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0)
- 2023(15735)
- 2022(12993)
- 2021(11702)
- 2020(9823)
- 2019(22615)
- 2018(22144)
- 2017(41792)
- 2016(22922)
- 2015(26241)
- 2014(26420)
- 2013(26178)
- 2012(24220)
- 2011(21979)
- 2010(21949)
- 2009(20840)
- 2008(20864)
- 2007(18697)
- 2006(16575)
- 2005(15466)
- 学科
- 济(104104)
- 经济(103989)
- 管理(66450)
- 业(59973)
- 企(47518)
- 企业(47518)
- 方法(41619)
- 数学(36866)
- 数学方法(36544)
- 中国(32302)
- 农(27827)
- 财(25354)
- 地方(23593)
- 制(23064)
- 业经(22158)
- 贸(19562)
- 贸易(19552)
- 学(19424)
- 易(18998)
- 农业(18095)
- 银(16828)
- 银行(16796)
- 环境(16584)
- 融(16163)
- 金融(16159)
- 行(16101)
- 体(15929)
- 和(14549)
- 务(14476)
- 财务(14429)
- 机构
- 大学(339314)
- 学院(336553)
- 济(146337)
- 经济(143307)
- 管理(124266)
- 研究(122289)
- 理学(106172)
- 理学院(104840)
- 管理学(103133)
- 管理学院(102468)
- 中国(93801)
- 京(73261)
- 科学(72996)
- 财(67633)
- 所(62144)
- 研究所(56179)
- 农(55791)
- 中心(55052)
- 财经(53208)
- 江(51161)
- 经(48342)
- 业大(47568)
- 经济学(46709)
- 北京(46521)
- 范(45054)
- 师范(44655)
- 院(44235)
- 农业(43760)
- 经济学院(42136)
- 州(40221)
- 基金
- 项目(222016)
- 科学(175985)
- 基金(162887)
- 研究(162455)
- 家(142301)
- 国家(141211)
- 科学基金(120491)
- 社会(106156)
- 社会科(100700)
- 社会科学(100672)
- 基金项目(85704)
- 省(84742)
- 自然(75430)
- 教育(73981)
- 自然科(73683)
- 自然科学(73662)
- 划(72443)
- 自然科学基金(72332)
- 资助(65970)
- 编号(64307)
- 成果(53139)
- 重点(51114)
- 部(50157)
- 发(49452)
- 课题(45666)
- 创(45582)
- 国家社会(45322)
- 制(43696)
- 创新(43007)
- 教育部(42911)
- 期刊
- 济(164259)
- 经济(164259)
- 研究(104792)
- 中国(70279)
- 财(52698)
- 学报(51673)
- 农(51432)
- 科学(48881)
- 管理(46011)
- 大学(39228)
- 学学(36877)
- 农业(34599)
- 教育(34109)
- 融(32215)
- 金融(32215)
- 技术(28720)
- 财经(27072)
- 经济研究(26876)
- 业经(24771)
- 问题(23436)
- 经(23385)
- 业(19295)
- 贸(19236)
- 国际(16927)
- 技术经济(16870)
- 世界(16854)
- 版(16028)
- 统计(15891)
- 资源(15749)
- 现代(15212)
共检索到513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燕 吴玉鸣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应用耦合机制和时空协调性模型,对1996、2000和2004年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中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颉颃阶段,且东部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空间对应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②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增大;③中国大部分省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工业化发展超前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陈国亮
城市化行为包含城市化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城市化环境包含城市化的空间和生态环境。行为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保证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为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利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及2000至2013年的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了城市化行为与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问题。结果表明:行为方面,生活和生产行为耦合协调关系虽有一定提升,但仍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问题,且自东向西程度增加。环境方面,空间环境受制于土地,而生态环境依赖投入,因此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更为复杂,且分布无规律。行为与环境方面,关系逐渐改善,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普遍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本文从指标代表性入手,在构建旅游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结果显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这种省际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水平、服务供给、环境条件、产业实效、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经济主导和产业支撑的特征。未来应遵循地域差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海 周哓唯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规范工业化与城市化衡量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年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发展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亚南 张荣 张月
基于理论逻辑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作用机理,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和世界上三大类型国家(地区)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继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处于较高关联度,与后起工业化国家(地区)水平相当;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仅处于中等关联度,与先行工业化国家水平相当;两种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均高于拉美国家,但耦合程度还不够理想。新时代可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城市的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的协调对策以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二元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波动性,未来应注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如梦 钟书华
智慧专业化作为区域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较大的突破。中国制造业智慧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分别呈逐年增长和波动下降态势,制造业智慧化与专业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提升态势。各省份的智慧化与专业化耦合协调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的集聚态势,辐射带动邻近区域发展的能力不强。鉴于此,应在增强制造业智慧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平稳推进两者的同频共振发展,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晓灵 刘越铭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出现一定偏离;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与建筑工业化互动效应显著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而生态城镇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则相对滞后。据此,从加强并利用二者互动效应、缩短滞后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赵旭 吴孟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函数判断我国各省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发现:总体上,我国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勉强的调和解阶段,但如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其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有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刚 华淑名
本文在阐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新疆2000—2012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且两者都不高,但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工业化弹性系数为0.9991,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000—2005年的高耦合度是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协调性较低,2005—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性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逐年缓慢递增。在未来十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仕凤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是否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低成本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平衡,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与农地非农化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处理好诸如平衡好农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以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并且为最广大的社会所分享。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施宏 王富喜 高明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