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1)
2023(10220)
2022(8683)
2021(8149)
2020(7025)
2019(16278)
2018(15767)
2017(29908)
2016(16368)
2015(18827)
2014(18664)
2013(18989)
2012(18028)
2011(16632)
2010(16482)
2009(15437)
2008(15477)
2007(13864)
2006(11907)
2005(10908)
作者
(49078)
(41278)
(41131)
(39345)
(26063)
(19890)
(18885)
(16189)
(15535)
(14371)
(14271)
(13875)
(13262)
(13050)
(13036)
(12947)
(12465)
(12151)
(11998)
(11838)
(10294)
(10206)
(10053)
(9404)
(9357)
(9314)
(9099)
(8906)
(8330)
(8232)
学科
(77974)
经济(77913)
管理(40179)
(38654)
方法(34917)
数学(31408)
数学方法(31199)
(29107)
企业(29107)
中国(22467)
(19767)
地方(17024)
(16851)
贸易(16844)
(16502)
(16394)
(16347)
业经(13634)
(13329)
农业(13047)
(11692)
银行(11665)
(11494)
金融(11492)
(11254)
(11250)
环境(11156)
地方经济(10284)
(9224)
(9125)
机构
大学(246181)
学院(242441)
(109679)
经济(107678)
研究(93278)
管理(88553)
理学(76061)
理学院(75054)
管理学(73857)
管理学院(73389)
中国(71210)
科学(56525)
(53242)
(48646)
(47251)
研究所(44578)
(42919)
中心(41764)
财经(38151)
经济学(35658)
(35373)
业大(35275)
(34829)
北京(34220)
农业(34063)
(33348)
(33229)
师范(32944)
经济学院(32348)
科学院(28849)
基金
项目(161521)
科学(127731)
基金(119835)
研究(116164)
(105949)
国家(105193)
科学基金(88223)
社会(75532)
社会科(71659)
社会科学(71640)
基金项目(63108)
(59648)
自然(56043)
自然科(54713)
自然科学(54695)
自然科学基金(53752)
教育(52696)
(52339)
资助(49282)
编号(45377)
重点(37795)
(37627)
成果(37519)
(36323)
(32823)
国家社会(32609)
中国(32057)
教育部(31810)
课题(31776)
科研(31440)
期刊
(117240)
经济(117240)
研究(74307)
中国(46075)
学报(39747)
(38033)
科学(37312)
(35047)
管理(30131)
大学(29304)
学学(27519)
农业(26013)
教育(22342)
(21862)
金融(21862)
经济研究(20411)
财经(19199)
技术(18876)
(16681)
业经(16594)
问题(16184)
(15778)
(15482)
国际(14203)
世界(13943)
资源(12745)
技术经济(12471)
统计(11987)
(11491)
理论(10805)
共检索到362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树民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表明:一方面,1987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演变趋势。通过使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航线数、旅游产品丰富程度、海外市场接近度和基础设施状况是决定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孙晓铎  
运用基尼系数(GINI)、Theil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位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世键  黄良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  
文章运用GINI系数、Theil系数、对数离差均值系数对1983~2006年中国农村商业发展的各地带间差异、省际差异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农村商业发展差异性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商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但Hurst指数表明,不管是组内差异还是组间差异,未来的差异性还要扩大;农村商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际差异最明显,其次是中等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最后是高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与此同时,Hurst指数显示:中部地带内农村商业发展的省际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磊  高秋香  杨晨  
了解与掌握海域使用规模、结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使用,海域空间的有效配置及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信息熵模型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全国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动态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全国海域使用规模持续上升、空间集聚度高、新增用海规模波动增长且区域差异加大;(2)渔业、工业和交通等传统用海比重高、相对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海域使用结构优势度增强并趋于有序;(3)未来14年(2016—2029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安波  
本文利用樊福卓(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分别从地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8个制造行业在1988~2006年间的区域专业化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层面上说,我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层面上说,各省份间制造业的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即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行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进程在我国各地区中增速加快,沿海省份则增速放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齐艺莹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了东北三省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并用PEOPLE软件预测了未来20年东北三省劳动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博文   周世军  
为了厘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与演变趋势,文章首先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检验,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绝对与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及演变趋势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且北京、上海、广东一直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2)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各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其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最大。(3)数字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决定,其贡献率约占70%,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约占30%;从内部差异来看,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最大。(4)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各地区的内部差异有缩小趋势,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存在高-高或低-低集聚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井娟  
对来自全国17435名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家庭结构和经济收入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公办高职院校中,家庭结构基本稳定,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趋势明显,但城市和农村生源有异,城市生源家庭经济收入不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且同年级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显著,农村生源则无显著差别;无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东部、中部、西部家庭年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李伟,梁志武  
一、引言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使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中国家庭类型与家庭规模的现状如何?不同区域间有何差异?与80年代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这些问题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决策有不可低估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1990年第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吉祥  刘晓  王铮  
在研究近16 a(1995—2010年)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探讨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结果表明:①八大区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东北、京津和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比重逐年下降,其它地区正好相反或维持不变;③经济发展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正影响,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负影响;④人口规模效应对包含直辖市的区域碳排放有较大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排放正效应弱于其它地区,能源强度效应对经济结构调整活跃地区的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