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5)
2023(14746)
2022(12606)
2021(12082)
2020(10044)
2019(22973)
2018(22639)
2017(43022)
2016(23197)
2015(26195)
2014(25409)
2013(25129)
2012(23066)
2011(20985)
2010(20763)
2009(18852)
2008(18218)
2007(15613)
2006(13516)
2005(11865)
作者
(64386)
(53634)
(53005)
(50607)
(34186)
(25575)
(24102)
(21055)
(20311)
(18898)
(18337)
(18128)
(16996)
(16867)
(16510)
(16303)
(15974)
(15571)
(15259)
(15253)
(13171)
(13092)
(12690)
(12105)
(11910)
(11812)
(11786)
(11708)
(10622)
(10616)
学科
(95145)
经济(95053)
管理(67815)
(64400)
(54109)
企业(54109)
方法(42456)
数学(36807)
数学方法(36441)
中国(28027)
(23752)
(21365)
业经(20836)
地方(20610)
技术(19965)
(19238)
(18449)
贸易(18436)
(17952)
(16296)
农业(16027)
理论(15282)
(15142)
环境(14945)
(14429)
银行(14390)
(13807)
(13781)
金融(13779)
(13626)
机构
大学(324306)
学院(321437)
(134271)
经济(131679)
管理(130111)
理学(113413)
理学院(112135)
研究(111149)
管理学(110430)
管理学院(109845)
中国(83112)
(69611)
科学(67768)
(57643)
(54682)
研究所(50292)
中心(49273)
(47197)
财经(47017)
业大(45583)
(44486)
北京(44421)
(43208)
(43051)
师范(42854)
经济学(40833)
(40718)
农业(36923)
经济学院(36867)
(36303)
基金
项目(226024)
科学(179681)
研究(167681)
基金(165560)
(144187)
国家(143015)
科学基金(123345)
社会(107446)
社会科(101881)
社会科学(101857)
基金项目(88073)
(86511)
自然(78872)
自然科(77089)
自然科学(77073)
教育(76560)
自然科学基金(75716)
(73339)
资助(67127)
编号(67126)
成果(54120)
(50722)
(50649)
重点(50639)
(48825)
创新(46647)
课题(46519)
国家社会(44823)
教育部(43786)
科研(42692)
期刊
(141421)
经济(141421)
研究(96433)
中国(61862)
管理(48449)
学报(48197)
科学(46940)
(42135)
(41315)
教育(38498)
大学(36775)
学学(34320)
农业(30197)
技术(27918)
(25693)
金融(25693)
经济研究(23746)
财经(22570)
业经(22037)
(19402)
问题(18169)
科技(17299)
图书(17061)
(16913)
技术经济(16292)
(15163)
理论(15134)
资源(14557)
世界(14184)
现代(14102)
共检索到465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山河  
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2000年和2005年各省发表文章的数量,利用创新区位商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省际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区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虽然各省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处于缩小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鹏  刘思明  建兰宁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要素条件、需求环境和产业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了体现创新环境的11个分项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创新环境的多数指标都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弹性基本都小于知识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然而,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除了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机构支持和人力资本外,体现创新环境的其他变量都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私有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的作用还明显大于研发投入,但是创新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建设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创新能力巨大的地区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顺成  
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从纺织服装专利授权量、纺织业技术创新经济绩效、获得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数量、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总价值、拥有纺织服装高等科研院所数量等14个指标出发,构建了各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做了具体测评,发现中国各省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沿海省份创新能力最强,越向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越弱。提出了改变这一趋势、提升西部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泽磊  都新亚  范斐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收敛模型,分阶段分层次分析了国家及各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及创新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创新文化三个要素对创新能力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2007年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建设的良好态势,而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的投入对推动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泽磊  都新亚  范斐  
文章从高技术产业视角,借助Theil指数及其分解式,分析了1998—2013年国家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两个层次五大区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及其演化规律,并从空间和要素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区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空间面板β收敛模型,分阶段分层次分析了国家及各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及创新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创新文化三个要素对创新能力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2007年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中国区域协同创新建设的良好态势,而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佳慧  耿成轩  
以2009—2018年资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后的资本流动模型编制省际资本流动表,在资本要素基础上嵌入劳动力、技术、数据和土地等要素的交互作用,采用二次指派模型(QAP)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与地区创新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省际资本流动表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资本流动偏好明显不同,整体呈现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资金流动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的资金相互往来,大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偏离资金流动磁场。QAP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流动偏好差异与区域创新差异相关联,在资本流动第一偏好的东部地区,资本流动对创新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在其他地区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其他市场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本要素是影响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要素是影响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秀婷  赵玉林  
利用2009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政府R&D资助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地区差异,并从政府R&D资金分配结构视角探求差异原因,挖掘政府R&D资助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地区间投向高校的政府R&D经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很明显,而投向企业的政府R&D资金收效甚微,投向科研院所的政府R&D资金比例最大,但并没有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R&D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创新主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制约政府R&D资助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秀芳  闫笑非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各地区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文章用发展的眼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全面性、密切相关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经过分析比较,选取了一套重在衡量地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研究结果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勇  秦以旭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卫平  
在金融抑制背景下,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间接估算方法对区域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民间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去考察,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均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民间借贷总额从2000年的25715.7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29296.57亿元。民间金融发展显著地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与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互补的关系。现阶段应当规范民间金融市场的运行,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正规金融部门与民间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付军明  卫平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通过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中,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区域层面分析,FDI并没有直接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FDI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