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9)
2023(11384)
2022(9555)
2021(8968)
2020(7118)
2019(16212)
2018(15871)
2017(29742)
2016(15938)
2015(18199)
2014(18078)
2013(18175)
2012(17411)
2011(16243)
2010(16389)
2009(15218)
2008(15272)
2007(13482)
2006(12545)
2005(11977)
作者
(47345)
(39417)
(39380)
(37225)
(25216)
(18893)
(17822)
(15286)
(15143)
(14142)
(13687)
(13278)
(12928)
(12647)
(12385)
(12146)
(11824)
(11383)
(11316)
(11181)
(10200)
(9658)
(9482)
(9030)
(8870)
(8744)
(8672)
(8670)
(8028)
(7831)
学科
(78978)
经济(78900)
管理(45345)
(39413)
(28993)
企业(28993)
中国(28037)
方法(25176)
地方(23935)
(21972)
数学(21947)
数学方法(21728)
环境(17621)
业经(16723)
(16449)
贸易(16433)
(15948)
(14884)
农业(14771)
(14681)
(14484)
(14368)
(14062)
银行(14052)
地方经济(13844)
(13753)
(13717)
金融(13716)
(12208)
资源(11201)
机构
学院(235405)
大学(235278)
(106745)
经济(104711)
研究(92820)
管理(85393)
中国(73943)
理学(71155)
理学院(70238)
管理学(69284)
管理学院(68825)
科学(54113)
(52904)
(48044)
(47882)
研究所(43076)
中心(41115)
(36851)
财经(36837)
(36557)
北京(35114)
(34370)
师范(34116)
经济学(33710)
(33448)
(33385)
经济学院(30213)
(29731)
业大(29545)
科学院(28712)
基金
项目(149716)
科学(119119)
研究(113377)
基金(108601)
(94621)
国家(93870)
科学基金(79484)
社会(74635)
社会科(70830)
社会科学(70815)
(56864)
基金项目(56066)
教育(50015)
(48583)
自然(47483)
自然科(46214)
自然科学(46200)
自然科学基金(45337)
编号(44960)
资助(44833)
(39260)
成果(37725)
重点(34763)
(33894)
课题(32459)
发展(32339)
国家社会(32005)
(31807)
(30806)
中国(29912)
期刊
(129059)
经济(129059)
研究(79148)
中国(56484)
(35546)
(34385)
管理(33525)
科学(33301)
学报(33158)
教育(27773)
(26931)
金融(26931)
大学(24961)
农业(24771)
学学(22887)
经济研究(21099)
业经(20631)
技术(19743)
财经(18717)
问题(17469)
(16376)
(15890)
国际(14711)
资源(14380)
世界(14205)
图书(13726)
(13648)
技术经济(11718)
(11329)
论坛(11329)
共检索到387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的协调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公用性资源”并建立相应模型以评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国7大区中,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5个区条件相对较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状态相对较差。人地关系对应分析表明,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4个大区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突出,其中华东区的情况最甚,目前当地实际人地关系压力系数接近6.8,高出全国均值水平33倍。尽管西北和西南的人地关系压力状态远低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当地资源环境大规模开发同样面临严重挑战。作为全国资源环境基础最佳的地区,目前东北区的人地关系依然保有较大演进空间,这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最后希望所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龙男  
中国在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磊  
缩小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信息化差距的对策有 :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普遍服务制度 ;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 ,扩大内外开放 ;发展网络教育 ,实现网络大众化消费 ;加大对西部等落后地区信息事业的投资力度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参考文献 1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军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晶莹  李金伟  刘丹  
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必然出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日益彰显的诸多矛盾中,牵扯着既定生产方式与制度之约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或许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为了走出困境,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损耗的补偿机制、实行绿色GDP核算等措施。本文认为,走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缺少法律规范的约束,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应在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玉铭  方创琳  
区域PRED的协调发展,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PRED之间是否协调,本文基于这种思维,从探讨区域PRED协调发展涵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PRED协调发展的机制、演替规律及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旨在对丰富和完善我国区域PRED协调发展理论有所裨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西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沿江产业集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蒋清海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是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区域经济的研究也就相应分为区域生产力研究和区域生产关系的研究。建国40多年业,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久文  杨维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俊博  吕拉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研究如何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升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演化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做出归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对新时期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作出展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若锦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经贸强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从区域发展情况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然存在地区集聚性强、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对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营商环境指数及政策保障等因素对中国主要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仍有待释放,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可行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