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0)
- 2023(15432)
- 2022(13062)
- 2021(11875)
- 2020(9887)
- 2019(22779)
- 2018(22172)
- 2017(42470)
- 2016(22825)
- 2015(26052)
- 2014(26193)
- 2013(26339)
- 2012(25379)
- 2011(23500)
- 2010(23729)
- 2009(22197)
- 2008(21997)
- 2007(19614)
- 2006(17586)
- 2005(16357)
- 学科
- 济(124131)
- 经济(124023)
- 管理(59940)
- 业(56907)
- 方法(47373)
- 企(42632)
- 企业(42632)
- 数学(42353)
- 数学方法(42075)
- 中国(36157)
- 地方(31145)
- 农(29649)
- 财(23573)
- 业经(23280)
- 学(22794)
- 贸(22075)
- 贸易(22060)
- 易(21272)
- 农业(20230)
- 制(19613)
- 融(18328)
- 金融(18326)
- 环境(18000)
- 银(17869)
- 银行(17840)
- 地方经济(17773)
- 行(17267)
- 发(16537)
- 和(15838)
- 技术(13889)
- 机构
- 大学(346185)
- 学院(344649)
- 济(158561)
- 经济(155443)
- 研究(130153)
- 管理(126200)
- 理学(107270)
- 理学院(105883)
- 管理学(104319)
- 管理学院(103630)
- 中国(99456)
- 科学(76498)
- 京(75239)
- 财(69749)
- 所(66874)
- 研究所(60319)
- 中心(57708)
- 农(56926)
- 财经(55265)
- 江(52317)
- 经济学(51044)
- 经(50130)
- 北京(48596)
- 业大(47036)
- 范(46942)
- 院(46532)
- 师范(46520)
- 经济学院(45895)
- 农业(44507)
- 州(41534)
- 基金
- 项目(220675)
- 科学(174565)
- 研究(161885)
- 基金(161450)
- 家(140441)
- 国家(139312)
- 科学基金(118429)
- 社会(106163)
- 社会科(100815)
- 社会科学(100789)
- 基金项目(84446)
- 省(83958)
- 自然(73321)
- 教育(73049)
- 划(71621)
- 自然科(71612)
- 自然科学(71591)
- 自然科学基金(70319)
- 资助(66838)
- 编号(63658)
- 发(53358)
- 成果(52349)
- 重点(50546)
- 部(50132)
- 课题(45295)
- 国家社会(45135)
- 创(44874)
- 发展(43655)
- 教育部(43008)
- 展(42995)
- 期刊
- 济(183422)
- 经济(183422)
- 研究(111285)
- 中国(71232)
- 农(52189)
- 财(51934)
- 学报(51328)
- 科学(49166)
- 管理(46281)
- 大学(38642)
- 学学(36332)
- 融(36069)
- 金融(36069)
- 农业(35540)
- 教育(33789)
- 经济研究(30717)
- 技术(29296)
- 财经(28668)
- 业经(27377)
- 问题(25489)
- 经(24844)
- 贸(21450)
- 业(19645)
- 世界(19212)
- 技术经济(18988)
- 国际(18899)
- 统计(17767)
- 资源(16229)
- 商业(16215)
- 策(15572)
共检索到537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邵云飞
我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 SPSS 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
关键词:
区域 城市循环经济 系统聚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共性和差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涵盖全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1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和参照城市北京的22个原始指标数据,用功能互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用得到的8个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指标,进一步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介绍了用SPSS进行基于因子分析的聚类实证研究依据;进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的四川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实证研究过程和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魏丽华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河北省"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城市建设规划的提出,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已经呈现。在这新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快河北省的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城市化各项政策的实施,是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城市化为主线,结合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经济 河北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木花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6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29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得分为正的有16个城市,说明这些城市的循环经济在减量化、无害化、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人文发展及资源化等方面发展较为均衡;综合得分为负的有12个城市,其中的10个城市有4项因子得分在零分以下,说明这些城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均有待提高。研究还发现,试点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副省级非试点城市的平均发展水平。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润泽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晓虹
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1-2003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就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FDI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有显著的影响,FDI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分布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最后提出吸引更多的FDI到中西部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新 相丽君
文章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2006年数据)进行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分列第一、二位;由于受到政策的倾斜,西藏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九;贵州的指标数据表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贵州享受了大量财政支持,而是财政支持不足,证了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关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对西部地区支持相对不够的结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实证分析 平衡发展 综合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剑 徐维祥 张志纲 黄艳
群体投资是产业转移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它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同时迁移,相比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一投资模式,利用实证模型,来分析其对迁入地经济的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群体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丹
本文以北京市、河北省与黑龙江省等13省市作为样本,选择人均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主要聚类因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各聚类因子的统计数据,采用传递闭包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样本分为三类比较合理,三类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因素、区位因素、人力资本因素、自然禀赋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丹
本文以北京市、河北省与黑龙江省等13省市作为样本,选择人均GDP、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主要聚类因子,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各聚类因子的统计数据,采用传递闭包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样本分为三类比较合理,三类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因素、区位因素、人力资本因素、自然禀赋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莉莉
文章首先提出了适合于面板数据的有序聚类方法,然后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结果,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面板数据 聚类分析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