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1)
- 2023(17673)
- 2022(14507)
- 2021(13486)
- 2020(11051)
- 2019(25107)
- 2018(24392)
- 2017(46107)
- 2016(24643)
- 2015(27436)
- 2014(27130)
- 2013(26468)
- 2012(24304)
- 2011(21904)
- 2010(21604)
- 2009(19477)
- 2008(18718)
- 2007(16201)
- 2006(14344)
- 2005(13156)
- 学科
- 济(110971)
- 经济(110870)
- 管理(64078)
- 业(61660)
- 企(47154)
- 企业(47154)
- 方法(44020)
- 数学(38927)
- 数学方法(38407)
- 中国(35669)
- 农(30690)
- 地方(28226)
- 业经(24737)
- 财(23644)
- 农业(20880)
- 贸(20459)
- 贸易(20443)
- 学(20283)
- 易(19838)
- 制(18449)
- 银(17709)
- 银行(17688)
- 融(17463)
- 金融(17460)
- 行(17119)
- 环境(17116)
- 发(16870)
- 和(15287)
- 技术(15283)
- 地方经济(15148)
- 机构
- 大学(341111)
- 学院(340423)
- 济(147026)
- 经济(144279)
- 管理(128835)
- 研究(123409)
- 理学(110587)
- 理学院(109260)
- 管理学(107221)
- 管理学院(106587)
- 中国(95356)
- 京(74159)
- 科学(74046)
- 财(65187)
- 所(61046)
- 中心(56712)
- 研究所(55530)
- 农(55052)
- 财经(51823)
- 江(50494)
- 业大(48285)
- 经(47341)
- 北京(47078)
- 范(46861)
- 师范(46418)
- 经济学(46373)
- 院(45357)
- 农业(42598)
- 经济学院(41757)
- 州(40100)
- 基金
- 项目(233460)
- 科学(186295)
- 基金(172044)
- 研究(170785)
- 家(151054)
- 国家(149880)
- 科学基金(128945)
- 社会(111860)
- 社会科(106310)
- 社会科学(106290)
- 基金项目(89900)
- 省(88415)
- 自然(81623)
- 自然科(79820)
- 自然科学(79802)
- 自然科学基金(78341)
- 教育(77107)
- 划(75919)
- 资助(69967)
- 编号(67835)
- 发(54891)
- 成果(54473)
- 重点(53231)
- 部(51742)
- 创(48399)
- 国家社会(48243)
- 课题(46582)
- 创新(45443)
- 科研(44655)
- 教育部(44515)
- 期刊
- 济(161491)
- 经济(161491)
- 研究(103359)
- 中国(71314)
- 学报(51401)
- 农(50936)
- 科学(49752)
- 管理(48566)
- 财(48561)
- 大学(39946)
- 学学(37317)
- 教育(36315)
- 农业(35218)
- 融(33221)
- 金融(33221)
- 技术(30658)
- 经济研究(27060)
- 业经(26104)
- 财经(25124)
- 经(21829)
- 问题(21584)
- 业(19569)
- 贸(18219)
- 统计(17946)
- 图书(17675)
- 世界(17058)
- 资源(16831)
- 技术经济(16730)
- 国际(16422)
- 策(15947)
共检索到518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东
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六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对数模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分析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是拉大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关键性因素;人均收入和人才竞争力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加快人才流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缩小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有效措施;国家在公共支出和税收方面的宏观政策优化可以有效平衡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静 白中科
研究目的:分析经济、社会、产业、空间、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度。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Shapley值分解法。研究结果:(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形成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97.79%,其次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还受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平均贡献率为13.71%,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也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但贡献率较小,分别为0.51%、0.24%和0.03%;(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贡献率为负,是缩小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结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发展贡献度不同,即形成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具有动态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安 李文静
以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实体经济发展的半对数模型,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对影响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的各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金融发展对不同区域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出马太效应;从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来看,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平均贡献度为11. 59%,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影响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洪 赵桂芹
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素中持续降低保险区域差异的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逐渐展现出其开放性的特点,其对FD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级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对我国FDI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地区与FDI呈显著正向关系、产业城镇化水平在东、中、西地区对FDI均呈现明显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数量和分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研究有利于从城镇化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外商引资政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缩小F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广华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婷
本文基于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收入差距、城镇化与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联立方程,对变量之间的内生与双向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上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和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双向相关性,但城镇化与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相关性不显著。地区样本的估计结果反应了收入差距、城镇化与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城镇化 商贸流通经济 联立方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 高峰
文章采用2005-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市区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讨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并将我国基于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三个研究区域,分析和对比了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将加剧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而城镇化终期阶段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其环境质量已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前期与后期的比较来看,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前期明显的大于后期。工业化进程在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地区对环境问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环境治理是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阶段 空间差异 环境污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子联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的"吸纳效应"则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因而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其财政收支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而后者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第三,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则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第四,农地使用期限的延长由于其所带来的"保障效应"而有利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青 叶依广
基于对我国省际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初步分析,运用锡尔系数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研究,以深入探求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地区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①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近年来则有所反弹,但二者占总体差异的比重逐渐提高。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差异 锡尔系数 差异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立足于中国式行政主导城镇化发展内涵,借助2002~2012年分省份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省份内部和省际对城镇化差异的贡献率已经稳定在50%左右;大一统的城镇化战略是差异形成的主因,作用机制和渠道已经趋于固化;先导性战略布局的作用显著,经验上证实了区域城镇化梯度差异及格局重塑存在路径依赖的立论成立。因此,为实现全国联动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东部沿海高城镇化水平省份应当深度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西部内陆低城镇化水平省份可以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
关键词:
区域城镇化 人口数量 战略布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剑 刘培勤 朱四伟
文章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开发规划,以产业结构为标准将中国分为东部、泛中部、泛西部,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就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动态效应和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水平来看,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及前期城镇化率对当期城镇化水平作用显著。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引致作用对城镇化提升作用很明显;从东部来说,金融发展作用于第三产业进而作用于城镇化的影响力不明显;从泛中部、泛西部来说,这两个地区的金融对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不充分。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 城镇化 G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路径及区域性差异分析——基于协整的面板模型
中国城镇化、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环保投资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分区域省份数据的面板回归分析
中国城镇化与省域间教育收敛性——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变动及成因解释——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