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0)
- 2023(10054)
- 2022(8579)
- 2021(7972)
- 2020(6803)
- 2019(15908)
- 2018(15431)
- 2017(29266)
- 2016(15937)
- 2015(18286)
- 2014(18251)
- 2013(18347)
- 2012(17339)
- 2011(15982)
- 2010(15803)
- 2009(14888)
- 2008(14925)
- 2007(13283)
- 2006(11466)
- 2005(10399)
- 学科
- 济(77865)
- 经济(77805)
- 管理(42292)
- 业(38331)
- 方法(35556)
- 数学(32371)
- 数学方法(32160)
- 企(28723)
- 企业(28723)
- 中国(21733)
- 农(20083)
- 地方(17349)
- 财(16640)
- 贸(15763)
- 学(15759)
- 贸易(15758)
- 易(15345)
- 环境(15107)
- 业经(13621)
- 农业(13316)
- 制(12413)
- 和(11538)
- 融(11066)
- 金融(11064)
- 银(11062)
- 银行(11036)
- 行(10624)
- 地方经济(10358)
- 划(10043)
- 发(9779)
- 机构
- 大学(240459)
- 学院(238135)
- 济(108788)
- 经济(106908)
- 管理(88787)
- 研究(88436)
- 理学(76793)
- 理学院(75845)
- 管理学(74697)
- 管理学院(74259)
- 中国(67103)
- 科学(53876)
- 京(51429)
- 财(45978)
- 所(45414)
- 研究所(41786)
- 农(41704)
- 中心(39733)
- 财经(37551)
- 经济学(35588)
- 业大(35174)
- 经(34275)
- 江(33863)
- 农业(33026)
- 北京(32894)
- 经济学院(32324)
- 范(31769)
- 院(31538)
- 师范(31496)
- 财经大学(27920)
- 基金
- 项目(161259)
- 科学(127757)
- 基金(119592)
- 研究(116404)
- 家(105136)
- 国家(104402)
- 科学基金(88185)
- 社会(76790)
- 社会科(72986)
- 社会科学(72962)
- 基金项目(63175)
- 省(60593)
- 自然(55357)
- 自然科(53963)
- 自然科学(53945)
- 自然科学基金(53022)
- 划(52299)
- 教育(52140)
- 资助(49076)
- 编号(44938)
- 重点(37510)
- 部(37276)
- 发(36600)
- 成果(36165)
- 国家社会(33291)
- 创(32975)
- 教育部(31570)
- 中国(31513)
- 课题(31262)
- 科研(31249)
共检索到34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丙泉 李雷鸣 宋杰鲲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可持续发展 收敛性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世翔 孙佳
本文以能源强度作为能源效率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并运用泰尔熵指数对三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区域内、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均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总体能源效率差异和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减小的速度较快,且总体能源效率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能源效率差异。三区域内部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表现各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内部能源效率差异逐渐减小,而西部地区内部能源效率差异则呈现出波动变化特征。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泰尔熵指数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吴朝影 封永刚 王炬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31个省份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FA模型剥离管理因素和随机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很有必要;全国总体技术效率尚有25.9%的改进空间,且多数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人均GDP、人口密度、居民教育年限、城镇化水平等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但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作用有限;三大地区的技术效率有着较大差别,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各地区应结合自身效率的特征分别着重进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或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改善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锋 徐喜辉 龙如银 韩宇
在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运用Theil系数等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Theil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人均碳排放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碳排放强度中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运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各省碳排放现状分为优、良、中、差四大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转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节能减排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利用中国2002~2012年间31个省市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从社会、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创业活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创业活动活跃区域与不活跃区域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两种分类,剖析了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中国各区域创业活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活动 PLS 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甜 陈中
文章基于2014—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测度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并以2018年为转折点呈现不同演化特征;2018年后东部地区存在σ发散特征,中部地区不具备典型σ收敛特征,而西部地区呈σ收敛趋势;全国层面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为此,提出释放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完善制度体系,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推进治理均衡化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收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言歌 雷静
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剥离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之后,中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从0.72降至0.67,其中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效率值较高,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效率值基本与全国持平,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效率值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基于投入冗余和显著的空间差异,提升中国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效率可从区域联动协作、提高人才质量、弥补基建短板、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自由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发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男 冯冲 张凤海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向城市集聚"的特征,成为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科学评价城市文化产业效率,有利于引导各城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共36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效率,并进行了区域差异性及原因分析,结果发现:36个城市文化产业总体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低下,即文化产业面临着管理与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环境因素对文化产业效率有显著影响;区域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普遍效率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文化产业运行更有效率,海滨城市相对内陆城市更有效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男 冯冲 张凤海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向城市集聚"的特征,成为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科学评价城市文化产业效率,有利于引导各城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共36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效率,并进行了区域差异性及原因分析,结果发现:36个城市文化产业总体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低下,即文化产业面临着管理与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环境因素对文化产业效率有显著影响;区域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普遍效率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文化产业运行更有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秋芳 刘兰廷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个区域不同指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距,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制约着中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能源利用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慧彬 黄立军 张辰 何佳洁
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文章在生态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方法为PCA-Super-SBM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和东、中、西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测算2004—2015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Theil指数和σ收敛、绝对β收敛研究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收敛性。初步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福利绩效的差距明显,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差异,只有东部地区不具有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具有β收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落后省份对先进省份的"追赶效应"。
关键词:
生态福利 绩效分析 区域差异性 收敛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张艳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武新 吕秀娟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