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68)
2023(24364)
2022(20588)
2021(19313)
2020(16230)
2019(37636)
2018(37163)
2017(70546)
2016(38600)
2015(43714)
2014(43812)
2013(43395)
2012(40239)
2011(36600)
2010(36987)
2009(34461)
2008(34729)
2007(31118)
2006(27615)
2005(25153)
作者
(114156)
(95376)
(94714)
(90097)
(60771)
(45647)
(43138)
(37201)
(36213)
(34308)
(32482)
(32176)
(30629)
(30472)
(29758)
(29350)
(28315)
(28251)
(27542)
(27392)
(23895)
(23587)
(23328)
(21758)
(21367)
(21331)
(21326)
(21174)
(19333)
(18939)
学科
(163917)
经济(163715)
(120935)
管理(120132)
(103883)
企业(103883)
方法(70861)
数学(59385)
数学方法(58488)
(46351)
(46333)
中国(45840)
业经(41002)
(35033)
地方(34249)
(33442)
农业(31265)
(30168)
(30107)
贸易(30084)
财务(30059)
财务管理(29994)
(29191)
企业财务(28443)
理论(28161)
(26896)
银行(26830)
(26729)
技术(26096)
(25688)
机构
学院(559499)
大学(559393)
(227177)
经济(222229)
管理(215208)
研究(192216)
理学(184049)
理学院(181893)
管理学(178437)
管理学院(177406)
中国(148539)
(120986)
科学(118441)
(108906)
(98767)
(95422)
研究所(89129)
中心(87249)
(86067)
财经(85140)
业大(82479)
北京(77344)
(77197)
农业(74665)
(73707)
师范(72963)
(69703)
(68643)
经济学(68511)
财经大学(62894)
基金
项目(366471)
科学(287859)
研究(266458)
基金(264978)
(231775)
国家(229794)
科学基金(196632)
社会(167496)
社会科(158695)
社会科学(158653)
(143057)
基金项目(138677)
自然(128026)
自然科(125042)
自然科学(125009)
教育(123695)
自然科学基金(122785)
(120507)
资助(110843)
编号(108529)
成果(89356)
重点(82766)
(80839)
(79331)
(76089)
课题(76068)
创新(70863)
科研(70070)
教育部(69017)
国家社会(68931)
期刊
(258364)
经济(258364)
研究(168052)
中国(116357)
学报(89180)
(87405)
(87248)
管理(83942)
科学(82018)
大学(67725)
教育(64522)
学学(63671)
农业(59430)
(53484)
金融(53484)
技术(51425)
财经(42524)
业经(42261)
经济研究(40748)
(36567)
问题(33546)
(33361)
技术经济(28598)
统计(27622)
(27378)
图书(27274)
(26967)
科技(25385)
理论(25363)
(25215)
共检索到854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婷婷  
以往探讨东道国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通常仅关注个别制度要素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阐述东道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过程。本文从制度基础观视角出发,以2001—2006年5131个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区域制度发展水平、区域外资进入模式标准和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独资模式进入;区域政治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中外合资模式进入。区域制度发展水平能促成外资企业在本地区战略选择标准的形成,从而影响新进外资企业模仿本地区其他外资企业,以同一种所有权模式进入市场。外资企业可通过模仿其他外资企业的进入模式获得"合法性",从而发掘当地市场的资源与机遇,并降低进入风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丁思琪  
本文利用1979—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引致的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制度质量改善能够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估计(PSM-DID)和城市加总估计中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朱嵩嵩  吕萍  吴铃琳  
近几年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并购交易中频频博得全球瞩目。对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尚未有研究系统地从母国制度视角分析中国哪些制度因素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有影响。文章在进入模式领域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将母国视角与制度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母国制度因素对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分析框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长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业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本文选取2001年进入上海市的外资服务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列联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外资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更强烈的独资倾向,并对服务行业类型、经营期限、资本密集度以及文化距离因素对外资服务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丹云  
企业跨区域进入模式选择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进行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针对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的缺陷,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诠释了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进入模式选择的群组AHP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英  欧阳志刚  
我国已经入世,早已对我国电信市场虎视眈眈的外资,将大举进入我国电信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将对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移动通信、数据增值业务和寻呼业务市场都将面临被分割的局面。但内资、外资电信营运商到底能够占领多少市场份额,关键取决于各自企业边际成本的大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明霞  汪秀琼  王欢  
战略管理研究在经历了基于产业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的研究热之后,又迎来了基于制度基础观的研究热潮。本文先对有关企业区域多元化进入模式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立足于战略管理研究的制度基础观视角,重点对企业区域多元化进入模式的制度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对我国企业地域多元化进入模式的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以供后续相关研究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铁波  吴小节  汪秀琼  
通过整合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观,以150家从事跨区域经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省域间制度差异和经营经验对企业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间的制度差异越大,企业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的资源承诺水平和股权投资比例越低;(2)企业跨区域经营经验越丰富,企业省外市场进入模式的资源承诺水平越高;(3)制度差异和跨区域经营经验对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存在负向交互作用,即跨区域经营经验/制度差异越大,省域间的制度差异/跨区域经营经验对市场进入模式的资源承诺水平关系的影响越小。该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跨区域扩张活动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亮  吕鸿江  
利用2001~2010年中国在沪市上市的3286家样本企业数据,文章分析了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中,贡献性资产研发密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补充性资产广告密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合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补充性资产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制度环境中,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完善(东道国风险越低、腐败印象指数越低、投资自由度越高、金融自由度越高、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此外,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对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与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之间均存在负向的调节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合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市场制度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外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外国投资既可以采用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采用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表现为独资形式的雇用合约和表现为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的分成合约之间的权衡和折中。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市场制度环境的完善和地方政府的"扶助之手"行为都会促使外资进入模式从非独资形式向独资形式转换。这就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最后,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康宏  林润辉  宋泾溧  谢宗晓  
本文分析了制度落差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着重对比了制度顺差与制度逆差情况下,制度差异对企业海外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正式制度顺差的情况下,东道国与母国间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以合资形式建立子公司;在正式制度逆差情况下,东道国与母国间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以全资形式建立子公司。同时发现,正式制度落差并不影响非正式制度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方向,即随着母国与东道国非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以全资形式建立子公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为依据,采用两分Logit模型对东中部煤炭企业的跨区域进入模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东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西部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及资本密集度是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东道地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跨区域投资企业的综合实力两个因素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呈现并不显著的正向关系;市场规模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为负相关。由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采矿权的市场化,煤炭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购并与高附加值项目融资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控制模式选择尤为关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建林  
在企业目标的指导下,外资企业在一个地区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自身优势和当地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投资效益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和经营环境直接影响当地外资企业绩效。按企业目标分类,外资企业投资区位决策模式分为利润获取型和资源获取型,在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以资源获取型为主,导致外资企业的利润水平比较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海洁  叶庆祥  
本文从地方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外资企业面临外迁压力下的决策思考基点和外迁模式选择,并结合不同网络角色外资企业的外迁行为进行了案例比较,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网络权力对于外资企业外迁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资本对于外资企业外迁起着缓冲作用,社会资本和网络权力在不同产业环境下综合决定了外资企业外迁的模式选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彬  曾勇  李强  张波  
市场特征将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模式和在华总资产。本文在市场存在高质量客户区域和低质量客户区域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外资银行进入模式的模型,从理论上给出外资银行在华独立发展总资产较少的一个解释。结论表明:因为外资银行在低质量客户区域存在信息劣势,在两个区域客户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将在客户规模差异小时选择在高质量区域独立发展模式,而在两个区域客户规模差异也大时选择既独立发展又股权合作的复合模式。只有两个区域客户质量差异不变,随着区域规模差异的增大,外资银行才倾向于选择单纯股权合作模式。此外,外资银行对本地市场熟悉程度下降将降低其选择独立发展模式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