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8)
- 2023(13240)
- 2022(10886)
- 2021(10015)
- 2020(8310)
- 2019(19195)
- 2018(18854)
- 2017(35461)
- 2016(19671)
- 2015(22707)
- 2014(23128)
- 2013(22823)
- 2012(21318)
- 2011(19483)
- 2010(19534)
- 2009(18195)
- 2008(18315)
- 2007(16489)
- 2006(14476)
- 2005(13342)
- 学科
- 济(91573)
- 经济(91494)
- 管理(51271)
- 业(47307)
- 方法(37187)
- 企(35564)
- 企业(35564)
- 数学(33046)
- 数学方法(32796)
- 中国(29327)
- 农(24808)
- 地方(21735)
- 财(19805)
- 业经(18154)
- 贸(17840)
- 贸易(17830)
- 学(17644)
- 易(17318)
- 农业(16454)
- 制(16381)
- 银(13723)
- 银行(13695)
- 环境(13560)
- 行(13116)
- 融(13111)
- 金融(13109)
- 和(12580)
- 发(12528)
- 理论(12319)
- 地方经济(11547)
- 机构
- 大学(290981)
- 学院(290054)
- 济(125266)
- 经济(122637)
- 研究(105725)
- 管理(104295)
- 理学(88819)
- 理学院(87651)
- 管理学(86133)
- 管理学院(85576)
- 中国(80838)
- 科学(64333)
- 京(63553)
- 财(55543)
- 所(54403)
- 农(49796)
- 研究所(49390)
- 中心(47900)
- 江(44632)
- 财经(44341)
- 业大(41494)
- 经济学(40557)
- 北京(40524)
- 经(40296)
- 范(40136)
- 师范(39774)
- 农业(39214)
- 院(38088)
- 经济学院(36764)
- 州(35421)
- 基金
- 项目(188494)
- 科学(147984)
- 研究(138224)
- 基金(136757)
- 家(119575)
- 国家(118643)
- 科学基金(100332)
- 社会(88901)
- 社会科(84212)
- 社会科学(84189)
- 省(71963)
- 基金项目(71858)
- 教育(63285)
- 自然(62583)
- 划(61447)
- 自然科(61117)
- 自然科学(61100)
- 自然科学基金(59993)
- 资助(55929)
- 编号(55662)
- 成果(45760)
- 重点(43421)
- 发(42614)
- 部(42395)
- 课题(39527)
- 创(38105)
- 国家社会(37886)
- 教育部(35986)
- 创新(35937)
- 科研(35915)
- 期刊
- 济(140023)
- 经济(140023)
- 研究(90010)
- 中国(59259)
- 学报(45475)
- 农(45333)
- 财(43052)
- 科学(42139)
- 管理(36381)
- 大学(33850)
- 教育(32039)
- 学学(31557)
- 农业(30636)
- 融(26813)
- 金融(26813)
- 技术(25066)
- 经济研究(23391)
- 财经(22308)
- 业经(21576)
- 问题(20516)
- 经(19413)
- 业(17486)
- 贸(17057)
- 国际(14737)
- 世界(14715)
- 技术经济(14682)
- 图书(14280)
- 资源(14108)
- 版(13942)
- 统计(13800)
共检索到440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耒文,考斯顿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变动趋势 差别显著。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于东部,区域间城市化差异趋于缩小;改革开放后的20年则相反。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更深入、综合地探讨。统计分析表明,新中国历史上的省际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政府出于管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城镇设置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的变化,对省际城市人口比例的差别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的解释变量很不相同。对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区域城市化水 平差异的估计需要更加准确、合适的指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杨益明
在界定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 ,重新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省区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显示 :(1)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异是自然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 ,区域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销售、居民消费以及邮电通讯能力等 ,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动力因素 ;(3)由于历史基础以及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 ,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很不相同。
关键词:
城市化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盛和
1990~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已从原来的北高南低态势转变为目前东高西低的格局。这是由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口分布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各省区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与自然、人口、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等四类12个指标的因子分析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不仅与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密度、农业经济呈负相关,而且受工业化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强烈。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因子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减弱,而综合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拉动效应在显著增强。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差异 影响因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魏禄绘
建国6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经历了稳步提升、剧烈波动、停滞倒退、稳步发展以及快速推进等阶段,呈现出曲折反复、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工业化的城市化弹性低等特征。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的根源在于城乡隔离体制和过度扭曲的资源配置机制,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下,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市场化 城市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陆玉麒 甄峰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新正 宁越敏
在综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和比较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动力的多元化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呈现全面开花、服务转向特征;中部地区呈现以工业化为主导特征;西部地区则呈现与农业发展关联性较高特征。最后,针对城市化动力的地带差异特征,对各地区未来城市化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系统 城市化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文升 王晓芳 李诚固
通过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测出1997—2003间各城市年度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比较综合水平空间差异得出,东部发展持续领先于中西部城市,但中西部城市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由南至北的梯度差异格局显著,中部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群间差异较为突出。通过比较城市化子系统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变化,发现城市化空间集聚水平与综合水平差异较为一致,经济增长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较为突出,但社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小。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城市化历史基础、全球化的区域响应、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以及城乡与区域管理体制是空间差异形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霞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健全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直接推手,而政府寻租严重和监管的缺失已经成为失地农民问题突出的关键。必须从历史根源出发,结合现实条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失地农民 土地征用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桑东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而在此背景下重新修订公布的《土地管理法》在涉及建设用地需求的无限扩展与农业用地数量的持续下降这两个突出问题上 ,并没有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也反映出了相关制度的模糊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管理法 耕地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涂红
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以及地区贫困不均等因素正成为限制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经济稳步发展和空间逐步扩张是积极推动中、西部2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3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形成过程有很大不同,人口增长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特征因素尤为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乐 李陈
从人口城市化、地域景观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四个方面,构建长三角25座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测度模型,对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3年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市化差异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市化发展表现为核心-边缘格局,其等级性、差异性和地带性特征明显。(2)研究期内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市化总体差异趋于扩大,且总体差异与分解的泰尔指数组间差异变化一致。(3)研究期内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得分敛散性主要表现为发散的状...
关键词:
长三角 中心城市 城市化 区域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将陕西省关中地区近 25年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贡献度进行排序,找到了在近 25年中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乌敦 李百岁
文章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呈偏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宏观分布格局和"呼包鄂"金三角区综合城市化水平凸起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口、地域、基础设施等的发展、集聚、优化角度,将内蒙古综合城市化水平梯度划分为五个区,即相对高度综合城市化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区(乌海市)、综合水平较高新城市化区(鄂尔多斯市)、人口—产业结构城市化区(阿拉善盟)和低城市化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关键词:
内蒙古 城市化水平 定量分析 地域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凯 王宁
城镇化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单纯采用市(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的缺陷。根据城镇化水平的内涵,提出了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陕西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其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省1999-2008年期间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08年陕西省各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关中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维国 于洪平
城市化水平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究竟达到怎样的水平 ,引起了学术界广泛争论。本文综合社会经济因素 ,对我国 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度量 ,为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系数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