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5)
2023(18055)
2022(14919)
2021(13681)
2020(11585)
2019(26374)
2018(25855)
2017(49152)
2016(26540)
2015(30468)
2014(30552)
2013(30071)
2012(27682)
2011(24982)
2010(24809)
2009(22953)
2008(22395)
2007(19743)
2006(17406)
2005(15836)
作者
(76457)
(64311)
(63987)
(61137)
(40943)
(30743)
(29279)
(25036)
(24415)
(22680)
(21964)
(21562)
(20443)
(20338)
(19979)
(19882)
(19040)
(18941)
(18609)
(18416)
(16010)
(15695)
(15651)
(14786)
(14525)
(14516)
(14114)
(13977)
(12966)
(12747)
学科
(131985)
经济(131871)
管理(75999)
(72363)
(57662)
企业(57662)
方法(55468)
数学(49538)
数学方法(49044)
中国(33959)
(31990)
(28253)
地方(27142)
业经(26161)
(24118)
(22603)
贸易(22592)
(21941)
农业(21840)
(20788)
技术(19772)
环境(18008)
(17796)
金融(17793)
(17541)
银行(17504)
理论(17411)
(17242)
(17212)
财务(17184)
机构
大学(387825)
学院(387647)
(172694)
经济(169506)
管理(148370)
研究(134782)
理学(127899)
理学院(126476)
管理学(124352)
管理学院(123605)
中国(102557)
(81376)
科学(79740)
(75381)
(67440)
中心(61898)
(61372)
研究所(61224)
财经(60877)
(57195)
(55439)
经济学(54911)
业大(54358)
北京(51266)
(49929)
师范(49453)
经济学院(49439)
(48282)
农业(47977)
财经大学(45119)
基金
项目(258312)
科学(204856)
基金(189570)
研究(189050)
(165137)
国家(163862)
科学基金(141068)
社会(122745)
社会科(116568)
社会科学(116539)
(99228)
基金项目(99079)
自然(89337)
教育(87411)
自然科(87319)
自然科学(87297)
自然科学基金(85757)
(83813)
资助(78137)
编号(75470)
成果(60996)
重点(58754)
(58250)
(56670)
(53611)
国家社会(52492)
课题(52097)
创新(50382)
教育部(50329)
科研(49422)
期刊
(187810)
经济(187810)
研究(114867)
中国(73943)
(58696)
学报(57677)
(55259)
科学(54705)
管理(54591)
大学(44136)
学学(41512)
教育(38706)
农业(37809)
技术(37539)
(34697)
金融(34697)
经济研究(31749)
财经(30963)
业经(27895)
(26742)
问题(24883)
(21644)
技术经济(21533)
统计(21384)
(21112)
世界(19424)
(19079)
国际(18776)
图书(17820)
理论(17342)
共检索到57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邱梦圆  丁焕峰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苗长青  
地区专业化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全国经济增长,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在探索如何测量和提高地区专业化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在提高,且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增长较快。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快地区专业化进程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且有助于消除我国中、东、西部的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初始专业化水平与城市间经济收敛的关系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始专业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市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也显著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影响区域专业化模式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一条可以实现却又充满风险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立泰  张先怡  
本文选取克鲁格曼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衡量我国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水平,并基于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服务业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即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从区域视角来看,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就越显著。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服务业的地区专业化发展,促进服务业的"精而专",避免"大而全"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善民  刘兰茹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对黑龙江省1985-2009年专利产出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黑龙江省专利产出和经济增长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其呈现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专利产出的Granger原因,而专利产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不显著,两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彩梅  韦福雷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费以一次性能源为主,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能否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将能源消费纳入生产函数,基于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北方和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小的差异。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沛罡  王海军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其仔  伍业君  王磊  
迄今为止,已有的关于经济体复杂度的文献都聚焦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上,而对经济体复杂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缺乏分析。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复杂度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专业化是经济复杂度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除人力资本外,要素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专业化产生正面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选择正确的技术领域并实现专业化是各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重要课题。为考察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专利数据,构建两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业化指标,设计包含交互项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溢出效应,为区域技术创新重点领域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受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影响,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专业化于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而专业化于具有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更有效地发挥,因此不同的创新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技术专业化模式。此外,高机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丹  
运用我国各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民间组织密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中西部强于东部,而社会信任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是东部强于中西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一弘  魏玮  
文章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长期均衡中,技术因子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而能源要素只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显著性;(2)短期波动中,能源消费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技术因子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突显出区域的差异性,寻求区域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