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9)
- 2023(15438)
- 2022(13216)
- 2021(12454)
- 2020(10263)
- 2019(23820)
- 2018(23430)
- 2017(44836)
- 2016(24383)
- 2015(27558)
- 2014(27508)
- 2013(27174)
- 2012(25125)
- 2011(22857)
- 2010(22543)
- 2009(20752)
- 2008(20085)
- 2007(17191)
- 2006(15008)
- 2005(13235)
- 学科
- 济(104327)
- 经济(104208)
- 管理(66937)
- 业(60256)
- 企(48398)
- 企业(48398)
- 方法(47261)
- 数学(41885)
- 数学方法(41527)
- 中国(30993)
- 农(25887)
- 地方(23186)
- 财(23168)
- 学(21951)
- 业经(20538)
- 贸(19485)
- 贸易(19477)
- 易(18879)
- 制(18285)
- 农业(17216)
- 环境(16334)
- 理论(15691)
- 和(15479)
- 融(15297)
- 金融(15288)
- 银(15182)
- 银行(15135)
- 行(14527)
- 技术(14241)
- 务(13659)
- 机构
- 大学(349615)
- 学院(345728)
- 济(143479)
- 经济(140520)
- 管理(135734)
- 研究(122150)
- 理学(118045)
- 理学院(116659)
- 管理学(114808)
- 管理学院(114187)
- 中国(90690)
- 京(75592)
- 科学(75297)
- 财(63184)
- 所(61031)
- 研究所(56066)
- 农(55078)
- 中心(53823)
- 财经(51627)
- 业大(50952)
- 江(48456)
- 北京(47996)
- 经(47231)
- 范(46737)
- 师范(46303)
- 院(44968)
- 经济学(44336)
- 农业(43358)
- 经济学院(40114)
- 州(39279)
- 基金
- 项目(242579)
- 科学(191574)
- 基金(177771)
- 研究(176785)
- 家(155817)
- 国家(154599)
- 科学基金(132288)
- 社会(113107)
- 社会科(107233)
- 社会科学(107208)
- 基金项目(94232)
- 省(91943)
- 自然(85506)
- 自然科(83539)
- 自然科学(83515)
- 自然科学基金(82002)
- 教育(80519)
- 划(78812)
- 资助(73370)
- 编号(70612)
- 成果(57369)
- 重点(54395)
- 部(54280)
- 发(51925)
- 创(49830)
- 课题(49205)
- 国家社会(47351)
- 创新(46609)
- 教育部(46503)
- 科研(46092)
- 期刊
- 济(151027)
- 经济(151027)
- 研究(104145)
- 中国(64195)
- 学报(55597)
- 科学(51569)
- 农(49060)
- 管理(48128)
- 财(44875)
- 大学(41741)
- 学学(39234)
- 教育(38035)
- 农业(34344)
- 技术(28429)
- 融(28305)
- 金融(28305)
- 经济研究(25270)
- 财经(24906)
- 业经(23090)
- 经(21317)
- 问题(21262)
- 业(18096)
- 图书(17476)
- 贸(16545)
- 科技(16323)
- 理论(16171)
- 技术经济(16130)
- 资源(16032)
- 版(15360)
- 世界(15165)
共检索到500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开忠 陈良文
针对我国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现状,对该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结构。研究结论显示,东部省份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各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都经历了一个先分散、后集中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分布密度 Zipf法则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丰付 王琦 潘加顺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秀玲 余吉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迁入,因此,使用"市区非农业人口"指标研究广东省城市体系的演进将得到不可靠的结论。与以有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得到城市市区的人口规模,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城市迁移人口越来越向少数大城市集中,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越来越不均衡。而外资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城市迁移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关键词:
广东省 城市体系 人口普查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松林 刘修岩
本文针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中特有的困难,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作为城市规模测度数据,在行政区域、随机区域以及空间俱乐部区域三个细分维度上,考察了中国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不服从齐普夫定律,而是呈现出典型的扁平化特征,且这一扁平化趋势在不断加剧。小城市高速增长及中等规模城市相对增长停滞是上述典型性事实出现的统计学成因,其背后的经济学机理可以从因市场互动而形成的"借用规模"现象加以解释。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构建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相连接的多中心城市网络可能是中国未来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松林 刘修岩
本文针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中特有的困难,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作为城市规模测度数据,在行政区域、随机区域以及空间俱乐部区域三个细分维度上,考察了中国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不服从齐普夫定律,而是呈现出典型的扁平化特征,且这一扁平化趋势在不断加剧。小城市高速增长及中等规模城市相对增长停滞是上述典型性事实出现的统计学成因,其背后的经济学机理可以从因市场互动而形成的“借用规模”现象加以解释。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构建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相连接的多中心城市网络可能是中国未来城市体系重构的重要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逐步形成具有等级分布特征的城市体系,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等级、辐射范围及经济联系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显示,上海作为区域首位城市,城市流强度突出,经济辐射范围较广,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强度。熟悉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功能联系,对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无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彦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力
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城市(镇)及其职能区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地域城市系统。城市体系研究自五十年代中心地理论被广泛接受以来,在国外城市地理界得以大规模地开展,成为区域规划和地域开发的主要内容。一、城市体系研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地位城市是多种要素(指产生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个体、团体、政体和组织,)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其各自的机能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往往被看作一个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是,全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2.1亿,已超过除美国、苏联和印度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总人口数。在我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首位城市指标和序列规模分布来考察我国的城市体系发展问题,尤其是从人口规模和城市序列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合治
山东省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代合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聚空间,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主要载体。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城市体系欲达有序状态,必须建立合理结构,才能不断由较低级向较高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本文主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伟
城市间的航空运输活动是城市相互联系的最高表现形式.航线运量反映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对外职能.城市及航线所组成的航空网络直观反映了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和分布特征。2000年以来我国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增长.通航城市由139个增加至175个.占地级城市数量的60%以上.通航城市的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的城市体系特征。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2年民航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假定和计算城市间航线复合流量.从通航城市分布的统计特征、等级划分、网络结构等视角进行分析。首先.研究了通航城市分布的区域差异.货运业务城市差距不断扩大.呈集聚特征.三大枢纽城市比重始终过半;从城市累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锦宗 朱瑜馨 曹秀婷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位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陈小杰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与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等方面,对国家尺度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现状特征、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据此得出:当前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虽较多,但仍需深化和完善;基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安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较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城市体系空间格局优化理论与合理性评价研究较为缺乏,系统模拟与优化模式研究则更为薄弱。因此,未来应在深化和完善现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中国城市体系的生态安全格局、资源环境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空间耦合研究,加强中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优化理论、合理性评价方法、系统模拟方法、优化模式及优化对策研究,并形成综合集成体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家刚 李天元
本文从分析优秀旅游城市的区域差异出发,着重比较了优秀旅游城市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的各项差异性指标。本着缩小区域差异、平衡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本文提出旨在建设着眼全国的、各地区各旅游城市之间彼此相互协调又统一有序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体系的原则思路,为推进制定更加有效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标准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评选标准 区域差异 优秀旅游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