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2)
2023(15122)
2022(12779)
2021(12136)
2020(10246)
2019(23649)
2018(23097)
2017(43517)
2016(23575)
2015(26335)
2014(26117)
2013(25883)
2012(23707)
2011(21338)
2010(21673)
2009(20326)
2008(20321)
2007(17899)
2006(15832)
2005(14613)
作者
(64619)
(54290)
(53783)
(51753)
(34592)
(25552)
(24521)
(20928)
(20502)
(19466)
(18577)
(18192)
(17419)
(17380)
(17158)
(16734)
(16048)
(15587)
(15535)
(15326)
(13725)
(13104)
(13012)
(12440)
(12230)
(12128)
(11997)
(11739)
(10859)
(10577)
学科
(101947)
经济(101818)
管理(72217)
(62755)
(53084)
企业(53084)
方法(43821)
数学(38333)
数学方法(37681)
(37088)
中国(30795)
(24621)
(23438)
业经(21174)
地方(20796)
(19015)
(18583)
贸易(18568)
(18010)
(17821)
财务(17768)
财务管理(17710)
(17568)
银行(17529)
(17084)
金融(17081)
企业财务(16823)
(16708)
理论(16683)
(16151)
机构
大学(333386)
学院(328814)
(144301)
经济(141612)
管理(124534)
研究(116204)
理学(106749)
理学院(105527)
管理学(103507)
管理学院(102879)
中国(91626)
(75952)
(71342)
科学(66899)
(58095)
财经(56298)
中心(52224)
研究所(51963)
(51259)
(49120)
(48098)
经济学(46840)
北京(45772)
业大(42942)
(42485)
师范(42123)
经济学院(41991)
(41908)
财经大学(41690)
(38454)
基金
项目(215713)
科学(171703)
研究(159761)
基金(159588)
(138884)
国家(137828)
科学基金(118418)
社会(104833)
社会科(99605)
社会科学(99581)
基金项目(82092)
(80984)
教育(74158)
自然(73735)
自然科(72118)
自然科学(72101)
自然科学基金(70761)
(68835)
资助(66492)
编号(63073)
成果(53462)
(49542)
重点(49383)
(46058)
国家社会(45219)
(44934)
课题(44463)
(43776)
教育部(43275)
创新(42193)
期刊
(158955)
经济(158955)
研究(106168)
中国(72408)
(63441)
管理(48962)
学报(48410)
科学(45791)
(43544)
大学(38078)
教育(37107)
学学(35467)
(32783)
金融(32783)
财经(29417)
农业(29252)
技术(28699)
经济研究(27589)
(25344)
业经(21826)
问题(20681)
(18846)
统计(17836)
(17016)
世界(16576)
国际(16143)
技术经济(16143)
(16021)
(15146)
会计(15019)
共检索到51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启春  
政府间转移支付和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资,是政府平衡区域差距可以直接动用的主要财政支持工具。本文根据Arrow-Kurz-Barro生产函数,将上述两大工具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同时考虑,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上述两大工具在内的政府区域财政平衡基本模型,进而在此基础上扩展出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平衡模型和中央政府投资平衡模型,并进行了数据模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春  
在我国自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扶贫方式也已构成我国政府平衡区域差距的一种主要形式。中央政府的投资,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不仅存在经济学常说的乘数效应,而且还具有"汲水"功能。虽说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秋石  张敬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承昊  
本文认为,改革后财政转移没能有效地缩小地域差距,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央财政力量弱化,财政转移规模变小,从而使财政转移对地域间均等化的效果不大,而抑制地域间财政转移的中央政府职能的弱化,是改革后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导致的结果。如果分权使地方财政处于重要的地位,那么地方财政自身平衡问题会比中央的地域间财政转移支付更为重要。财政的地域间不均衡可以通过中央在支出方面的垂直性平衡手段解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尹慧  
文章利用信息交易量得到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给出一个包含投资者异质信念的GARCH(1,1)模型。该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上海证券市场与纽约证券市场上都存在明显的投资者异质信念现象,且异质信念显著放大了中、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武晓利  晁江锋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将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支付引入家庭部门,将政府投资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引入生产部门,并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分析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支付、投资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消费率的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在长期内不仅挤出居民消费,而且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2)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刺激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并且在长期内促进居民消费率提高。(3)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在长期内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在一段时期内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4)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能有效挤入居民消费,并在长期内促进居民消费率提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路萌  余东华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群力  
本文根据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总量和人均财政支出分权指标,以Brennan和Buchanan(1980)与Oates-Wallis's(1988)的财政分权假设和共谋假设为基础,检验了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以及政府共谋程度的提高都导致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吴晓忠  陈晓声  
在公共财政预算的视角下,逆向财政机制使农民所承受的负担大于其所获得的收益,2000~2012年农村财政逆向程度平均达到20.99%,近年来由于国家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这种非对称性机制有逆转的趋势。在该机制作用下,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趋势的收敛性,另一方面财政支农力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当逆向程度小于13.87%时,财政支农力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比较明显;反之,由于城乡支出结构问题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琳  
深入分析了确保土地开发利益平衡应聚焦的三大问题,即有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开发与农用地保护及城乡统筹的利益平衡、城市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有效拓展;提出了土地流转杠杆平衡机制的设计框架;采用纳什均衡博弈模型,构建了利益补偿机制模型和风险托底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杠杆机制来平衡多边利益,得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补偿和风险托底的基金分配方案。最后,提出了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进  
在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及随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本文用叠代模型并考虑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考察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平均福利和代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轻一代的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会导致平均福利的下降和代际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动对福利的不利影响;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则有助于缩小代际收入差距,但在人口增长率下降,而劳动生产率未能提高时,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使用的空间十分有限。最后得到中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公共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汤玉刚  范方志  
在借鉴国外财政规模实证分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澄清了研究中国财政规模决定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模方向。文章认为,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结构等市场内生变量不能较好地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财政规模的演变;相反,揭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外生制度变量———经济分权和财政分权,连同显示市场交易总规模的国民收入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这种变化。在理论上,作者所构建的简单计量模型分离出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前者反映了市场边界与政府边界的重新界定,后者反映了财政学中广为人知的“瓦格纳定律”。诚然,沿着这一基本思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玉刚  范方志  
在借鉴国外财政规模实证分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澄清了研究中国财政规模决定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模方向。我们认为,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结构等市场内生变量不能较好地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财政规模的演变,相反,揭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外生制度变量———经济分权和财政分权,连同显示市场交易总规模的国民收入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这种变化。理论上,作者所构建的简单计量模型分离出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前者反映了市场边界与政府边界的重新渐进界定,后者反映了财政学中广为人知的“瓦格纳定律”。诚然,沿着这一基本思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王彬彬  黄文佳  
假定城市政府制定户籍政策所考虑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率与居民人均公共福利增长率,则通过一个最优户籍政策模型可得出:城市政府所设定的户籍门槛,与城市人力资本回报率、对市民征税税率、人力资本对本地GDP增长贡献率、周边城市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等负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当地市民福利增长的重视程度正相关;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是户籍门槛的不断降低直至消失,而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则是户籍门槛趋于提高并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以上推论有其丰富的政策含义,可为旨在减少城市户籍限制的户籍制度改革找出一系列"杠杆解":实行对城市政府的GDP考核导向和对大行政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敏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土地财政"的"经营城市"模型。作为城市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垄断提供者,地方政府有能力也有激励通过经营城市来最大化其土地财政收入。给定土地总量,提高工业用地比例虽然不能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但却能通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提高住宅需求,同时也会因为减少住宅土地供给而减少住宅供给,进而最终会提高均衡房价和住宅用地的拍卖价格。地方政府要最大化以土地出让金为形式的土地财政收入,关键就在于选择合适的工业用地比例以在住宅用地的单价与面积之间实现最佳权衡。分析表明,这个最优工业用地比例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