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4)
- 2023(19396)
- 2022(16351)
- 2021(15321)
- 2020(12887)
- 2019(29178)
- 2018(28781)
- 2017(54672)
- 2016(29849)
- 2015(33373)
- 2014(32745)
- 2013(32592)
- 2012(30100)
- 2011(27230)
- 2010(27089)
- 2009(25150)
- 2008(25158)
- 2007(22294)
- 2006(19672)
- 2005(17805)
- 学科
- 济(127920)
- 经济(127781)
- 业(104273)
- 管理(97148)
- 企(93016)
- 企业(93016)
- 方法(55836)
- 数学(45356)
- 数学方法(44863)
- 财(35904)
- 业经(35799)
- 农(35662)
- 中国(34503)
- 学(25586)
- 技术(25541)
- 务(25185)
- 财务(25116)
- 财务管理(25087)
- 农业(24715)
- 地方(24660)
- 制(24573)
- 企业财务(23835)
- 贸(23180)
- 贸易(23165)
- 理论(22731)
- 易(22529)
- 和(21938)
- 划(20165)
- 银(19341)
- 银行(19284)
- 机构
- 学院(428949)
- 大学(428671)
- 济(178048)
- 经济(174599)
- 管理(169633)
- 研究(147567)
- 理学(146032)
- 理学院(144378)
- 管理学(142121)
- 管理学院(141317)
- 中国(112912)
- 京(92408)
- 科学(90776)
- 财(80872)
- 所(74923)
- 农(71422)
- 研究所(68288)
- 中心(65439)
- 财经(64860)
- 江(63621)
- 业大(62953)
- 经(59194)
- 北京(58687)
- 农业(56142)
- 范(55471)
- 师范(54960)
- 经济学(54014)
- 院(53562)
- 州(50836)
- 经济学院(48727)
- 基金
- 项目(288223)
- 科学(228443)
- 研究(210831)
- 基金(210828)
- 家(184597)
- 国家(183060)
- 科学基金(157329)
- 社会(134833)
- 社会科(127873)
- 社会科学(127842)
- 省(111372)
- 基金项目(111100)
- 自然(101650)
- 自然科(99348)
- 自然科学(99321)
- 自然科学基金(97626)
- 教育(95681)
- 划(93878)
- 资助(86245)
- 编号(83918)
- 成果(67930)
- 重点(64991)
- 部(64162)
- 创(63090)
- 发(62224)
- 创新(58395)
- 课题(58174)
- 国家社会(56244)
- 教育部(54850)
- 科研(54586)
- 期刊
- 济(197668)
- 经济(197668)
- 研究(128504)
- 中国(83599)
- 学报(67200)
- 管理(67161)
- 农(65259)
- 科学(64239)
- 财(63813)
- 大学(50875)
- 学学(47967)
- 教育(46403)
- 农业(45625)
- 技术(39214)
- 融(37481)
- 金融(37481)
- 财经(32617)
- 业经(32297)
- 经济研究(31973)
- 经(28146)
- 业(26914)
- 问题(25445)
- 技术经济(23677)
- 科技(21578)
- 贸(20693)
- 现代(20187)
- 图书(19910)
- 世界(19905)
- 版(19894)
- 理论(19432)
共检索到639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凤朝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β-收敛法对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趋于收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小娟 岳宏志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测算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研究。发现全国技术创新TFP增幅仅为2.3%,按区域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中、东部技术创新TFP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西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同时,中、西部技术创新TFP存在绝对β收敛,技术创新TFP趋于同一稳定增速,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只存在条件β收敛,技术创新TFP仅趋于自身稳定增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冯筱伟 苏帅 梁德智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较大,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曦 郭淑芬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非导向、非径向且规模报酬可变的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σ收敛、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49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差异较明显,依次降低;10年期间东部、中部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降有升,而西部则基本上稳定上升;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全国与分区域均未出现σ收敛,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本研究明晰了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为缩小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凯凡 牛冲槐 牛彤
在构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的环境污染指数,运用S-SBM模型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利用BCC模型计算的传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基本协调,除东部地区外,各区域生态化转型效率均低于技术创新效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吉林等省市区生态化转型相对有效,江苏、湖南、福建、海南、安徽、甘肃、青海等省市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大于技术创新效率,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云南、山西生态化转型效率最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正华 李瑞娜
基于中间-最终产出效率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β收敛性检验,利用2002—2010年广东省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中间产出效率的差异不明显,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三大区域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而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并分化出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粤北山区两大俱乐部。
关键词:
研发效率 研发产出 区域创新 收敛性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俊杰 和军
运用DEA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采用截面数据与纵向数据,对全国30个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要素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其中,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与企业办研发机构数这两方面投入浪费最为严重。从动态角度看,在2005年到2015年间,技术引进、改造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各地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犁 张焕明
在中国2000~2007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科技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年均增长0.9%,其中技术效率指数平均下降5.6%,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6.9%,表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效率明显较强,增长幅度为2.92%,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呈现出σ收敛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巧芝 朱雅寒 崔和瑞
本文构建网络DEA模型测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分阶段特征,识别30省(区、市)间空间相关、区域差异及收敛规律。研究发现:(1) 2009~201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位于中低水平,上升态势明显,知识生产阶段高于成果转化阶段;(2) 2019年莫兰指数变为显著变量,"高-低"和"低-高"类型居于主导;知识生产阶段仍为随机分布状态,而成果转化则显著为负值;(3)根据基尼系数结果,区域差异程度从中高水平变为中等区间,知识生产阶段低于成果转化阶段。收敛结果显示,全国及东、中、西部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条件β收敛速度略高于绝对β收敛速度,且东、中、西部差异明显。成果转化阶段是短板,技术创新资源空间溢出通道建设是重要的潜力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岩威 谢雁翔 楼贤骏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影响收敛的显著性因素各不相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构建两阶段效率理论框架,并将技术创新的环境影响纳入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选取2001-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关联型网络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与分阶段效率,并探索各省份和4大地区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创新效率有所提升,而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412,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科技研发阶段纯技术效率不高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偏低是其主要原因;各省份及4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为高研发高转化的地区仅占全国2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在引入工业"三废"和CO2等指标的情况下,本文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利用规模报酬不变和可变的DEA模型测度分析2003—2010年各省份企业绿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区域间的技术差距,并对无效率值进行分解,最后检验两阶段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企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偏低,且均呈现下降趋势,各阶段纯技术效率持续减少是其主要原因。与传统效率相比,绿色效率值更低,绿色与传统成果转化效率省际排名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经济效率不高省份在技术环境效应转化中依然落后。(2)各省份、区域间效率差异明显,TGR值显示,东部地区两阶段创新技术水平均高于中西部,且存在差距继续扩大的风险。大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奇 苗建军 张菁菁 李敬银 王文华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变动对区域工业企业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快速提升资本边际产出弹性;区域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快速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劳动者素质、政府资助、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变量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后进区域工业企业正在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出现了对先进区域工业企业"追赶"的现象。
关键词:
配置结构 创新效率 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田 胡笑寒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长足动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我国30个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分析法得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效率区域性差异明显、投入资源被浪费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结论。由此提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考核机制等政策性意见,以有效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