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55)
2023(22896)
2022(19340)
2021(18034)
2020(15093)
2019(34473)
2018(33974)
2017(64533)
2016(34841)
2015(39272)
2014(39021)
2013(38634)
2012(35658)
2011(32201)
2010(32460)
2009(30207)
2008(29839)
2007(26267)
2006(23489)
2005(21520)
作者
(101385)
(84463)
(83862)
(79970)
(53989)
(40317)
(38204)
(33034)
(32192)
(30363)
(28773)
(28513)
(27111)
(27008)
(26198)
(25937)
(25039)
(24372)
(24301)
(24202)
(21283)
(20802)
(20464)
(19475)
(19003)
(18847)
(18731)
(18439)
(16963)
(16683)
学科
(159565)
经济(159402)
(109952)
管理(107983)
(94944)
企业(94944)
方法(65672)
数学(54638)
数学方法(53809)
中国(43598)
(42018)
业经(39610)
(39426)
地方(34079)
(30781)
(28962)
农业(28802)
(27614)
贸易(27591)
(26749)
理论(26433)
(25999)
财务(25891)
财务管理(25839)
(25148)
技术(24834)
企业财务(24391)
(23551)
银行(23504)
环境(22885)
机构
学院(501445)
大学(500631)
(210135)
经济(205876)
管理(195865)
研究(173452)
理学(167751)
理学院(165886)
管理学(162786)
管理学院(161861)
中国(134292)
(108619)
科学(105174)
(96009)
(87729)
(81244)
研究所(79298)
中心(78165)
财经(75851)
(75635)
业大(72175)
北京(69578)
(68949)
(65296)
师范(64654)
经济学(63546)
农业(63127)
(63033)
(60756)
经济学院(56924)
基金
项目(331619)
科学(261807)
研究(242565)
基金(240943)
(210384)
国家(208615)
科学基金(179571)
社会(154066)
社会科(146097)
社会科学(146059)
(128596)
基金项目(125847)
自然(116131)
自然科(113513)
自然科学(113488)
教育(111605)
自然科学基金(111434)
(108234)
资助(100580)
编号(98054)
成果(79558)
重点(74480)
(73071)
(72996)
(69587)
课题(68073)
创新(64676)
国家社会(63974)
科研(62937)
教育部(62730)
期刊
(240215)
经济(240215)
研究(151880)
中国(102556)
管理(78575)
学报(76500)
(75254)
(74231)
科学(72313)
大学(58953)
教育(55852)
学学(55294)
农业(51198)
技术(48614)
(46699)
金融(46699)
业经(38652)
经济研究(38644)
财经(37981)
(32827)
问题(30547)
(29151)
技术经济(27106)
图书(25434)
统计(25419)
(24856)
世界(23599)
(23045)
现代(22960)
科技(22960)
共检索到76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毅  陈圻  
采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物流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全国与东、中、西3个地区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最发达的4个区域的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周转量,受各个地方政府2005年加大物流业投入影响,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也明显上升。对经济子系统而言,城镇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工资先后对经济子系统贡献最大。总体上,东、中、西3个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强  吴心怡  
基于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8-2013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虽整体偏低,但是对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两业协调发展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更为突显。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两业互动融合,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永红  
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全喜  金凤花  孙磐石  
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经济产出、物流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包含区域经济产出、社会物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基于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并结合其他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能力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吴冰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二者阶段之间及内部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入境旅游流发展水平阶段增长率较区域经济阶段增长率快,且阶段发展水平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强;区域经济阶段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弱。(2)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耦合协调度阶段增长率均在20%以上,阶段标准差演变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在减小。(3)各省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占兵  
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它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代表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而西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外源性融资方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颖  
主要针对甘肃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了Logistic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和预测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昌腾  张帆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典型特征分析、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是观测期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十三五”期间差异上升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三是外商投资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外向程度和道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昌腾  张帆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典型特征分析、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是观测期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十三五”期间差异上升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三是外商投资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外向程度和道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思  李阿利  郭时印  
基于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对其研究生教育和区域经济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和计算位次差。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各地区的研究生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也相对较高;耦合协调度较高的省域有18个,水平一般的有8个,较差的有5个;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研究生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由高至低按东—中—西分布。各地区要不断提升提高经济投入向人才培养水平转化的能力,以及人才资源向生产水平转化的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廖凯诚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素梅  黄衍枝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