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9)
2023(17058)
2022(14599)
2021(13793)
2020(11291)
2019(26013)
2018(25759)
2017(49382)
2016(26774)
2015(30108)
2014(30189)
2013(29864)
2012(28092)
2011(25791)
2010(25919)
2009(23668)
2008(23180)
2007(20328)
2006(18289)
2005(16593)
作者
(77570)
(64267)
(63790)
(60746)
(41237)
(30667)
(29059)
(25265)
(24561)
(23094)
(21927)
(21792)
(20681)
(20442)
(19996)
(19891)
(19089)
(18692)
(18417)
(18410)
(16232)
(15850)
(15435)
(14680)
(14406)
(14353)
(14316)
(14118)
(12958)
(12763)
学科
(115684)
经济(115570)
管理(73776)
(70179)
(55624)
企业(55624)
方法(46181)
数学(39972)
数学方法(39534)
中国(36176)
(32119)
地方(28795)
(26467)
业经(25215)
(23262)
贸易(23246)
(23175)
(22574)
农业(21481)
(21084)
(19384)
银行(19343)
(18720)
(18645)
金融(18643)
环境(18397)
(17747)
技术(16902)
理论(16883)
(16769)
机构
大学(382237)
学院(380894)
(161726)
经济(158332)
管理(148209)
研究(139249)
理学(126822)
理学院(125342)
管理学(123420)
管理学院(122720)
中国(106124)
(83747)
科学(83217)
(72662)
(70594)
研究所(64004)
中心(61948)
(60479)
财经(57146)
(56489)
北京(54277)
业大(53227)
(53071)
师范(52644)
(52085)
(50591)
经济学(48720)
农业(46922)
(45776)
经济学院(43805)
基金
项目(253999)
科学(200612)
研究(189491)
基金(184197)
(160049)
国家(158712)
科学基金(135625)
社会(119988)
社会科(113696)
社会科学(113669)
(96919)
基金项目(96649)
教育(86323)
自然(86100)
自然科(84062)
自然科学(84044)
(82550)
自然科学基金(82533)
编号(77253)
资助(76476)
成果(64180)
(58015)
重点(57205)
(56969)
课题(54141)
(52197)
国家社会(49484)
教育部(48822)
创新(48727)
科研(47675)
期刊
(184137)
经济(184137)
研究(121368)
中国(78298)
学报(56455)
管理(56280)
(55986)
科学(54563)
(51793)
教育(46424)
大学(42984)
学学(40036)
农业(39181)
(38810)
金融(38810)
技术(32794)
经济研究(30030)
业经(29592)
财经(27710)
问题(23885)
(23843)
图书(20653)
(20611)
(20567)
世界(18857)
技术经济(18695)
国际(18580)
理论(18415)
科技(17758)
资源(17573)
共检索到585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昌明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空间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到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中部崛起,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四大经济空间开发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不同区域之间绝对差距仍在扩大,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要有全新的思路,尤其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中心,形成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赵浩  郭锐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相郁  郝寿义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尼合迈提·霍嘉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客观上是不平衡的,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三级梯度”格局的形成不仅是国内各地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人文、基础诸条件和历史机遇不均等等一般原因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而且还有其深层原因,譬如一是体制性原因,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的计划经济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相郁  
区域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空间现象。对于其格式,目前学术界存在2种观点,就是"Williamson假说"和"Amos假说"。文章在以往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发展差距方程式研究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格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2~2000年期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但是,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在1952~198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Williamson假说"的格式,并在1980~200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王勇  卢布  高志强  
近年来中国扭转了谷物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局面,谷物种植面积与谷物产量连续4年增长。中国谷物产量的增长对保障世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谷物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非口粮用谷物比重明显上升。根据预测结果,未来中国谷物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和2015年谷物产量有望分别达到4.63亿吨和4.87亿吨,分别比2006年增产4.7%和10.1%。其增产的70%~75%来自于玉米。2015年前中国的谷物生产能够满足中国国内的基本消费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玉  刘毅  
提出了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一过程一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分析了世纪之交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并与沿海经济带及全国其它省区进行了比较。主要结论有:长江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不符合其在国家经济开发中所处的地位;长江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内部差异为流域开发带来困难与挑战,但优势互补的潜力也为实现流域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带来机遇。最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鸿  王崇光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岷峰  陆顺  
区域经济是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多极化、跨行政区域、跨国界区域、跨行业区域、超大型区域等新特征,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商业银行只有针对区域经济的新特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立  
差距问题对策对我国通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思考邮电部政策法规司徐立一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八五”以前邮电通信一直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水平,通信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八五”以后邮电通信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供需矛盾逐步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典型的两个倒U型演变态势。这种变化是由经济发展速度的倒U型变化所决定的。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阶段因素,以及地区差距产生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应有效调控地区发展差距,将区域发展不平衡控制在经济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