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9)
2023(17461)
2022(14901)
2021(13799)
2020(11337)
2019(25905)
2018(25687)
2017(49063)
2016(26428)
2015(29765)
2014(29822)
2013(29650)
2012(27470)
2011(25245)
2010(25133)
2009(23370)
2008(22782)
2007(20005)
2006(17851)
2005(16333)
作者
(77250)
(64570)
(63837)
(60827)
(41075)
(30635)
(28893)
(25133)
(24450)
(22843)
(22016)
(21740)
(20540)
(20456)
(20000)
(19816)
(19144)
(18578)
(18426)
(18395)
(16097)
(15776)
(15302)
(14645)
(14377)
(14368)
(14123)
(13895)
(12912)
(12553)
学科
(125972)
经济(125827)
管理(81787)
(71232)
(59349)
企业(59349)
方法(49891)
数学(43394)
数学方法(43015)
中国(32355)
(29280)
(28744)
地方(26810)
(26093)
业经(25796)
(24211)
环境(23589)
(21383)
贸易(21370)
(20737)
农业(18988)
(18768)
(18354)
金融(18350)
(18291)
银行(18250)
(17717)
(17533)
(17526)
(17254)
机构
大学(391994)
学院(387510)
(169709)
经济(166394)
管理(150969)
研究(137654)
理学(130285)
理学院(128805)
管理学(126910)
管理学院(126194)
中国(103677)
(83739)
科学(81417)
(77394)
(68880)
研究所(62488)
财经(61783)
中心(60507)
(57520)
(56169)
(55637)
业大(53665)
北京(53531)
经济学(53243)
(50298)
师范(49893)
(49851)
经济学院(47721)
财经大学(45949)
农业(44697)
基金
项目(261078)
科学(206915)
基金(192517)
研究(192234)
(167511)
国家(166222)
科学基金(142704)
社会(125037)
社会科(118663)
社会科学(118634)
基金项目(101471)
(98397)
自然(90507)
自然科(88316)
自然科学(88297)
自然科学基金(86715)
教育(86474)
(83450)
资助(78983)
编号(76117)
成果(62337)
(58995)
重点(58690)
(56424)
(53636)
国家社会(52806)
课题(52532)
教育部(51006)
创新(50284)
(50258)
期刊
(190530)
经济(190530)
研究(121462)
中国(74162)
学报(58520)
(58420)
管理(56922)
科学(55774)
(52320)
大学(44876)
学学(42321)
教育(37917)
农业(36174)
(34840)
金融(34840)
技术(32172)
财经(31516)
经济研究(31351)
业经(27592)
(27068)
问题(24577)
(20204)
技术经济(19839)
世界(18778)
(18753)
理论(18395)
图书(17995)
国际(17762)
科技(17619)
资源(17594)
共检索到58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芳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立两种区域碳交易情景,以最小化碳强度为目标,分析区域碳交易对经济、环境的潜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地区间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存在差异,为实现区域碳交易提供基础。通过情景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区域碳交易会降低碳强度;在设立不同经济增长水平、环境约束限制的情景下,碳强度降低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李昂  宋沂邈  伊力奇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机制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持续、有效地从总量、效率与公平方面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水平,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实现试点城市的碳减排。(3)碳排放权交易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区域来看,减排效应大小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从工业特征和环保政策偏好来看,老工业基地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碳减排效果更好。(4)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源于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转型,绿色技术进步方面东部地区效果较强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挤出效应;老工业基地减排效应主要依赖于能源强度改善,非老工业基地则通过各种机制协同作用实现;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非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均能通过各种机制协同减排,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实现减排水平的突破。本文为中国因地制宜地发挥碳排放权交易作用,进而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项晓娟  
本文基于经过改造的ACT模型,对1995至2010年我国省域和东中西部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贸易开放度和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区域比较研究,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低碳化、贸易低碳化转型和政府环境规制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穆丽霞  周原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先后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然而,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尚未形成,且缺乏立法保障。因此,中国应尽快在本国国情基础上,充分借鉴域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设经验,完善中国相关立法,以推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郝文杰   承忠彬   岳文泽  
在国内环境监管不断增强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存在扩大金融性投资倾向并可能制约实体经济发展。以2014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0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尝试基于环境规制视角检验和解释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结果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水平,对企业长期金融投资的强化作用不明显,为“蓄水池”动机提供了证据,表明制造业企业没有“脱实向虚”的趋势。(2)碳交易政策通过内部的成本转嫁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效应及外部的融资约束效应影响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印证了“成本遵循”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蓄水池”的主导动机。(3)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差异化影响未必是因政策类型不同所致,可能受到政策的约束性强度和灵活性的作用。碳交易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企业股权、企业规模、行业和区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效应,而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性在异质性作用中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义松  冉晓璇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它能充分调动企业碳减排的积极性,灵活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从总量控制、初始分配、交易监管机制、建立交易市场等方面进行框架研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运行机制,这对于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凤岐  
区域经济集聚通常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却相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内,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会使地方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区域外,经济集聚引致了大规模的跨区域资源配置,这种跨区域的经济要素流动由于缺乏应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合,会将经济集聚的环境负效应扩散到资源流出地区,造成全局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现有的环境政策并不能减弱经济集聚的向心力与环境负效应,反而刺激了经济集聚,增加了集聚区域的经济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结果,经济集聚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并向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