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9)
2023(14121)
2022(11944)
2021(10832)
2020(9168)
2019(21105)
2018(20325)
2017(37915)
2016(21035)
2015(23603)
2014(23429)
2013(23359)
2012(21669)
2011(19852)
2010(19636)
2009(18427)
2008(18273)
2007(16307)
2006(14107)
2005(12502)
作者
(65169)
(54678)
(54645)
(51803)
(34162)
(26524)
(24788)
(21583)
(20570)
(19124)
(18864)
(18219)
(17328)
(17193)
(17129)
(16962)
(16886)
(16319)
(15666)
(15591)
(13863)
(13359)
(13200)
(12449)
(12240)
(12049)
(12008)
(11955)
(11100)
(10994)
学科
(94000)
经济(93918)
管理(57781)
(53440)
方法(43426)
(41730)
企业(41730)
数学(39215)
数学方法(38883)
中国(25554)
(24723)
(21729)
(20820)
地方(19614)
(19283)
贸易(19278)
(18782)
业经(18397)
环境(17862)
农业(16678)
(15291)
(14043)
(13393)
银行(13328)
(13120)
金融(13118)
(12997)
财务(12977)
财务管理(12946)
(12826)
机构
大学(313586)
学院(310959)
(132870)
经济(130483)
管理(116082)
研究(113902)
理学(101196)
理学院(99941)
管理学(98262)
管理学院(97714)
中国(84133)
科学(73561)
(66740)
(63072)
(59724)
(56071)
研究所(55370)
业大(52705)
中心(50887)
农业(50397)
财经(46056)
(44412)
(42074)
经济学(41987)
北京(41865)
(40637)
(40431)
师范(39918)
经济学院(38174)
科学院(36145)
基金
项目(217314)
科学(170261)
基金(159263)
研究(149949)
(143146)
国家(142056)
科学基金(119091)
社会(97496)
社会科(92551)
社会科学(92515)
基金项目(84690)
(84176)
自然(78345)
自然科(76462)
自然科学(76429)
自然科学基金(75097)
(72582)
教育(67523)
资助(64715)
编号(57059)
重点(50513)
(48174)
(48003)
成果(45037)
(45003)
科研(42616)
计划(42497)
创新(42371)
国家社会(41612)
课题(40225)
期刊
(137653)
经济(137653)
研究(85530)
学报(59005)
中国(56599)
(55425)
科学(51768)
大学(42647)
(42090)
学学(40679)
农业(38093)
管理(37844)
教育(26099)
(24193)
金融(24193)
技术(23825)
经济研究(23552)
财经(22774)
(21889)
业经(21483)
(19658)
问题(18780)
(16928)
资源(16686)
(16468)
技术经济(16063)
科技(15485)
统计(15449)
业大(14916)
世界(14608)
共检索到442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星  卓得波  
文章利用熵权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中国整体水平以及东中西部的生态效率差异;然后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等7个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代理变量选择以及与当期生态效率、滞后一期生态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星  卓得波  
文章利用熵权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中国整体水平以及东中西部的生态效率差异;然后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等7个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代理变量选择以及与当期生态效率、滞后一期生态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傅京燕  原宗琳  曾翩  
绿色发展理念下,对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定量测度与评价需考虑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和对外贸易与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以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BCC框架下的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中国2002-2012年区域生态效率,并使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中国2002-2012年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一步以面板非线性Tobit模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分布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局面;在时间变化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梅  王小敏  刘忠梅  刘雷  张文新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在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区域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地区上整体呈现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过渡型"向"两极分化型"演变,NICH指数结果显示江苏和宁夏是持续增长区,河南、云南、甘肃、新疆和黑龙江是持续降低区,其他地区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呈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度、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虎平  关山  王海东  
基于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测算了我国2004—2012年的生态效率,分别从区域平均效率角度与规模效应角度阐释我国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基于环境规制的角度,利用逐步回归法探析影响我国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现阶段整体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我国各区域生态效率的规模效应均小于1,说明规模效应不是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三,现阶段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效应,"波特假说"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不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生态效率改善中是显著存在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虎平  关山  王海东  
基于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测算了我国2004—2012年的生态效率,分别从区域平均效率角度与规模效应角度阐释我国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基于环境规制的角度,利用逐步回归法探析影响我国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现阶段整体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我国各区域生态效率的规模效应均小于1,说明规模效应不是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三,现阶段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小娥  
"生态效率"这一概念同时将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内涵于其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关联及集聚特征,研究了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显著,生态效率呈现"东—中—西—东北"的梯度递减格局。(2)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特征,近地缘的各省域生态效率相互影响,空间扩散效应显著;忽视区域差异与空间因素,在理论上存在严重不足,也与现实不符。(3)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结构变动、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都会对生态效率变动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中西部落后地区是重点,也是难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鸣然  马骏  
首先利用DEA方法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计算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效率,然后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效率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得较为平稳,在横截面上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生态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人均GDP和偏东的地理位置会对生态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而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则会产生消极影响。指出:为提升地区生态效率,政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居民人均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蓉  耿弘  时正杰  
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视角,本文运用Super-SBM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技术效率,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低水平集聚特征明显。利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研发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作用,第三产业占比、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和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雪  
文章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2010—2019年中国区域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发展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差异性,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物流效率达到有效,其中6个位于华东地区,3个位于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物流效率均值在0.9以上,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物流效率均值则在0.5~0.6区间内,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多维影响因素中,信息化水平对物流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外开放水平、行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率、区位因素、政府支持度对物流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影响均显著,且相关系数相似程度较高,对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均弱于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其中,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率、区位因素与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行业因素、政府支持度则与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在空间交互作用方面,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互相借鉴与模仿的行为;工业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与工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项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因此对相邻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提升的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邹树梁  陈甲华  
文章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托宾模型分析了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40%左右的改进空间,且东、中、西地区的电力产业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相比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电力产业技术效率高于中部。此外,工业比重、技术进步、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与供水总量和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效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用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