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3)
2023(15753)
2022(13015)
2021(12135)
2020(10025)
2019(23156)
2018(22488)
2017(42187)
2016(22721)
2015(25326)
2014(24911)
2013(24529)
2012(22397)
2011(19995)
2010(19537)
2009(17877)
2008(17321)
2007(14397)
2006(12721)
2005(11608)
作者
(62299)
(52293)
(51511)
(49545)
(33326)
(24861)
(23574)
(20304)
(20213)
(18344)
(17945)
(17926)
(16665)
(16474)
(16446)
(16202)
(15627)
(15065)
(15062)
(14900)
(13168)
(12523)
(12494)
(12150)
(11802)
(11764)
(11462)
(10999)
(10356)
(10133)
学科
(101901)
经济(101810)
管理(60280)
(55338)
方法(43295)
(43234)
企业(43234)
数学(38812)
数学方法(38368)
中国(30498)
(26963)
地方(23886)
(22359)
业经(21326)
(19903)
(18599)
贸易(18587)
(18115)
农业(17901)
(17845)
环境(17662)
(15745)
金融(15743)
(15511)
银行(15484)
(14890)
(14356)
(13441)
(13132)
产业(13052)
机构
大学(313435)
学院(310924)
(138421)
经济(136199)
管理(120087)
研究(113301)
理学(104006)
理学院(102796)
管理学(101016)
管理学院(100435)
中国(87337)
科学(67408)
(67303)
(59926)
(55750)
中心(52008)
研究所(51151)
(49567)
(48542)
财经(48399)
(44432)
业大(44411)
经济学(44141)
北京(41700)
(41647)
(41575)
师范(41152)
经济学院(39854)
农业(38391)
财经大学(36306)
基金
项目(219723)
科学(175832)
基金(163603)
研究(159835)
(143720)
国家(142669)
科学基金(122931)
社会(105805)
社会科(100585)
社会科学(100565)
基金项目(85911)
(83173)
自然(78142)
自然科(76276)
自然科学(76261)
自然科学基金(74886)
教育(72006)
(70967)
资助(66579)
编号(61946)
重点(50767)
(49535)
成果(49071)
(48964)
国家社会(46042)
(45493)
创新(42847)
教育部(42580)
课题(42517)
科研(42359)
期刊
(145767)
经济(145767)
研究(92354)
中国(60767)
学报(47565)
科学(45930)
(44710)
管理(44080)
(43486)
大学(36705)
学学(34437)
农业(30199)
教育(29508)
(29028)
金融(29028)
技术(27072)
经济研究(24563)
财经(23736)
业经(22482)
(20596)
问题(19719)
(17758)
(17132)
资源(16790)
世界(16270)
统计(16048)
国际(15719)
技术经济(15074)
图书(14799)
(14371)
共检索到46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明元  陈维宣  陈龙  
提出了工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并测度和比较了福建、江西、宁夏三省份的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首先,构建了测度省域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工业结构生态效率,该指标分为三级子指标,组成因子兼顾了经济增长、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具有较好代表性的福建、江西、宁夏2006~2012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测度了三省份的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并横向比较了三省份工业结构生态化演进中的异同。结果表明,福建、江西、宁夏的工业结构生态化程度整体上差异较大,各省工业行业之间的生态效率也各不相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工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面临着不同的国情与任务,应当从扩大清洁能源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淦  鲁红亮  李奋强  周陈曦  
本文以2006年以来江西省11个地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现金投放的面板数据为依据,综合应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区域现金投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从自发性现金投放水平、现金投放的边际经济增长倾向、居民收入对现金投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性分析,指出了江西省区域现金投放的内在规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邬晓霞  朱春筱  高见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完善对推进该地区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根据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35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发现该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结构呈"类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人口规模结构呈"T型"分布特征。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该体系中首位城市北京的优势较为明显,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弱,城市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并提出从推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高位次城市之间合作、培育中小城市等角度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勇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的相对扩张和增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萎缩;振兴东北系列专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工业化的持续扩张,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北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阻碍了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然而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东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洪勇  
文章基于产出结构的视角,采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Krugman专业化指数这两个指标对1992-2017年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程度有限,1992-2001年期间市场是逐渐分割的,2002以后年市场才呈现出整合趋势。最后,文章对加速推进江西省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亦晴  张建玲  
2017年中国官方首次发布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高的实践层面。江西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在具备良好的绿色资源和政策支持条件下,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值得深思。文章选择福建、江西和贵州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进行比较,在绿色资源储量、财政金融基础、生态环境治理、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六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出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制度建设、投融资供给、对接乡村振兴策略以及推进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探讨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亚青  宋来  
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效率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未变动工业行业划分的5年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工业各行业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1998~2002年相对效率最佳的行业是烟草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时对各行业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若干关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朝晖  王建平  
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经济效应可能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文章选取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空间模型SDM、SAR和SEM进行模型选择,分析了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本存量在2010年以前呈现空间正相关,而2010年后呈现空间负相关;江西省地区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影响,但在2006-2009年有正空间外部性,在2010-2015年有负空间外部性;不同交通行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朝晖  王建平  
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经济效应可能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文章选取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空间模型SDM、SAR和SEM进行模型选择,分析了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本存量在2010年以前呈现空间正相关,而2010年后呈现空间负相关;江西省地区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影响,但在2006-2009年有正空间外部性,在2010-2015年有负空间外部性;不同交通行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朝晖  王建平  
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经济效应可能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文章选取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空间模型SDM、SAR和SEM进行模型选择,分析了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本存量在2010年以前呈现空间正相关,而2010年后呈现空间负相关;江西省地区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影响,但在2006-2009年有正空间外部性,在2010-2015年有负空间外部性;不同交通行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均有正影响,其中公路投资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不同时期不同交通行业投资的外部经济效应有较大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苏  董国玲  
新型城镇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互相驱动、互相支撑。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2019年数据,构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计算"两化"指标综合得分,进而使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发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一阶差分下两者互为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互之间具有正向促进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而新型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冲激响应和贡献度相对较低。据此,建议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两化"相互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刁秀华  李宇  
传统工业体系下单一的经济性指标无法引导工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并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特征建立了区域工业生态化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并对辽宁工业生态化程度进行了测度以及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表明,尽管辽宁工业生态化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乐观,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差距较为突出。鉴于此,针对辽宁工业生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工业生态化对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传统工业的生态化转变、工业生态化制度和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刘启仁  
中国国内资本流动受限阻碍了内需的形成导致内外失衡问题越发严重。本文基于Campbell-Mankiw永久收入模型从私人消费和净产出关系角度测度资本流动程度,并采用混合OLS、GMM和Swamy's随机系数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其入世前后的时序和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总体资本流动水平低于主要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多数省份资本流动程度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向其他区域流动的水平最低,"入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体影响有限,然而它对各个区域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入世"后私人消费和净产出相关程度上升的区域其资本流动受限明显且幅度有较大上升,而私人消费和净产出相关程度降低的地区其资本流动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月鹏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四大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间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东西两翼和山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但与珠三角的差距不见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文章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为此山区与东西两翼必须采取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苗婷   曹建巍   包文  
通过构建宁夏与东部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统性地评估2017—2021年间宁夏与东部10个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对综合创新水平和协同创新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的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宁夏与东部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但宁夏在综合创新水平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东西部主体间和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极大地促进宁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凸显区域协同创新在提升西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增强资源配置的强度、促进人才要素流动、驱动有效创新产出和加强主体间与区域间协同4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不仅为宁夏与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技术和知识交流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