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8)
- 2023(17768)
- 2022(15032)
- 2021(14056)
- 2020(11912)
- 2019(27621)
- 2018(27217)
- 2017(51523)
- 2016(27756)
- 2015(31593)
- 2014(31518)
- 2013(31506)
- 2012(29779)
- 2011(26952)
- 2010(27027)
- 2009(24895)
- 2008(24876)
- 2007(21894)
- 2006(19260)
- 2005(17616)
- 学科
- 济(128165)
- 经济(128044)
- 管理(74477)
- 业(72155)
- 企(56075)
- 企业(56075)
- 方法(55411)
- 数学(48826)
- 数学方法(48294)
- 中国(36952)
- 农(34638)
- 地方(31919)
- 贸(29284)
- 贸易(29265)
- 财(29035)
- 易(28341)
- 业经(26501)
- 学(24162)
- 农业(23326)
- 制(22294)
- 融(19995)
- 金融(19992)
- 银(19612)
- 银行(19572)
- 环境(18847)
- 行(18836)
- 和(18037)
- 技术(17173)
- 务(17012)
- 财务(16957)
- 机构
- 大学(400910)
- 学院(399524)
- 济(173369)
- 经济(169982)
- 管理(151889)
- 研究(143240)
- 理学(129846)
- 理学院(128277)
- 管理学(126142)
- 管理学院(125374)
- 中国(110017)
- 京(86338)
- 科学(85685)
- 财(77936)
- 所(72713)
- 农(67427)
- 中心(66171)
- 研究所(65787)
- 财经(61554)
- 江(60856)
- 业大(57596)
- 经(55962)
- 北京(55036)
- 经济学(53842)
- 范(53828)
- 师范(53305)
- 农业(52720)
- 院(51622)
- 州(48668)
- 经济学院(48631)
- 基金
- 项目(264696)
- 科学(208799)
- 研究(193219)
- 基金(192600)
- 家(167962)
- 国家(166590)
- 科学基金(142385)
- 社会(123765)
- 社会科(117439)
- 社会科学(117408)
- 省(102766)
- 基金项目(100935)
- 自然(90872)
- 自然科(88790)
- 自然科学(88763)
- 教育(88361)
- 自然科学基金(87154)
- 划(87018)
- 资助(80129)
- 编号(77716)
- 成果(63368)
- 发(61121)
- 重点(60221)
- 部(59329)
- 创(54551)
- 课题(54191)
- 国家社会(51798)
- 创新(51186)
- 科研(50889)
- 教育部(50719)
- 期刊
- 济(192008)
- 经济(192008)
- 研究(120606)
- 中国(83027)
- 农(61326)
- 学报(61148)
- 财(59038)
- 科学(57427)
- 管理(55098)
- 大学(46309)
- 学学(43285)
- 农业(42185)
- 教育(41851)
- 融(40077)
- 金融(40077)
- 技术(35244)
- 经济研究(31532)
- 业经(30996)
- 财经(30132)
- 问题(26472)
- 经(25967)
- 贸(25723)
- 业(23449)
- 国际(22678)
- 统计(21267)
- 世界(20277)
- 技术经济(20115)
- 图书(19943)
- 资源(19037)
- 策(18855)
共检索到61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素芹
本文考虑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依据各省进出口额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及外贸贡献率三个指标,选取了东部七省(市)、中部五省、西部三省(市),共15个省(市)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转变水平来看,东部与中西部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全部排在中西部之前;从转变的主要指标来看,同一区域内指标评价值高低悬殊。因此,实现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目标,需要东部继续努力,中西部更要加快转变步伐。
关键词:
外贸发展方式 外贸依存度 外贸贡献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素芹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OLS、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着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效果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1.4314%;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亦具有正面的影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0.6829%。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启荣
本文界定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水平出现不断上升趋势,外贸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制度变化、技术进步因素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素芹 周健
在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状况的基础上,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最大将提高1.91个单位;R&D投入强度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性解释程度最大,达到56.33%,远大于其它因素的解释程度。因此,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加大R&D投入。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外贸发展方式 R&D投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海波 朱华丽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从外贸增长、发展动力、外贸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2010年的数据,采用AHP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后外贸增长指标持续增长,发展动力指标波动明显,外贸结构指标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标具有最强的持续转变趋势。最后提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AHP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薄晓东 郑洪文
从贸易规模、质量效益、贸易结构和竞争优势等4个方面构建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效果的测评体系,以1995年~2012年的数据,采用PCFA方法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整体上保持上升态势,但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尽管已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外贸发展方式 转变 PCFA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晨 戴国平
本文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加工贸易从积极探索与鼓励发展阶段、逐步规范与快速发展阶段、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并重阶段、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阶段以及危机后加速转型阶段等阶段性特征,测算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与GDP增长的关系以及对就业的贡献。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具有重要贡献,但贡献率从1999年开始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加工贸易与GDP增长呈弱相关关系,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不大,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是长期和间接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善勇 李国英
本文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1986—2013年全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劳动、资本、技术三种生产要素流动对区域外贸增长率有正向效应,究其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流动可以增强要素禀赋优势,有利于内生竞争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的发挥,符合综合优势理论提出的外贸发展战略。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综合优势原则进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刘苹
文章选取1991-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外贸发展方式各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影响,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主要结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初级产品效益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最为显著,且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伟福
文章从对外贸易规模和地位、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方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云南与西南4省(市)区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外贸发展的状况,发现云南外贸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在个别指标上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和问题,并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发展外贸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云南 西南地区 对外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海波 魏啸
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结构升级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析分析法对2000~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主成分回归进一步从外贸商品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国内地域结构、国际市场结构等角度揭示和探寻外贸结构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外贸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玲 韩家平 苏玲 单雪寒
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是衡量区域外贸发展环境的重要综合指标。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为研究对象,探索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与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尤其是群落活力、信贷资源、诚信合规行为、技术信用潜力生态位适宜度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区域外贸信用总体呈梯度分布且地理空间存在高高聚集或低低离散的正相关关系,沿海地区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较高;(3)中国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与外贸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区域信贷资源、技术信用潜力和人均实力对区域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强。由此,文章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启示:促进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扩展和进化能力,强化区域外贸信用统一大市场和产业聚集效应,优化升级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和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熙保 陈志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简单的商业周期,而是涉及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将面临重大结构性调整。犹如一面镜子,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也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外贸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在后危机时期,基于世界经济增长、生产和贸易格局等方面的重大结构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快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稳定和拓展对外贸易规模,调整与优化外贸空间结构,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协调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后危机时期 外贸发展方式 世界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桂敏 王建志 钟万元
近年来,辽宁对外贸易整体实力提升很快。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806.71亿美元,增长28.2%。伴随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辽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在这一进程中,财政杠杆的作用功不可没。1.加大"三自三高"产品投入,优化外贸商品结构为了转变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辽宁省财政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刘雪琴 金柏松 张莉 李俊 肖新艳 章海源
从2011年贸易数据看,我国与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只有一步之遥,但还远远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这一伟大战略任务,将使我国进一步向世界贸易强国伟大目标迈进。一、经济起飞国家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问题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产业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