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5)
- 2023(11674)
- 2022(9717)
- 2021(9101)
- 2020(7213)
- 2019(16507)
- 2018(15945)
- 2017(30419)
- 2016(16258)
- 2015(18272)
- 2014(18165)
- 2013(18100)
- 2012(17421)
- 2011(16274)
- 2010(16526)
- 2009(15203)
- 2008(15051)
- 2007(13345)
- 2006(12392)
- 2005(11632)
- 学科
- 济(79450)
- 经济(79383)
- 管理(42786)
- 业(41095)
- 企(29690)
- 企业(29690)
- 中国(28457)
- 方法(25893)
- 地方(23590)
- 农(23233)
- 数学(23135)
- 数学方法(22922)
- 贸(17211)
- 贸易(17196)
- 易(16725)
- 业经(16616)
- 农业(15539)
- 财(15502)
- 制(14747)
- 银(14547)
- 银行(14538)
- 行(14287)
- 融(14134)
- 金融(14133)
- 地方经济(13636)
- 发(13426)
- 环境(13206)
- 学(13105)
- 策(12414)
- 技术(10537)
- 机构
- 学院(237068)
- 大学(235461)
- 济(111328)
- 经济(109267)
- 研究(93254)
- 管理(87024)
- 中国(73644)
- 理学(73054)
- 理学院(72133)
- 管理学(71214)
- 管理学院(70735)
- 科学(52487)
- 京(51907)
- 财(50127)
- 所(47165)
- 研究所(42412)
- 中心(41201)
- 财经(38475)
- 江(36623)
- 农(36577)
- 经济学(35300)
- 经(35072)
- 北京(34163)
- 范(33847)
- 院(33648)
- 师范(33601)
- 经济学院(31624)
- 州(29264)
- 业大(29211)
- 财经大学(28310)
- 基金
- 项目(150184)
- 科学(120503)
- 研究(115097)
- 基金(109734)
- 家(94910)
- 国家(94126)
- 科学基金(80273)
- 社会(76004)
- 社会科(72253)
- 社会科学(72243)
- 省(56426)
- 基金项目(55930)
- 教育(51701)
- 划(48456)
- 自然(47741)
- 自然科(46614)
- 自然科学(46603)
- 编号(45932)
- 自然科学基金(45772)
- 资助(45758)
- 发(39069)
- 成果(38627)
- 部(34690)
- 重点(34571)
- 课题(33415)
- 发展(32661)
- 国家社会(32402)
- 展(32143)
- 创(30961)
- 中国(30408)
- 期刊
- 济(132161)
- 经济(132161)
- 研究(81811)
- 中国(53981)
- 农(35357)
- 财(34988)
- 管理(34427)
- 科学(32222)
- 学报(30633)
- 融(29649)
- 金融(29649)
- 教育(28850)
- 农业(24496)
- 大学(24013)
- 经济研究(22373)
- 学学(22296)
- 业经(21191)
- 技术(20414)
- 财经(19511)
- 问题(17386)
- 经(17043)
- 贸(16465)
- 国际(15220)
- 世界(14764)
- 业(13227)
- 技术经济(12078)
- 资源(11475)
- 坛(11410)
- 论坛(11410)
- 经济问题(10970)
共检索到385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郑宇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关键词:
区域政策 四大地区板块 西部大开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崇康
本文认为,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制度层面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倾斜性的区域政策,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的负面效应使之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职能,实现区域间体制环境的统一,提高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又要努力实现地方政府的角色创新,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协调发展 政府行为 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国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俊杰 王海洋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深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内外实践看,区域金融结构的升级优化、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农村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对全国农业发展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可为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提高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帮助。由农业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构建2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分析全国农业发展情况。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出发,31个省份经过系统聚类划分为4类农业发展阶段,总体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从发展驱动因素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确定省份农业发展类型,即要素型、技术型、政府-要素型和政府-技术型,其中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育才
财政政策从投资、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形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针对目前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缺失,应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如:调整区域性的税收政策,消除因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并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财政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引资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国际社会就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安排仍在展开激烈交锋,2011年底德班会议确定要启动包括所有国家在内的2020年后减排框架设计,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减排压力。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要求.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对全国农业发展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可为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提高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帮助。由农业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构建2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分析全国农业发展情况。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出发,31个省份经过系统聚类划分为4类农业发展阶段,总体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从发展驱动因素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法确定省份农业发展类型,即要素型、技术型、政府-要素型和政府-技术型,其中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最后,综合考虑农业发展阶段和驱动因素后产生11种农业发展区域,并结合要素、技术、政府等因素作用对各区域提出农业政策选择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魏后凯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局看,1979-1991年,沿海...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李畅 杨勇
退出TPP标志着特朗普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从而使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进入了调整期。现阶段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主要特点为RTAs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主导力量缺失、亚太地区核心地位凸显。短期内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取决于域内成员方的博弈;长期来看,美国不会缺席多边化区域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应当把握美国短期缺席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的机遇期,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RCEP谈判,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关系,推进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李畅 杨勇
退出TPP标志着特朗普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从而使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进入了调整期。现阶段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主要特点为RTAs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主导力量缺失、亚太地区核心地位凸显。短期内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取决于域内成员方的博弈;长期来看,美国不会缺席多边化区域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应当把握美国短期缺席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的机遇期,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RCEP谈判,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关系,推进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而相比较而言,我国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矛盾更加突出,跨越式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本文认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除面临区域经济共有的区位条件不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之外,还深刻分析了山区区域经济自身特有的区域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选择、从现实出发而应当特别重视的几点政策选择。
关键词:
山区县域经济 区域特征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总体而言,1978-2002年间,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不存在着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同时区域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金融发展呈现的上述收敛性特征主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化改革以及各个地区自身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特征及其成因,本文对中国未来区域金融的协调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