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8)
2023(18063)
2022(15382)
2021(14494)
2020(11913)
2019(27412)
2018(27063)
2017(51223)
2016(27975)
2015(31535)
2014(31672)
2013(31406)
2012(29236)
2011(26735)
2010(26780)
2009(24769)
2008(24379)
2007(21508)
2006(19242)
2005(17607)
作者
(81890)
(67955)
(67601)
(64158)
(43491)
(32633)
(30762)
(26751)
(25942)
(24450)
(23242)
(23166)
(21819)
(21775)
(21142)
(20978)
(20141)
(19870)
(19477)
(19441)
(17196)
(16809)
(16315)
(15465)
(15224)
(15211)
(15155)
(15073)
(13779)
(13447)
学科
(120266)
经济(120118)
管理(81292)
(75474)
(61650)
企业(61650)
方法(48274)
数学(41607)
数学方法(41157)
中国(36669)
(31848)
(29169)
地方(28848)
业经(27375)
(25602)
(24298)
(22387)
贸易(22367)
(21704)
农业(21209)
(20320)
银行(20274)
环境(19750)
(19516)
(19415)
金融(19411)
(18890)
技术(18018)
理论(17830)
(17384)
机构
大学(404021)
学院(400695)
(165847)
经济(162318)
管理(154679)
研究(144397)
理学(132325)
理学院(130746)
管理学(128704)
管理学院(127957)
中国(109600)
(88647)
科学(87350)
(77298)
(73199)
研究所(66318)
(64283)
中心(63961)
财经(60482)
(59784)
业大(57362)
北京(57194)
(55022)
(54971)
师范(54542)
(52619)
经济学(50186)
农业(49963)
(48082)
经济学院(45017)
基金
项目(268369)
科学(211411)
研究(198604)
基金(194073)
(169187)
国家(167784)
科学基金(143148)
社会(126031)
社会科(119456)
社会科学(119427)
(103322)
基金项目(102133)
自然(90932)
教育(90644)
自然科(88739)
自然科学(88717)
(87798)
自然科学基金(87083)
编号(80354)
资助(80120)
成果(66611)
重点(60701)
(60434)
(60002)
课题(56644)
(55315)
国家社会(52183)
创新(51721)
教育部(51363)
科研(50578)
期刊
(189612)
经济(189612)
研究(126120)
中国(85210)
学报(61821)
(59386)
管理(58853)
科学(58563)
(58076)
教育(48270)
大学(47078)
学学(43905)
农业(41263)
(38402)
金融(38402)
技术(34963)
经济研究(30225)
业经(30175)
财经(29821)
(25571)
问题(24461)
(21931)
图书(20862)
(19761)
技术经济(19562)
科技(19336)
理论(19037)
世界(18543)
资源(18424)
现代(17927)
共检索到614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本文基于智能制造的五维内涵特征,采用潜因子模型,对中国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上海市成为智能制造实力最强的区域,浙江省传统产业占优,智能制造表现亦不凡;全国大部分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呈现上升,东部区域最为明显,区域智能制造业空间极化格局恐进一步加大;2015年后,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加速。据此,推进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启示在于:完善配套环境;运用新技术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欠发达区域智能制造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泰文  孙林岩  何哲  
建立了评价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域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制定区域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丰  李雄诒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曲然  王晶  单丹  李雪灵  
文章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含义着手,分析影响区域科技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从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支撑环境三个层次构建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收集11个省、市2006年~201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综合排名,并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丹宁  陈阳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兼具"存量增量"和"均衡特长"两个特征维度的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2011年的发展水平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刚  宫汝娜  冯冬发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21年的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性分析法探讨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尤其是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异;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各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时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距相对明显,中高质量组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不同分组的收敛模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和军  
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装备制造业的界定、国外装备制造业相关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以及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际比较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指出了现有文献的主要贡献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从集成场视角分析和构建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类型,提出基于关系维、集成维和过程维模式类型为评价基础的省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FUZZY隶属度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即省域两业联动发展综合指数,并能从集成场视角构成的模式类型指出其模式完善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玉  孙瑾瑾  
文章从智能投资、智能技术及智能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中国各省份2009—2021年制造业智能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采用核密度分布图、扩展Markov链及空间Markov链等分布动态学方法对中国省域制造业智能化的时空演进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整体水平呈增强态势,且省份差距逐渐扩大,极化现象明显;(2)不同时长内,四类俱乐部的位置相对稳定,虽然随着时长的累积变化,俱乐部之间的流动性增强,但“高水平垄断”和“低水平陷阱”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短期内难以瓦解;(3)考虑空间效应时,高、低水平“邻居”分别会对本地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提携”效应和消极的“拖累”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基于2011—2018年西部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GIS、DEA-Malmquist等分析方法,从产出、分布和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西部制造业的发展动态,进而筛选总量、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指标,测算西部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以评价西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讨新时期西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制造业总量增长、结构趋良、生产质量趋好,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西部大部分省份的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但省际发展均衡度较低,成渝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但存在投资和劳动力冗余等问题;西部各个省份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西部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雪冰  
文章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间的正相关程度。文章结论可为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