078)
资源(18585)
理论(18146)
(18084)
共检索到572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文亮  许正中  王直节  
在剔除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年中国30个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的看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环境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东中西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较大差别。研究认为,应通过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组织方式、优化政策、信息共享,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全面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波  张学军  郭军华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8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剥离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后,区域生态效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例及人均受教育年限促进生态效率的增长,而环保财政支出并没有对生态效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省市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划分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各省市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分别着重进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或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改善生态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所扩大。基于对投入、产出冗余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分析表明,提升能源、资本、人员的配置效率,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人才和技术交流,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丽娟  许敏  刘和东  
收集1998~2010年我国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准确测度。结果显示:剥离了环境因素后,测度的各地区创新效率更符合客观实际。政府支持对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松弛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支持和技术市场对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的松弛分别有显著、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者素质和基础设施对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松弛有不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对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的松弛分别有不显著正向、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经费松弛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研发人员松弛有不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四代  仝梦  郭杰  韩玥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评价了相同环境下各区域的环境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探讨了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的影响,为真实测度环境效率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三阶段DEA模型可有效剔除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能客观真实的测度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获得比传统DEA模型更精确的环境效率结果。(2)区域平均环境效率和平均纯技术效率均被低估,环境效率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引起的。(3)外贸依存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城市规模的增加对环境效率的提升产生负影响。(4)规模收益的变动受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德春  董宇怡  刘炳胜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幸如  杨剑  
为科学评价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采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在没有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16市规模效率的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而在控制环境因素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显著提高、规模效率的均值大幅下降,最终得出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的政府财政支持、R&D活动企业数、生产总值、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看,16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处于低要素水平发展阶段,但各市的3种效率值均逐年上升,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在缓慢提升中。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双高型城市扩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效率单高型城市因地制宜补齐短板,效率双低型城市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区域协调机制解决地区间成果转化效率不平衡问题,不断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永安  董刚  
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在排除外部环境条件和随机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对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中国城市效率的环境响应机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受城市空间格局、区位条件、政府竞争环境、人口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外部环境条件以及随机误差的影响;具体而言,外部城市影响程度强或区位条件较好有助于降低城市要素投入的冗余水平;政府竞争环境较激烈或历史发展条件较优越会促使城市要素投入冗余水平提高;人口环境对城市各类要素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珂  张安录  张雄  
采用三阶段DEA及Tobit回归模型对中国17个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环境影响因素作用,提出优化配置方案。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综合效率平均水平较高,但城市群间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对效率影响显著,拥有高新科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对农地城市流转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合理;剔除环境和随机影响因素后,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由技术效率变为规模效率,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城市群数量变多。政府应加强城市群间联系与交流,推广和运用节能环保技术,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结构,注重城市用地内涵挖潜,抑制城市土地过度扩张,从而提高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妍  
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对促进新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新疆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特点,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以及地级行政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测度并分析了新疆工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区际差异。2008年以来,各区域工业创新活动普遍缺乏DEA有效性,规模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经济市场化、产业集聚都有利于区域工业创新效率提升,但人力资本积累表现为反向作用,FDI和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剔除环境效应和统计噪音后,工业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北疆高于南疆、核心区高于外围区"的空间极化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宋广蕊  
文章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前后的我国各省级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能够甄别出传统DEA模型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高估或低估的偏误;调整后的效率测算结果显示,各省级区域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度较大;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中西部区域旅游业效率水平提高的瓶颈,各区域平均的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更接近效率前沿面;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接近或处于我国旅游业技术效率的前沿面;按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将各地区旅游业划分为四种类型,按各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考虑环境变量影响下,测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结果表明,调整后技术效率,中部和东北地区被低估,东部和西部地区被高估,环境因素主要制约中部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提升。全国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但高估程度大于低估程度。环境变量作用表现在: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共享,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科技支持强度,分别降低孵化基金和从业人员的投入冗余,但人力资本密集程度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提升有一定延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建平  连嘉琪  吴美琴  
对于区域来说,科技创新效率大小往往能体现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本文针对不同时期前沿面无法比较问题,同时为了分析环境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构建考虑外部环境和异质前沿面的改进三阶段EBM-Windows模型,以期更准确评估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西藏的数据) 2007—2016年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对比分析各区域效率值,结果表明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后,大部分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有所提升,并通过测算引起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大小,提出改进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亦文  胡宗义  
参照IPCC(2006)以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199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碳排放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进行相互比较。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碳排放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提升空间很大;从横向来看,各省市碳排放效率水平差距逐年增大,碳排放效率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额增大趋势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