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2)
2023(13164)
2022(11192)
2021(10235)
2020(8587)
2019(19843)
2018(19326)
2017(36617)
2016(19789)
2015(22702)
2014(22835)
2013(22971)
2012(22089)
2011(20353)
2010(20417)
2009(18967)
2008(19032)
2007(17044)
2006(15149)
2005(14102)
作者
(59573)
(49885)
(49811)
(47372)
(31887)
(24035)
(22774)
(19470)
(19055)
(17780)
(17188)
(16773)
(16092)
(15932)
(15680)
(15500)
(14986)
(14858)
(14358)
(14347)
(12599)
(12395)
(12138)
(11418)
(11314)
(11262)
(11111)
(11013)
(10090)
(10065)
学科
(97121)
经济(97039)
管理(50527)
(49290)
方法(37818)
(36231)
企业(36231)
数学(33701)
数学方法(33446)
中国(30770)
(26672)
地方(26324)
(19930)
贸易(19915)
业经(19515)
(19300)
(19055)
(18316)
农业(17989)
(16613)
(15898)
银行(15869)
(15811)
金融(15809)
(15436)
环境(15217)
地方经济(15001)
(14511)
(13782)
技术(12556)
机构
大学(294710)
学院(294142)
(130917)
经济(128359)
研究(112049)
管理(107050)
理学(90798)
理学院(89609)
管理学(88186)
管理学院(87598)
中国(86218)
科学(67472)
(64701)
(58290)
(57397)
研究所(52839)
(52010)
中心(50043)
财经(45107)
(45046)
业大(41937)
北京(41870)
经济学(41541)
(41022)
(40939)
农业(40828)
师范(40639)
(39986)
经济学院(37505)
(35891)
基金
项目(190375)
科学(149738)
研究(140078)
基金(137695)
(120453)
国家(119494)
科学基金(100694)
社会(90046)
社会科(85459)
社会科学(85435)
(73475)
基金项目(71930)
教育(63199)
(62655)
自然(62364)
自然科(60895)
自然科学(60876)
自然科学基金(59768)
资助(56957)
编号(56045)
(47317)
成果(46272)
重点(43980)
(42866)
课题(39983)
(39309)
发展(38494)
国家社会(38061)
(37873)
创新(37026)
期刊
(149769)
经济(149769)
研究(92487)
中国(64138)
(48559)
学报(45908)
科学(43281)
(42320)
管理(39085)
大学(34139)
农业(33332)
教育(32196)
学学(31927)
(30251)
金融(30251)
技术(25388)
经济研究(25155)
业经(23999)
财经(22520)
问题(20286)
(19536)
(18807)
(18230)
国际(16443)
世界(16202)
技术经济(15460)
资源(14590)
统计(14204)
图书(13982)
商业(13788)
共检索到459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延玲  
文章在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中国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将全国30个省区市划分为五大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柯健  李超  
本文将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及DEA—最优分割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各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评价中,提供了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的新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作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艳  
港口作为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及面向全球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作为港口群且以该群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与港口腹地相关指标,运用层次聚算类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中的港口进行聚类分层,并且依据分析结果,层次划分各港口,明确定位各港口,从而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娟  段军山  
文章基于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从经济规模、经济质量、要素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状态。(2)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由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带动。(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的分布曲线有右移现象,主峰高度下降,宽度扩大,存在右拖尾现象,单峰特征明显。(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态性较强,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考虑空间因素以后,该稳定性出现下降,“跳跃式转移”在部分地区成为可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鹏  叶振宇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其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为了跟踪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本文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二级指标来看,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主要力量,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相比之下,区域一体化水平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基于此,本文从促进区域发展能力、深化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机制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配套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互动发展、创新产业转移协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黎明  王豪杰  朱兵兵  沈文龙  郑志学  葛英辉  徐翠云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5个系统选取26项指标构建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25个原煤省份2010—2017年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从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3178和0.3725,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较2013年有下降趋势,2015年开始综合指数又稳步持年增长。②从各系统发展角度,2010—2012年科技和环境系统发展趋势较好,持年稳定增长。资源和经济系统分别经历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系统出现持年下降的发展趋势。2012年后5个系统发展趋势均为稳定上升。③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我国煤炭资源5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014和0.5421,变异系数分别为0.1213和0.1139,说明煤炭资源5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上升,同时各省份的发展差异在逐渐减小。但全国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仍需不断加强系统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必达  苏婧  
本文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通过拓展D-S(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分析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并采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果是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来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西部大多数省域运输系统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因此,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西部地区逆转发展要素流失,引致产业集聚,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倩  汤放华  
通过对区域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对区域协调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其定量评价应该采用区域协调发展度。因此本文在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改进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同时采用最优分段聚类法,构建了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姚丽斌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本文着重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施思路 ,认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是兼顾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中间发展思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施晟  卫龙宝  伍骏骞  
在国内外农业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细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以调整农作物经营品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特征;(2)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特征;(3)现代农业全面实现阶段,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扶持农村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和谐发展为特征。此外,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对我国各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评估,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大类,并提出区域分异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玥  王如渊  
本文在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2000和2003年三个时段上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平稳上升是因为金融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同提高;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下降是因为经济的相对落后、金融资源的贫乏以及货币政策的滞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