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1)
2023(12765)
2022(10654)
2021(9683)
2020(7790)
2019(17597)
2018(17179)
2017(31790)
2016(17116)
2015(19364)
2014(19243)
2013(19304)
2012(18785)
2011(17678)
2010(17763)
2009(16560)
2008(16231)
2007(14423)
2006(13467)
2005(12961)
作者
(51656)
(43078)
(43011)
(41051)
(27592)
(20724)
(19358)
(16592)
(16537)
(15412)
(15108)
(14356)
(14205)
(13966)
(13695)
(13472)
(12835)
(12580)
(12446)
(11997)
(11227)
(10611)
(10376)
(10007)
(9825)
(9797)
(9434)
(9285)
(8800)
(8612)
学科
(100483)
经济(100393)
管理(44112)
(40682)
方法(32207)
中国(30889)
(28968)
企业(28968)
数学(28557)
数学方法(28350)
地方(27939)
(23975)
业经(19677)
(17844)
(17365)
贸易(17347)
地方经济(16967)
(16767)
农业(16448)
(16436)
(16293)
(15489)
金融(15488)
(15468)
银行(15441)
环境(15230)
(15141)
(14879)
(11861)
(11517)
机构
大学(258203)
学院(257205)
(125741)
经济(123554)
研究(104052)
管理(91100)
中国(81374)
理学(76056)
理学院(75078)
管理学(74034)
管理学院(73541)
科学(59006)
(57123)
(54921)
(53390)
研究所(48015)
中心(45781)
财经(42650)
(42542)
经济学(41212)
(40403)
(38677)
北京(37569)
(37164)
经济学院(36824)
(35736)
师范(35433)
业大(33515)
农业(32838)
科学院(32157)
基金
项目(161655)
科学(128594)
研究(120458)
基金(118323)
(103587)
国家(102788)
科学基金(86613)
社会(81171)
社会科(77256)
社会科学(77243)
(60914)
基金项目(60430)
教育(53331)
(51934)
自然(51317)
自然科(50107)
自然科学(50095)
自然科学基金(49214)
资助(49196)
编号(45871)
(42194)
成果(38198)
重点(37701)
(36901)
国家社会(35421)
发展(34998)
(34468)
课题(33959)
(33117)
中国(32774)
期刊
(151195)
经济(151195)
研究(90830)
中国(59395)
(40217)
(38972)
学报(37442)
科学(36834)
管理(36685)
(30139)
金融(30139)
大学(28726)
教育(27914)
农业(27747)
学学(26731)
经济研究(25900)
技术(22793)
财经(22438)
业经(22046)
问题(19876)
(19720)
(17716)
世界(16755)
国际(16216)
统计(16102)
(15627)
技术经济(14957)
(13460)
资源(12763)
经济问题(12545)
共检索到426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唯实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李国璋教授提出的软投入理论,通过SFA和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软投入不足制约产生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中国区域软投入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软投入效率,减少软投入不足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王国刚  
文章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居民收入数据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对中国人均GDP与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改革国民经济分配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科学调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平  
文章通过选取中国1952-2008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运用计量方法证明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研究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之间并不存在标准的"倒U型"的关系,而是呈现出"N型"趋势,且在人均GDP为2000~3000元之间达到N型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但碳排放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进而得出走低碳型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张强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驱动企业、消费者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转变,同时也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应大力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指出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特点与内容,总结有效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的方法,为制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唯实  李国璋  周彩云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光芸  唐兵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受资金、土地以及环境容量等各种硬实力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人才、文化、习俗、制度等软实力的约束。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区域硬实力,对于区域软实力未能给予重视。该文将分析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科技投入要素,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科技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R&D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明显,R&D人员投入效应在不同地区的部分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部分省份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部分省份存在着R&D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和科技人才资源储量不足现象。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机制,调整和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构建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位一体"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春蓉  黄宁生  匡耀求  
文章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归纳分析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子,以此为依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以往选取评价指标在理论依据方面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广东省21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多数人均GDP排名靠前的珠三角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排在倒数,而部分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山区城市,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位居前列,表明广东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资源的因素;动态的数据则反映了广东低碳经济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波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消费支出与关键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变量Var模型,基于大跨度时间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中国消费支出的关键问题,进而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于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证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因子中影响效应最大。我国消费的关键问题更多还是由我国经济自身的经济特征和特定制度决定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波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消费支出与关键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变量Var模型,基于大跨度时间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中国消费支出的关键问题,进而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于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证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因子中影响效应最大。我国消费的关键问题更多还是由我国经济自身的经济特征和特定制度决定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李莹  
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综合测算2018年我国各省数字经济投入和产出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DEA网络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数字经济总指数、投入指数以及产出指数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空间格局,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北京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次之,东北以及西南地区属于数字经济低发达地区,西北地区为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广东与中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从各省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来看,我国仅有八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产出综合效率有效,其余省份均存在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者规模效率无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郑亚豪  
文章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DEA视窗分析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最高、皖南次之,皖中最低;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规模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并不明显地受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改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君  王成武  应卫平  
教育投入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动力,文章基于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最弱;此外,劳动投入、技术投入与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表现出区域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普  
"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竞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富集地区应以资源基础理论为指导,立足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制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决策。作为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贵州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化基础较好而资源相对不足的湖南、重庆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资源异质性和要素互补性,贵州与湖南、重庆应着力提高政府间合作的水平,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企业合作为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合作,致力于推动"湘渝黔经济合作区"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