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3)
2023(14392)
2022(12036)
2021(11144)
2020(9183)
2019(21092)
2018(20182)
2017(37618)
2016(19831)
2015(22094)
2014(21761)
2013(21179)
2012(19140)
2011(17064)
2010(16290)
2009(14706)
2008(13898)
2007(11441)
2006(9615)
2005(8328)
作者
(53503)
(44896)
(44453)
(42370)
(28176)
(21388)
(20314)
(17709)
(17146)
(15311)
(15247)
(15214)
(13945)
(13834)
(13796)
(13516)
(13320)
(13102)
(12781)
(12694)
(10820)
(10628)
(10553)
(10204)
(10061)
(9895)
(9625)
(9409)
(8758)
(8752)
学科
(87216)
经济(87143)
管理(58342)
(51399)
(42188)
企业(42188)
方法(40979)
数学(36847)
数学方法(36384)
中国(24625)
(21110)
(20188)
环境(18685)
地方(18164)
业经(17622)
(16890)
贸易(16877)
(16489)
(15638)
农业(14210)
(13748)
(13190)
(13060)
(12885)
财务(12831)
财务管理(12807)
企业财务(12242)
技术(12104)
(11842)
金融(11840)
机构
大学(275980)
学院(274320)
(121254)
经济(119253)
管理(110786)
理学(97564)
理学院(96581)
管理学(95025)
管理学院(94524)
研究(92841)
中国(70476)
(57330)
科学(55009)
(51431)
(43742)
中心(43072)
财经(42678)
研究所(40463)
(39345)
(39093)
经济学(38632)
业大(38178)
(36120)
(35575)
北京(35528)
师范(35239)
经济学院(35053)
(34678)
财经大学(32230)
农业(30658)
基金
项目(200295)
科学(161510)
基金(150386)
研究(146689)
(131310)
国家(130363)
科学基金(113749)
社会(97732)
社会科(92999)
社会科学(92976)
基金项目(79383)
(75327)
自然(72513)
自然科(70873)
自然科学(70858)
自然科学基金(69544)
教育(67233)
(64607)
资助(60628)
编号(56811)
(45860)
重点(45642)
(43866)
成果(43700)
国家社会(42650)
(42301)
教育部(39884)
创新(39730)
科研(38849)
人文(38583)
期刊
(119174)
经济(119174)
研究(76127)
中国(48573)
管理(39003)
学报(38574)
科学(38419)
(38300)
(33161)
大学(30542)
学学(28843)
教育(26256)
技术(24997)
农业(23952)
经济研究(20863)
财经(20119)
(19940)
金融(19940)
业经(18159)
(17433)
问题(15711)
资源(14901)
统计(14510)
(14131)
(14000)
技术经济(13617)
(13383)
世界(12787)
科技(12316)
国际(12151)
共检索到382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晓玲  李政大  刘伯龙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环境总量视角评价,西部最好;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视角评价,东部最小;从人均污染物排放视角评价,西部最多。本文还借鉴经济学的收敛性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内在演变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三良  刘涵  
用DEA分析方法与纵横拉开档次法测算1995-2014年各省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了全国和分区域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动趋势。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的理论模型,分全国整体、分区域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工业化趋势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晁敏  
根据2002~2003年5、8月对我国沿海的莱州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这3个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相对较好,处于“一般”状态,但随时间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正朝不良方向发展;珠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次之,也处于“一般”状态;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最差,处于“差”状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夏季劣于春季。从3个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指标对总得分的贡献率来看,莱州湾水域沉积物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沉积物镉是影响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长江口水域水质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基于单一污染物难以表达环境污染状况的不足,本文提出了能够代表整体环境状况的污染排放指数,并首次运用一种基于整体差异的动态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28个省1995~2006年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变动趋势,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主要污染物在2010年比2006年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从三大区域来看,应该重点监控东部地区;从省级区域看,应该重点加大对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四川、河南、山西、广东、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符合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茂军  许洁  杨雪春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是目前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学术议题之一。其中较多的是对EKC曲线的验证,近几年部分学者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产业自身特征、产业结构、技术进步、FDI效应等方面考察产业发展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然而以上研究议题中学者均没有讨论污染物的发生主体———各产业部门与排污的直接关系。故本文将从宏观尺度下的综合水平测度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中观尺度下的产业属性特征与排污关系的研究视角转移至分析具体产业部门的污染物排放效应,同时将产业置于产业链的结构形式中,研究产业链上产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发现:第一,通过借助复杂网络思想的社区划分方法,将山东省39个产业部门分为3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益峰  蒋红  李卫丁  陈琼  徐灵燕  
根据2011年嵊泗绿华岛养殖区春、夏、秋3个季度的水质和沉积物监测结果,分析评价表明:养殖区水温、盐度、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无机氮(DIN)和叶绿素a(Chl.a)呈季节性变化,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严重,且富营养化水平春季﹥夏季﹥秋季;夏季海水有机污染水平(A值)最轻,春季和秋季达轻度污染水平。该海域海水环境主要受长江径流、养殖污染等影响,而无机氮含量较高是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海域赤潮高发的原因之一。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镉(Cd)、铬(Cr)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根据Hakanson评价法,潜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慧慧  姚洪心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本文使用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到环境规制更严格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任景明  
当前,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系统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相关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为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政策提供有力依据。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心主任袁晓玲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所著的《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旭彬  王玲杰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高原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推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深入研究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藏林芝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目标适应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庄  谢志仁  沈渭寿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众多要素,同时又需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格局。层次分析法在多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GIS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首先,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江苏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肖海平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文章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了2001~2011年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属于重度污染的行业主要以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主,属于中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重化工业和部分传统的生活资料制造业组成,属于轻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产业组成。无论是产业之间还是行业之间,污染物排放差异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增加研发支出以及国有比重增加与环境污染负相关,而企业投资规模、煤炭消费比重和外资比重与环境污染正相关,新世纪以来政府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作用明显。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二五"工业减排目标,煤炭采选、造纸及纸制品、电力热力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