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1)
- 2023(15626)
- 2022(12935)
- 2021(11857)
- 2020(10222)
- 2019(23346)
- 2018(22895)
- 2017(43944)
- 2016(23992)
- 2015(26966)
- 2014(27031)
- 2013(27221)
- 2012(25402)
- 2011(23046)
- 2010(23068)
- 2009(22118)
- 2008(22381)
- 2007(20355)
- 2006(17908)
- 2005(16711)
- 学科
- 济(112030)
- 经济(111884)
- 业(92366)
- 管理(84426)
- 企(81736)
- 企业(81736)
- 方法(48123)
- 数学(39143)
- 数学方法(38866)
- 财(35489)
- 农(33143)
- 业经(31321)
- 中国(29422)
- 制(26157)
- 务(24193)
- 财务(24163)
- 财务管理(24121)
- 企业财务(22887)
- 农业(22813)
- 地方(21089)
- 贸(20778)
- 贸易(20768)
- 易(20226)
- 学(19227)
- 技术(19203)
- 和(19189)
- 体(18903)
- 划(17864)
- 银(17397)
- 银行(17355)
- 机构
- 学院(358695)
- 大学(357045)
- 济(158843)
- 经济(155922)
- 管理(138742)
- 研究(123884)
- 理学(118714)
- 理学院(117394)
- 管理学(115827)
- 管理学院(115125)
- 中国(98596)
- 京(75708)
- 财(75550)
- 科学(73133)
- 所(63623)
- 农(61464)
- 财经(59437)
- 研究所(57251)
- 中心(55737)
- 江(55059)
- 经(53941)
- 业大(50403)
- 经济学(49685)
- 农业(48284)
- 北京(48084)
- 经济学院(44877)
- 院(44421)
- 财经大学(43802)
- 范(43608)
- 师范(43197)
- 基金
- 项目(230498)
- 科学(183653)
- 基金(170425)
- 研究(169011)
- 家(148030)
- 国家(146804)
- 科学基金(126331)
- 社会(110706)
- 社会科(105021)
- 社会科学(104995)
- 基金项目(89759)
- 省(88416)
- 自然(80109)
- 自然科(78211)
- 自然科学(78187)
- 自然科学基金(76877)
- 教育(76113)
- 划(74280)
- 资助(69463)
- 编号(66614)
- 成果(54019)
- 部(52613)
- 重点(52531)
- 发(50571)
- 创(50036)
- 国家社会(46752)
- 创新(46247)
- 制(46219)
- 课题(45952)
- 业(45514)
- 期刊
- 济(181147)
- 经济(181147)
- 研究(108938)
- 中国(70294)
- 财(62511)
- 农(57198)
- 管理(54729)
- 学报(52863)
- 科学(51505)
- 大学(40353)
- 农业(38588)
- 学学(38347)
- 融(35344)
- 金融(35344)
- 技术(30887)
- 财经(30819)
- 教育(30194)
- 业经(29268)
- 经济研究(29088)
- 经(26609)
- 问题(24072)
- 业(23081)
- 贸(20558)
- 技术经济(20331)
- 世界(18919)
- 国际(17861)
- 现代(16830)
- 版(16571)
- 商业(16537)
- 财会(16515)
共检索到544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何建武
根据各省(区、市)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和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发现,区域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下降,区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相当,可见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仍然高于美国。为降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和促进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应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同构 区域发展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平 黄余送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 测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空间作为空间维度,就中国区域间制造业结构趋同与趋异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区域专业化与行业集中度两个视点切入对两大三角洲制造业同构与异构变化的分析揭示,目前两大三角洲的制造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以往趋同阴影而朝着趋异演进;纵向比较考察揭示,1980年代以来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趋同、趋异演进,大体上经历了由趋异而趋同再到趋异的三阶段路径,三个阶段的分野先后显现于1990年代初期和新旧世纪交替年份。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上述三阶段演进,大体上与这两大地区之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差异变化阶段相吻合;实证检验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在两个三角洲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依据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分别计算了不同分类条件下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同构与高级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结构上的趋同与该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高级化 同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耀群 周新生
利用集中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从2003年至2006年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我国制造业已呈现出较强的地区集中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群 区域集中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普雁翔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9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对制造业选择邻近市场的区位具有重要意义,出口导向战略、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凸现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推动了制造业区域转移;随着制造业逐步集聚,集聚经济外部性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经验证据支持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的积极影响,雅各布外部性的证据则较弱;由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调整并没有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区间市场化差异也对制造业区域转移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运输成本 集聚经济 制造业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孙林岩 杨洪焦
介绍了区域极化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系数方法对1987-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极化发展趋势进行刻画;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析四大板块的极化状况。结果表明,省际极化不断增长,四大板块之间的极化现象十分明显,而四大板块内部的极化状况各异,本文采用增长极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极化 增长极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杰 王志华
引入一种测度制造业同构的新方法,测度了1982~2003年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测度集中度的方法计算了相同时段内长三角制造业的集中度,对长三角制造业同构度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同构 集中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华 高杰
首先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算了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同构度。其次利用结构熵模型测算了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结构协调度。最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技术,对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同构与协调之间的动态关系进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是在趋同中逐步呈现出了协调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外资 民营 同构 协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高雅雪 黄庆波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全新的、协同发展的区域价值链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向高端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内涵;其次,基于WWZ总贸易核算框架和WIOD2016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RVC_par、VSS和GVC地位指数等指标,从沿线国家对区域价值链的关联程度与我国主导能力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的现实基础;最后,从新雁群模式、多支点多层次分工体系、发挥中国主导国枢纽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价值链的协同构建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李英豪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山 徐瑛
本文针对空间经济学所关注的区位锁定效应,提出了产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的度量方法;应用制造业数据计算发现,1996—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都同时表现出聚集和扩散两类特征,其中聚集占绝对优势。另外,在改进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1996—2005年区域产业结构冲突指标,以及各行业对该指标贡献率,发现扩散过程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冲突的贡献远大于聚集过程,接受扩散且被聚集的地区产业结构冲突性最强。
关键词:
锁定效应 空间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冲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日星 蒋文莉
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综合效应模型,分析工资、失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工资对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力度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东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而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对于中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对于西部地区,失业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正相关,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负相关。这对于中国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工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迪
生态效益强调"以少生多",达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本文利用TOPSIS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差异和分布特点,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效益 效益评估 制造业 区域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曲立 王璐 季桓永
研究目标:明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测度2011~2020年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解析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及差距。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四大板块、五大经济带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地区内差异是造成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高效和风险控制六个维度系统构建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价值:丰富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为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 测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