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7)
2023(17668)
2022(15031)
2021(13869)
2020(11568)
2019(26488)
2018(25726)
2017(49035)
2016(26950)
2015(30117)
2014(29622)
2013(29695)
2012(27349)
2011(24963)
2010(24628)
2009(22423)
2008(21944)
2007(18915)
2006(16585)
2005(14442)
作者
(80641)
(67254)
(66921)
(63337)
(42826)
(32162)
(30157)
(26459)
(25715)
(23803)
(23006)
(22866)
(21428)
(21221)
(20835)
(20722)
(20175)
(20030)
(19374)
(19261)
(16929)
(16454)
(16258)
(15207)
(15102)
(14766)
(14753)
(14619)
(13465)
(13369)
学科
(112694)
经济(112572)
管理(76376)
(70551)
(57182)
企业(57182)
方法(52635)
数学(46528)
数学方法(46095)
中国(30192)
(28863)
(26330)
(26030)
业经(23557)
地方(22747)
(22211)
贸易(22203)
(21562)
环境(20331)
农业(19553)
(18498)
(17477)
技术(16797)
理论(16160)
(16119)
(16101)
财务(16055)
财务管理(16028)
(16025)
金融(16022)
机构
大学(393410)
学院(388186)
(158710)
经济(155704)
管理(150727)
研究(137211)
理学(132225)
理学院(130666)
管理学(128382)
管理学院(127706)
中国(100289)
科学(87987)
(83952)
(70795)
(70256)
(68811)
研究所(65069)
业大(63268)
中心(60172)
财经(56790)
农业(56285)
(53998)
北京(52693)
(51992)
(51146)
师范(50547)
(49598)
经济学(48836)
经济学院(44337)
(43537)
基金
项目(275912)
科学(216649)
基金(202378)
研究(194387)
(180382)
国家(178975)
科学基金(151556)
社会(124393)
社会科(117970)
社会科学(117942)
基金项目(107363)
(105725)
自然(100419)
自然科(98095)
自然科学(98062)
自然科学基金(96326)
(91030)
教育(88507)
资助(83283)
编号(75844)
重点(62930)
(61268)
成果(60708)
(59210)
(57277)
创新(53605)
科研(53489)
课题(52754)
国家社会(52181)
教育部(51809)
期刊
(163588)
经济(163588)
研究(110857)
学报(71112)
中国(68751)
科学(63046)
(62809)
管理(52564)
大学(52401)
学学(49700)
(49286)
农业(43799)
教育(38175)
技术(29952)
(29944)
金融(29944)
经济研究(27783)
财经(27373)
业经(25610)
(23533)
(23457)
问题(21597)
科技(19857)
(19409)
业大(18557)
(18518)
技术经济(18435)
图书(18383)
资源(18305)
理论(17107)
共检索到550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郑浩生  唐方方  
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静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和动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整体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较低水平,区域间工业碳排放绩效极不平衡;样本期间全国工业碳排放绩效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工业发展水平、工业规模结构、产权结构、轻重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提升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则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文章运用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对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处理;利用BC2-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计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95-2009年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碳排放绩效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并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和曼奎斯特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现阶段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查建平  范莉莉  高敏  
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运用序列DEA方法,结合碳排放影子价格信息,构建了全要素碳排放经济绩效模型,对2003~2010年我国省级工业碳排放绩效水平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显示:我国工业碳排放经济绩效整体上保持增长趋势,但尚处于较低水平,就增长幅度而言,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规模、产权结构、技术进步、重型工业化、环境规制、能源消费结构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碳排放经济绩效起到显著而又复杂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秀萍  陈劭锋  宁淼  刘扬  
文章在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从各地区碳排放量对平均碳排放量的偏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王赟  陈超凡  
科学合理地测度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绩效及实证分析影响碳排放绩效的各个因素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应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然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散点图分析碳排放绩效的空间集群状况,最后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碳排放绩效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三大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绩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再次之,其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差距;第二,我国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第三,经济发展、对外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广华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在测算我国1997~2007年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以此建立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模型,研究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中全国和东部地区EKC曲线呈倒N型,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则随人均GDP单增,工业比重及煤炭消费比重的降低都将导致CO2排放量的减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子平  刘富存  
本文采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发展等七大类共16个因子对我国5个区域市场碳价的影响,并使用MIV方法计算了这16个因子对区域碳价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及汇率是我国区域碳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天然气价格、宏观经济发展及汇率对碳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政策和国际碳资产价格对碳价的影响普遍较弱;而气温对碳价几乎没有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为建设全国碳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雷厉  仲云云  袁晓玲  
本文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通过构建"LMD I分解模型",将各地区人均碳排放分解为人均GDP、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同时将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为各产业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几类因素对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化主要由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决定,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促进能源强度的增加,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的增长。能源结构推动了碳排放的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小。现阶段应根据各地区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觅  吕斌  张纯  黄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其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有向南部内陆省份扩大趋势。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大,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工业行业结构为主,低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交通和生活为主,且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单位GDP碳排放量开始起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菁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峰  
差异性低碳排放影响因素系数研究为区域差异性政策提供依据,文章引入空间计量方法,研究表明:区域低碳排放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两者每变化1%,带动碳排放减少0.66%、0.52%,脉冲响应验证碳排放与两者之间存在长久稳定关系;其次要提高碳排放产品价格和税收,带动碳排放减少0.43%,市场对价格和税收的敏感性,要求政府价格和税收政策要谨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政府增加创新投入对碳排放影响较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紫媛   张朝辉  
厘清中国城市居住碳排放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生活控排,支持全面协调推进碳中和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城市居住碳排放的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分析其区域异质性,并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识别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居住碳排放区域泰尔指数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城市居住碳排放差异逐年缩小。(2)中国城市居住碳排放的区域内差异分布空间格局在2010—2019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区域内居住碳排放的差异越小。(3)我国居住碳排放的时间积累特征明显,且收入水平对城市居住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4)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本市人口密度提升会对周围城市居住碳排放产生轻微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优化在促进本市居住减排的同时也会导致邻近城市居住碳排放的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