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7)
- 2023(11823)
- 2022(10051)
- 2021(9229)
- 2020(7855)
- 2019(17946)
- 2018(17342)
- 2017(32907)
- 2016(17720)
- 2015(20349)
- 2014(20362)
- 2013(20544)
- 2012(19680)
- 2011(18321)
- 2010(18229)
- 2009(17295)
- 2008(17027)
- 2007(15305)
- 2006(13647)
- 2005(12482)
- 学科
- 济(102165)
- 经济(102096)
- 管理(44422)
- 业(40217)
- 方法(39897)
- 数学(34843)
- 数学方法(34615)
- 企(29748)
- 企业(29748)
- 中国(25883)
- 地方(23910)
- 农(22408)
- 学(19230)
- 业经(17721)
- 贸(17576)
- 贸易(17569)
- 财(17428)
- 易(16985)
- 农业(15384)
- 地方经济(15048)
- 制(14530)
- 环境(14446)
- 融(13068)
- 金融(13066)
- 和(12894)
- 银(12574)
- 银行(12553)
- 行(12160)
- 发(11776)
- 理论(10923)
- 机构
- 大学(275375)
- 学院(273857)
- 济(128578)
- 经济(126203)
- 研究(103563)
- 管理(99424)
- 理学(84874)
- 理学院(83716)
- 管理学(82401)
- 管理学院(81856)
- 中国(78249)
- 科学(61709)
- 京(59090)
- 财(54758)
- 所(53074)
- 研究所(48315)
- 中心(45608)
- 财经(44331)
- 农(44086)
- 经济学(42251)
- 江(40418)
- 经(40165)
- 北京(38095)
- 经济学院(37982)
- 范(37981)
- 师范(37684)
- 业大(36964)
- 院(36757)
- 农业(34624)
- 财经大学(32616)
- 基金
- 项目(177046)
- 科学(140337)
- 基金(131229)
- 研究(128181)
- 家(114767)
- 国家(113921)
- 科学基金(96455)
- 社会(85389)
- 社会科(81150)
- 社会科学(81128)
- 基金项目(69304)
- 省(66382)
- 自然(59970)
- 自然科(58509)
- 自然科学(58490)
- 自然科学基金(57468)
- 教育(57188)
- 划(56740)
- 资助(54624)
- 编号(49127)
- 发(40991)
- 重点(40584)
- 部(40417)
- 成果(39847)
- 国家社会(36932)
- 创(35442)
- 课题(34753)
- 教育部(34531)
- 中国(34454)
- 科研(33885)
- 期刊
- 济(146095)
- 经济(146095)
- 研究(85492)
- 中国(49628)
- 学报(40884)
- 财(40115)
- 科学(39924)
- 农(39633)
- 管理(34378)
- 大学(30354)
- 学学(28751)
- 农业(27194)
- 经济研究(24768)
- 融(24024)
- 金融(24024)
- 财经(22739)
- 技术(21724)
- 教育(21036)
- 业经(20554)
- 问题(19889)
- 经(19815)
- 统计(17667)
- 贸(17620)
- 世界(15765)
- 国际(15494)
- 技术经济(15297)
- 业(15240)
- 策(14631)
- 资源(14137)
- 决策(13594)
共检索到414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盼盼 戴学锋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统计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朋 周静莉 刘晶芝
鉴于我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可能表现出区域异质性。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及各省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也支持了影响程度具有区域异质性的论断。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异质性 聚类统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历 周勤
文章使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评价指标,对1998~2007年间西部12省市64个主要地级市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对西部64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结构和演变。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西部地级市 空间统计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建强 刘超 高小敏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地市2001年、2006年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全局及局域空间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通过重新构建适用于省级以下单元经济增长差异比较的人力资本指标,运用变截距时空数据模型综合多因素分析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揭示空间区位,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潘义 王骑
文章通过经济、教育和人力资源、交通状况及医疗四个系统,共41个经济指标,使用社会统计软件包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作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各系统内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各市的单个因子得分及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然后,提取四个系统中,各市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新的指标,进一步作聚类分析;最后,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对安徽各省辖市经济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县域经济 空间差异 辽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鑫星 宫少颖 吴永兴
以浙江省58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多指标因子分析、频率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进行总体评价,并进行空间差异的分析和解释。浙江县域经济实力得分的频数分布呈正偏态,说明得分较低的县(市)占据多数,岱山的经济实力名列第一位。将全省县域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中欠发达型县域最多,约占48%;从大区域的分布来看,浙东北的县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稳定的和上升的发达型为主,金丽衢地区则以上升的欠发达型为主,温台沿海稳定的欠发达型占多数;各县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全省经济格局从西南向东北呈现"3+1"的空间格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县域经济 空间统计分析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涂玮 吴丽敏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鑫 陈翔 王少峰 霍俊卿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聪粉 张瑞荣
空间统计分析是一种将空间因素纳入经济问题分析的方法,可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运用空间相关指数对云南省各地市2005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云南省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通过普通线性模型与空间统计模型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空间因素、所有制结构,城市化水平及政府因素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军 崔郁
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变异系数、熵值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99-2016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状况,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筛选影响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模式与建议。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旅游业总收入、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划分为需求水平约束型、供给水平约束型、支持力水平约束型、保障力水平约束型四种类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区域旅游经济 差异演变 主导因素 中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磊 王雅莉
从宏观区位视角出发,本文在多元统计分析生成区位宏观化因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方法考察宏观区位在空间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状态,并探索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我国空间结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旅游产业宏观区位空间布局的等级-规模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开始出现,宏观区位影响力高等能效空间分布由点状分布特征开始呈现线状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仍然是单体发展模式,没有形成涓滴效应,区域带动效应弱,联动发展态势不强;总体而言,旅游产业还处于相对集聚的发展状态,并推动着旅游产业宏观区位空间结构的持续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