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9)
- 2023(13440)
- 2022(11560)
- 2021(10720)
- 2020(9157)
- 2019(21193)
- 2018(20664)
- 2017(38468)
- 2016(20811)
- 2015(23651)
- 2014(23348)
- 2013(23212)
- 2012(21623)
- 2011(19872)
- 2010(19695)
- 2009(18591)
- 2008(18431)
- 2007(16633)
- 2006(14396)
- 2005(12949)
- 学科
- 济(93080)
- 经济(93006)
- 管理(61437)
- 业(59070)
- 企(48987)
- 企业(48987)
- 方法(41675)
- 数学(36680)
- 数学方法(36319)
- 中国(27166)
- 农(23321)
- 财(21429)
- 地方(19912)
- 业经(19245)
- 技术(19219)
- 学(18221)
- 贸(18086)
- 贸易(18074)
- 易(17577)
- 制(16844)
- 农业(15616)
- 银(14881)
- 银行(14849)
- 环境(14276)
- 行(14248)
- 融(14180)
- 金融(14178)
- 和(14068)
- 理论(13519)
- 技术管理(12938)
- 机构
- 大学(304486)
- 学院(301708)
- 济(131321)
- 经济(128797)
- 管理(116844)
- 研究(107257)
- 理学(100634)
- 理学院(99470)
- 管理学(97901)
- 管理学院(97311)
- 中国(82508)
- 京(65488)
- 科学(65076)
- 财(57345)
- 所(54244)
- 研究所(49597)
- 农(49143)
- 中心(49032)
- 财经(45851)
- 江(44395)
- 业大(43682)
- 北京(41919)
- 经(41776)
- 经济学(41051)
- 范(39669)
- 师范(39292)
- 农业(38781)
- 院(38664)
- 经济学院(37042)
- 州(35267)
- 基金
- 项目(202919)
- 科学(161026)
- 研究(148312)
- 基金(148141)
- 家(129627)
- 国家(128642)
- 科学基金(110028)
- 社会(95697)
- 社会科(90877)
- 社会科学(90850)
- 省(78864)
- 基金项目(78351)
- 自然(69751)
- 自然科(68173)
- 自然科学(68153)
- 教育(68094)
- 划(67185)
- 自然科学基金(66981)
- 资助(60096)
- 编号(58305)
- 成果(47121)
- 创(46596)
- 重点(46585)
- 部(45767)
- 发(44974)
- 创新(42910)
- 课题(41258)
- 国家社会(40502)
- 教育部(39069)
- 科研(38826)
- 期刊
- 济(140690)
- 经济(140690)
- 研究(89019)
- 中国(61865)
- 学报(45928)
- 科学(44012)
- 财(43949)
- 管理(43358)
- 农(42996)
- 大学(34637)
- 教育(32529)
- 学学(32318)
- 农业(29759)
- 技术(28513)
- 融(26217)
- 金融(26217)
- 经济研究(23832)
- 财经(22555)
- 业经(21315)
- 经(19582)
- 问题(18392)
- 业(18066)
- 技术经济(17218)
- 贸(16613)
- 科技(15710)
- 统计(15590)
- 策(15059)
- 资源(14720)
- 世界(14320)
- 图书(14274)
共检索到448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应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当前阶段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普遍较低,且其原因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下所致;我国总体显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态势,科技资源投入相对过剩而非不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并不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不同地区间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效率 DEA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柏翔 丁永波 凌丹
区域创新系统是具有多个创新主体和交互网络结构并进行创新行为的复杂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此,文章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思路,运用熵理论以及耗散结构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文章重点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熵增原理、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模型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的熵值评估法,并以长春区域创新系统为例,对其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为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基于目前区域间创新要素配置亟待优化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7年宏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东部地区创新环境较为完善,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区域创新环境在省域层面存在空间自相关,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会引起创新要素的集聚并促使该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但总体上对所有区域的创新效率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红兵 向刚
城市创新系统对促进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城市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8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和排名,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静态创新综合能力得分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创新综合能力的特点,在对典型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秀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习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以发明专利量衡量的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日趋集聚的现象。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05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效率因素,并解释导致这种差异和区域集聚的制度原因。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创新效率差异的扩大,而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区域创新主体的构成、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工业结构有关的创新环境。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集聚趋势,随着各地区研发投入模式向以工业企...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王金杰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国总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但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具体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衍泰 朱传果 夏敏
通过解析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内涵和运行机理,构建了包括"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维度的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评价了2012—2016年中国24个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水平与其综合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水平受创新要素、创新网络结构、创新国际化功能和创新生态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城市圈的辐射效应显著,大城市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带动提高了相邻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萍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滨 牛秀红 周佳宁
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绿色创新系统内部耦合协调程度是系统能否有序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将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划分为创新投入子系统、创新效益子系统和绿色效益子系统,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方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创新内部耦合性和协调性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创新绿色系统整体处于低耦合、低协调发展阶段,结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划分全国省市自治区可分为三个区域—拮抗耦合中度协调地区、低度耦合中度协调地区、低度耦合低度协调地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小英
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系统产出的形式很多。为了更好地衡量创新产出成果,本文将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学者们普遍认为专利数量能够较好地表示创新产出,那么同样,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也应作为计量创新产出方法之一。由于不同专利在经济价值上有很大差别,申请专利的倾向也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还应采用另一个创新产出指标,即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所有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来反映各地区创新产品所产生的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立 吴玉鸣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同时探讨了因素分析法对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替代技术。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用因素分析法替代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必须分集团而非整齐划一地制定和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中伦
本文采用DEA-SBM方法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呈现规模收益递减趋势,产品创新投入相对过剩;西部地区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差异并不明显,纯技术效率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显著。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