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0)
2023(17413)
2022(14743)
2021(13744)
2020(11486)
2019(26110)
2018(25630)
2017(48564)
2016(26556)
2015(30195)
2014(29899)
2013(29821)
2012(27179)
2011(24747)
2010(24406)
2009(22277)
2008(21828)
2007(18942)
2006(16575)
2005(14510)
作者
(80625)
(67305)
(66928)
(63457)
(42754)
(32073)
(30177)
(26504)
(25614)
(23811)
(22968)
(22802)
(21488)
(21224)
(20843)
(20678)
(20226)
(20081)
(19300)
(19255)
(16955)
(16564)
(16303)
(15259)
(15040)
(14826)
(14784)
(14658)
(13535)
(13448)
学科
(112898)
经济(112785)
管理(73997)
(70672)
(57166)
企业(57166)
方法(50067)
数学(43713)
数学方法(43273)
中国(31374)
(30227)
(25693)
业经(25326)
(23868)
地方(23846)
(22188)
贸易(22180)
(21587)
技术(20519)
农业(20211)
(18143)
环境(17704)
(16901)
理论(16830)
产业(15480)
(15463)
银行(15384)
(15221)
金融(15218)
(14753)
机构
大学(389556)
学院(387420)
(157219)
经济(154218)
管理(149456)
研究(138015)
理学(130539)
理学院(128982)
管理学(126681)
管理学院(126004)
中国(99615)
科学(89274)
(83959)
(71874)
(71232)
研究所(66058)
(65662)
业大(63523)
中心(60246)
农业(57081)
(54441)
财经(54307)
北京(53003)
(51514)
师范(50898)
(49654)
(49530)
经济学(47903)
(43984)
经济学院(43425)
基金
项目(273569)
科学(213965)
基金(198563)
研究(193221)
(177153)
国家(175756)
科学基金(148371)
社会(122410)
社会科(116127)
社会科学(116096)
(106057)
基金项目(105514)
自然(97973)
自然科(95692)
自然科学(95659)
自然科学基金(93941)
(90884)
教育(87776)
资助(81496)
编号(75761)
重点(62471)
成果(60440)
(60029)
(59755)
(57302)
创新(53654)
课题(53293)
科研(52540)
计划(51653)
国家社会(51052)
期刊
(165816)
经济(165816)
研究(109965)
学报(70828)
中国(70147)
(64565)
科学(63470)
管理(52642)
大学(51950)
学学(49254)
(45966)
农业(45373)
教育(39666)
技术(34699)
经济研究(28092)
(27890)
金融(27890)
业经(26821)
财经(26035)
(24287)
(22477)
问题(21862)
科技(21039)
技术经济(19679)
(19424)
业大(18865)
图书(18780)
(18230)
资源(17925)
商业(16977)
共检索到551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秉镰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莉娟  
本文基于2009-2021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更换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剔除异常值后依旧稳健。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对大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作用较为显著。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采用197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各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要素替代弹性与物流产业增长呈正的相关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要素替代弹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为缩小物流产业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可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采用197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替代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弹性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各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要素替代弹性与物流产业增长呈正的相关性,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要素替代弹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为缩小物流产业的区域差异提供了可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鸿  刘豫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对技术进步的内涵、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广西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月   王欢芳   傅贻忙   刘奎兵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心变量法测度物流产业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法对其主要空间差异源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物流产业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各省物流产业发展韧性较强,抵御外界风险恢复能力强,但区域物流产业韧性水平与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第二,我国物流产业韧性省际差异显着,但有减弱趋势。总体差异由原来的区域内差异主导转为区域间差异主导。第三,物流产业韧性在三个阶段的核心影响因子不同,且从交互主导因子结果可以看出,各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类型主要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不存在减弱与独立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基于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型,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区域层面工业技术进步特征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30多年来,除西部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工业技术进步均为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强,各区域劳动增强属性普遍强于资本增强属性,呈现相对劳动增强型特征,大体符合新古典理论关于稳态增长下技术进步主要为劳动增强型的论述。尽管对稳态增长的判断尚未有足够证据,但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工业的技术特征可视为中国特色经济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故针对性地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和速度、控制过度资本深化、加强技术改造应成为主要的对策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邹树梁  陈甲华  
文章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托宾模型分析了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40%左右的改进空间,且东、中、西地区的电力产业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相比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电力产业技术效率高于中部。此外,工业比重、技术进步、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振兵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春豪  张杰  丁阳  
公路物流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提升公路物流效率是振兴中国物流业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和TOPSIS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物流效率进行组合测度,并建立Tobit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公路物流效率值呈现中、东、西部地区阶梯下降变化特征,且各区域内省份之间呈现显著差异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公路物流效率在各自区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地区信息化水平、公路物流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对中国公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