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7)
- 2023(18991)
- 2022(15910)
- 2021(14794)
- 2020(12283)
- 2019(28013)
- 2018(27566)
- 2017(52519)
- 2016(28384)
- 2015(31802)
- 2014(31609)
- 2013(31619)
- 2012(29389)
- 2011(26577)
- 2010(26759)
- 2009(24640)
- 2008(24497)
- 2007(21613)
- 2006(19422)
- 2005(17657)
- 学科
- 济(128198)
- 经济(128066)
- 业(96716)
- 管理(89226)
- 企(84316)
- 企业(84316)
- 方法(52441)
- 数学(41837)
- 数学方法(41452)
- 农(36270)
- 中国(36253)
- 业经(34988)
- 财(33352)
- 地方(29290)
- 农业(25363)
- 学(24546)
- 贸(23488)
- 贸易(23470)
- 制(23386)
- 易(22780)
- 务(22595)
- 财务(22527)
- 财务管理(22500)
- 和(22200)
- 技术(21979)
- 企业财务(21308)
- 理论(21199)
- 环境(19855)
- 银(19007)
- 银行(18963)
- 机构
- 学院(411736)
- 大学(410124)
- 济(171736)
- 经济(168331)
- 管理(162412)
- 研究(144649)
- 理学(138926)
- 理学院(137315)
- 管理学(135330)
- 管理学院(134559)
- 中国(111718)
- 京(89564)
- 科学(88431)
- 财(78009)
- 所(73288)
- 农(67342)
- 研究所(66550)
- 中心(64205)
- 财经(61932)
- 江(61734)
- 业大(58661)
- 北京(57610)
- 经(56407)
- 范(55446)
- 师范(54942)
- 院(52758)
- 农业(52528)
- 经济学(51539)
- 州(49659)
- 经济学院(46469)
- 基金
- 项目(274145)
- 科学(217361)
- 研究(202100)
- 基金(200001)
- 家(174301)
- 国家(172798)
- 科学基金(148720)
- 社会(129042)
- 社会科(122308)
- 社会科学(122279)
- 基金项目(105992)
- 省(105819)
- 自然(95560)
- 自然科(93335)
- 自然科学(93315)
- 自然科学基金(91677)
- 教育(90797)
- 划(89178)
- 资助(81980)
- 编号(81294)
- 成果(65647)
- 发(62417)
- 重点(61696)
- 部(60555)
- 创(58061)
- 课题(56312)
- 创新(53703)
- 国家社会(53447)
- 科研(51906)
- 教育部(51729)
- 期刊
- 济(196986)
- 经济(196986)
- 研究(126241)
- 中国(81141)
- 管理(63598)
- 农(61959)
- 学报(61406)
- 科学(60446)
- 财(59538)
- 大学(46636)
- 教育(43892)
- 学学(43879)
- 农业(43263)
- 融(37931)
- 金融(37931)
- 技术(35782)
- 业经(33312)
- 经济研究(31173)
- 财经(30460)
- 经(26250)
- 问题(25511)
- 业(24779)
- 技术经济(21583)
- 贸(20496)
- 资源(19966)
- 图书(19734)
- 世界(19672)
- 现代(19583)
- 科技(19543)
- 商业(18755)
共检索到624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不平衡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麻学锋 王兆峰
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关键词:
湘西 旅游业 不平衡发展 增长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报酬 区域发展不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王晓静 傅钰
基于Mann-Kendall法对1996年以来"闽新轴带"沿线区域经济进行突变点分析,结合传统数理分析及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以人均GDP作为测度指标,对"闽新轴带"沿线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多视角的探讨,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驱动因素所在。结果表明:"闽新轴带"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南—西北格局,重心迁移以东南为主,西北变化较小,主半轴方向上具有阶段性,辅半轴方向上则为持续扩张趋势;整个轴带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趋势逐渐减弱,并具有圈层扩散的特征;轴带经济空间上集聚态势增强,中间地区多为冷点区,热点区为两端的北疆和福建沿海区域,对外辐射能力逐渐加大;消费能力对经济水平的拉动效应并不理想,而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则呈现出阶段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年
指出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无论是在物流人才数量、存量、增长速度、产能,还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的差异。应从深化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与渠道、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用人机制等方面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流人才状况,促进其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我国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决策层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亟需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今年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这一方针将成为“九五”期间乃至到2010年中央解决地区差距和地区发展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一、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①。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不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