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2)
2023(19905)
2022(16802)
2021(15679)
2020(12964)
2019(29471)
2018(28946)
2017(54841)
2016(29631)
2015(33092)
2014(32854)
2013(32790)
2012(30508)
2011(27964)
2010(28135)
2009(26081)
2008(24873)
2007(21800)
2006(19494)
2005(17797)
作者
(88356)
(73358)
(72765)
(69203)
(46769)
(35203)
(32965)
(28752)
(28129)
(26116)
(25179)
(24759)
(23423)
(23406)
(22754)
(22693)
(21772)
(21453)
(21068)
(20994)
(18345)
(18339)
(17657)
(16823)
(16611)
(16364)
(16218)
(15946)
(14846)
(14509)
学科
(134542)
经济(134411)
管理(80611)
(77878)
(61939)
企业(61939)
方法(51862)
数学(45139)
数学方法(44755)
中国(41736)
(34304)
地方(32915)
(29639)
(29432)
金融(29430)
业经(28710)
(28520)
银行(28450)
(28403)
(27526)
(25312)
(25038)
贸易(25017)
(24264)
农业(23629)
环境(20484)
(18955)
理论(18766)
技术(18674)
地方经济(17976)
机构
大学(426895)
学院(424289)
(181567)
经济(177928)
管理(160779)
研究(156376)
理学(138078)
理学院(136445)
管理学(134232)
管理学院(133490)
中国(121456)
科学(95743)
(92712)
(80417)
(80362)
(75220)
研究所(73412)
中心(70087)
业大(64510)
财经(64058)
(61988)
北京(59614)
农业(59026)
(58338)
(56345)
经济学(56140)
(56091)
师范(55716)
经济学院(50430)
(50325)
基金
项目(286243)
科学(223947)
基金(207608)
研究(206009)
(183486)
国家(181980)
科学基金(153856)
社会(131675)
社会科(124906)
社会科学(124873)
(110145)
基金项目(109532)
自然(99260)
自然科(96895)
自然科学(96868)
自然科学基金(95127)
(93905)
教育(93026)
资助(85581)
编号(81953)
成果(66533)
(65139)
重点(65026)
(63127)
(59280)
课题(57438)
创新(55475)
国家社会(54974)
科研(54520)
教育部(53641)
期刊
(204041)
经济(204041)
研究(131594)
中国(86546)
学报(71762)
(68732)
科学(65155)
管理(59691)
(58526)
大学(53361)
学学(50455)
(49553)
金融(49553)
农业(46931)
教育(44344)
技术(34864)
经济研究(33929)
财经(32087)
业经(31602)
(27715)
问题(26342)
(24719)
(21875)
技术经济(21225)
科技(20598)
世界(20551)
图书(20226)
国际(20224)
理论(19768)
(19348)
共检索到64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润涛  
为分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使用2000-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震荡上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以此为基础,使用SYS-GMM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而政府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研究还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超  黄乐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本文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域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优化市场发育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及市场发育程度对于不同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要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深度与广度、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倒N形,具有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抑制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明华   张腾文   初勤儒   史楠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原宏  杨治辉  
文章使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于“绝对量”“增量”“增速”“变异程度”四项指标的综合距离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省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半参数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空间上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青海、贵州、西藏的数字金融发展均呈现高增长量、高增速、高波动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居民金融素养、金融规模均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而投资规模和金融风险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具体来说,投资规模过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安全性过高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钊阳   杜雨潼   邓琳钰  
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离不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宗旨。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我国286个地级市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方面。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基础,构建新动能视角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对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从综合评价来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处于稳定调整时期。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部分省份发展迟缓;中部地区次之,且区域内呈现梯度效应;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从新动能水平来看,各省份普惠金融新动能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的“短板效应”。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三大地区之间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从收敛性检验来看,全国整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但区域内部收敛性较差,且各省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发展惯性及“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映彤  赵健  
以河南省2006—2019年18个地级市为样本,研究了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构建反映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了18个地级市历年的发展水平,并借助计量模型,剖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应、拐点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形特征,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具有拐点效应且区域间存在差异;普惠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导致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政府财政支出在保持一定力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质增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张晓甜  白家瑛  
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2007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四类因素对甘肃各市州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全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各州市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各地区存款资源运用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率滞后期水平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区域性发展具有正效应,而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其发展具有负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仁曾  詹姝珂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桂保   张利杰   刘葵容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并能够通过增强县域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净流入,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4—2020年1 754个县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以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劳动力净流入率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的发展均具有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其中覆盖广度拓展、使用深度加深、数字化程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增;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和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尤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统筹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和劳动力流动引导政策,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晶洁  张峁  
系统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16年辽宁省44个县(市/区)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广义矩(GMM)估计对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发展长周期上的"初级阶段";县域普惠金融内部结构发展均衡,但存在明显的区域"俱乐部收敛"现象;县域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呈倒U形走势,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优于规模金融;县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性,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效果优于欠发达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