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0)
2023(12403)
2022(10515)
2021(9604)
2020(8237)
2019(18748)
2018(18137)
2017(34490)
2016(18607)
2015(21353)
2014(21385)
2013(21577)
2012(20534)
2011(19102)
2010(19089)
2009(17926)
2008(17656)
2007(15938)
2006(14175)
2005(12917)
作者
(57041)
(47960)
(47892)
(45739)
(30411)
(23067)
(21843)
(18596)
(17975)
(16910)
(16644)
(16141)
(15407)
(15202)
(15028)
(14914)
(14301)
(14190)
(13880)
(13784)
(12044)
(11834)
(11545)
(10990)
(10956)
(10805)
(10400)
(10382)
(9715)
(9576)
学科
(104510)
经济(104438)
管理(46767)
(42963)
方法(41242)
数学(36238)
数学方法(35998)
(32053)
企业(32053)
中国(25833)
地方(23932)
(23584)
(19886)
业经(18698)
(18047)
(17969)
贸易(17962)
(17397)
农业(16179)
地方经济(15133)
(14997)
环境(14801)
(13336)
金融(13334)
(13155)
(12907)
银行(12870)
(12467)
(12108)
理论(11881)
机构
大学(288799)
学院(287325)
(132893)
经济(130489)
研究(107892)
管理(104582)
理学(89644)
理学院(88449)
管理学(87077)
管理学院(86512)
中国(80800)
科学(65106)
(61591)
(56060)
(55635)
研究所(50825)
(49224)
中心(47405)
财经(45418)
经济学(43310)
(42326)
(41226)
业大(40972)
(39630)
北京(39424)
师范(39288)
经济学院(38946)
农业(38888)
(37910)
科学院(33850)
基金
项目(187319)
科学(147917)
基金(138155)
研究(135079)
(121282)
国家(120351)
科学基金(101588)
社会(89253)
社会科(84730)
社会科学(84705)
基金项目(72908)
(70958)
自然(63514)
自然科(61983)
自然科学(61963)
自然科学基金(60915)
教育(60791)
(60427)
资助(57302)
编号(52139)
(43204)
重点(42981)
(42544)
成果(42388)
国家社会(38437)
(37869)
课题(36706)
教育部(36240)
科研(35855)
中国(35696)
期刊
(150496)
经济(150496)
研究(87274)
中国(53007)
学报(45497)
(44501)
科学(43095)
(41367)
管理(36195)
大学(33714)
学学(31942)
农业(30570)
经济研究(25487)
(24675)
金融(24675)
教育(23995)
财经(23459)
技术(22999)
业经(21502)
(20482)
问题(20345)
(17938)
(16947)
世界(16118)
技术经济(15915)
国际(15653)
统计(14986)
资源(14420)
商业(13110)
(13080)
共检索到43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变异系数、熵值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99-2016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状况,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筛选影响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模式与建议。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旅游业总收入、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划分为需求水平约束型、供给水平约束型、支持力水平约束型、保障力水平约束型四种类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润泽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军  崔郁  
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盼盼  戴学锋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良平  张健  
本文首先以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改进过程为例,从理论上探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是否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随后采用改进的Theil系数,对199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三大地带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比较了衡量方法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测算结果。研究发现:当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有量纲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都会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当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没有量纲时,只有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甘永萍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地理集中指数、首位度和动态度等方法,分析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各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市际之间总体差异逐年扩大,入境旅游集中度高,梯度差异显著;虽然桂林市入境旅游发展速度相对放慢,其它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还将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及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及接待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缩小入境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雪钧   周敏  
旅游经济具有高度敏感性、脆弱性特征,高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对抵御外来风险、维持竞争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扎根分析法系统构建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4个核心范畴、11个主范畴和24个概念范畴的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地理探测器对2017年至2021年中国省域的旅游经济韧性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整体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较低,两级差异明显;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且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随着时间推移,较低水平以下的省份数量增加,较高水平以上的省份数量在波动中也有所上升,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更为突出。创新能力、智力储备、地方经济基础、旅游经济基础、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是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演变,创新能力成为首要影响因素,旅游设施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鑫  陈翔  王少峰  霍俊卿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强  薛海燕  马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5年反映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同时,滞后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国家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晓云  
从生产要素视角,以旅游业要素投入、旅游收入等为测量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DEA相对效率等量度法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结论表明:①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区域差异逐渐减小;②当前区域差异处于良性水平;③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差距突出;④政策推动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⑤提高产业效率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尝试性给出了解决区域差异的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雅萍  吴丰林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淑新  何元庆  王学定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研究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