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499)
- 2022(13258)
- 2021(12626)
- 2020(10393)
- 2019(24157)
- 2018(23735)
- 2017(45263)
- 2016(24224)
- 2015(26809)
- 2014(26485)
- 2013(26311)
- 2012(24137)
- 2011(21864)
- 2010(21726)
- 2009(19816)
- 2008(19040)
- 2007(16462)
- 2006(14315)
- 2005(12637)
- 学科
- 济(101032)
- 经济(100941)
- 管理(70773)
- 业(66872)
- 企(56072)
- 企业(56072)
- 方法(44923)
- 数学(39006)
- 数学方法(38633)
- 中国(29298)
- 农(25077)
- 财(22676)
- 地方(22242)
- 业经(21854)
- 学(21439)
- 技术(20279)
- 贸(18936)
- 贸易(18922)
- 易(18389)
- 制(17873)
- 农业(16855)
- 环境(16074)
- 和(15791)
- 理论(15551)
- 银(15227)
- 银行(15185)
- 融(14689)
- 金融(14686)
- 行(14577)
- 划(14134)
- 机构
- 大学(343781)
- 学院(340056)
- 济(141243)
- 经济(138451)
- 管理(136345)
- 理学(118918)
- 研究(118430)
- 理学院(117536)
- 管理学(115630)
- 管理学院(115014)
- 中国(88438)
- 京(74364)
- 科学(73439)
- 财(60639)
- 所(58457)
- 研究所(53874)
- 中心(52662)
- 农(51059)
- 财经(49668)
- 业大(49373)
- 江(47352)
- 北京(47304)
- 范(45812)
- 经(45399)
- 师范(45377)
- 院(43709)
- 经济学(43161)
- 农业(40007)
- 经济学院(38952)
- 州(38474)
- 基金
- 项目(240251)
- 科学(191103)
- 基金(176810)
- 研究(175235)
- 家(154909)
- 国家(153712)
- 科学基金(132479)
- 社会(112508)
- 社会科(106788)
- 社会科学(106763)
- 基金项目(94459)
- 省(91732)
- 自然(86092)
- 自然科(84148)
- 自然科学(84129)
- 自然科学基金(82652)
- 教育(79815)
- 划(78198)
- 资助(71801)
- 编号(69093)
- 成果(55469)
- 重点(54122)
- 部(53507)
- 创(53044)
- 发(51707)
- 创新(48977)
- 课题(48089)
- 国家社会(47050)
- 教育部(45960)
- 科研(45527)
- 期刊
- 济(148897)
- 经济(148897)
- 研究(101330)
- 中国(63492)
- 学报(52888)
- 管理(51075)
- 科学(50920)
- 农(45035)
- 财(43187)
- 大学(40138)
- 学学(37552)
- 教育(37396)
- 农业(32162)
- 技术(29650)
- 融(26655)
- 金融(26655)
- 经济研究(25018)
- 财经(23908)
- 业经(23047)
- 经(20568)
- 问题(19354)
- 科技(18193)
- 图书(17877)
- 业(17775)
- 技术经济(17262)
- 资源(16072)
- 理论(15707)
- 贸(15558)
- 现代(15136)
- 世界(14647)
共检索到489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韩静
本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集中度、关联度、开放度和层次性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2009~2017年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采用Moran'I检验创新产出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而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法(GWR)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比较检验,对空间结构与创新产出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演化特征,存在显著的东中西区域差异;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当前空间结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创新产出的增长;中国各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处于形成阶段,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处于发展阶段,东部地区处于转型阶段,亟须进一步演化。研究结论为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永红 苏鑫 赵越
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本质与规律,在对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特征予以描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哈肯模型,选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数据与制度创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Minitab软件设计系统演化方案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代表量是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但协同度欠佳;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信噪比最大,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推动作用的反映最灵敏;当信噪比最大的参数λ2<0,形成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同时调控参数使得a、b、λ1均小于0且尽量保持a的绝对值最大,区域创新系统将会实现最优演化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涵盖了协同创新的机理、效应、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单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演化。从现实发展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区域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本文基于跨区域的视角,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路径,以期能够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和政策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田善武
本文利用共生演化理论和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阶段、路径和机制。首先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单利共生阶段、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和均衡互利共生阶段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路径,论证了其由单利共生阶段向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再向均衡互利共生阶段演化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顺忠
本文对我国创新系统按照创新能力和所处区位的不同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的差异化。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科技经费投资差异化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不同的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基本相同,不存在差异化。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研究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存在差异化,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较高和企业投入较低是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科技经费 差异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军 胡树华 解佳龙 于泳波
综合学者们的前期研究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成长、成熟与交替四大阶段,基于"四三结构"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省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识别,并用判别分析法对阶段误判风险较高地区进行检验,最终判定各地区的创新发展阶段,提出不同创新发展阶段区域的针对性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慈福义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进入中国国家战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该文首先探讨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形成机制,包括区域循环型创新资源、集聚循环型创新、区域动态比较循环型创新优势、区域循环型合作网络、区域循环型创新公平、绿色需求和区域循环型创新环境;其次,分析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环境结构和空间结构;最后,提出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 形成机制 结构 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罗新星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和以经济换生态的行为而引发区域创新系统的失调。以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化为指导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理念、生态关系、生态机制等的构建,保持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确保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区域创新系统 生态化 生态演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洪阳
该文借助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从转变类型、转变参与者和转变范围等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RIS)的转变进行解读。从转变类型看,RIS的转变主要有路径更新、既有产业的路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路径建立3类。从参与者角度看,由于RIS的类型不同,其转变的参与者与转变动力也有所差别。一般来说,RIS的转变由商业、科学或政策所驱动,或应对危机时自发的经济反应等。从转变范围看,"软"制度、组成元素和网络都会随RIS的转变而相应地改变。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演化经济地理 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劲松
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其实是一种分析创新活动区域化的工具,概念的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缺乏一致性,因此首先需要辨析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性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区域创新系统的异质性问题,最后给出一个可能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异质性 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2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广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2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3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娣 田也壮 姚微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评价了我国各个省市跨国公司R&D投资影响力和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得出了跨国公司R&D投资与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存在正线性关系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和因子分析结果,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跨国公司R&D投资是推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重要的投入因素;其他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跨国公司 R&D投资 区域创新系统 演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佩琨 林水山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对中国各区域专利数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计算出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Hurst指数,发现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具有分形结构,而且具有反持久性。这是一次有益也很有趣的尝试。文中从动态和非线性角度给出这种现象的经济解释,并对区域创新系统内外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分形 Hurst指数 区域创新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