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7)
2023(13418)
2022(11186)
2021(10221)
2020(8425)
2019(18843)
2018(18150)
2017(33583)
2016(17897)
2015(19552)
2014(18306)
2013(17991)
2012(16525)
2011(15153)
2010(14753)
2009(13633)
2008(13195)
2007(11473)
2006(9994)
2005(8747)
作者
(51579)
(43378)
(43150)
(40521)
(27026)
(20737)
(19160)
(16734)
(16414)
(14905)
(14896)
(14375)
(13664)
(13545)
(13350)
(13211)
(12901)
(12677)
(12377)
(12338)
(10778)
(10384)
(10171)
(9728)
(9653)
(9498)
(9289)
(9232)
(8615)
(8465)
学科
(76597)
经济(76532)
管理(53769)
(50758)
(41197)
企业(41197)
方法(32354)
数学(28731)
数学方法(28549)
中国(23438)
(19620)
技术(17685)
(17476)
(16611)
贸易(16601)
地方(16487)
业经(16446)
环境(16242)
(16218)
(15284)
农业(13394)
(13001)
技术管理(12771)
(12540)
(12051)
银行(12005)
(11682)
金融(11681)
(11593)
(10496)
机构
大学(253726)
学院(252051)
(112832)
经济(111163)
管理(96756)
研究(92143)
理学(85031)
理学院(84009)
管理学(82818)
管理学院(82354)
中国(69313)
科学(56937)
(53146)
(46551)
(46217)
(45928)
研究所(42938)
中心(40704)
业大(39611)
财经(38355)
农业(36549)
经济学(36190)
(35351)
(34890)
(33223)
北京(33118)
经济学院(32772)
(32007)
师范(31605)
科学院(29116)
基金
项目(181083)
科学(145219)
基金(135619)
研究(127144)
(121781)
国家(120857)
科学基金(103195)
社会(86258)
社会科(82094)
社会科学(82072)
基金项目(72259)
(69184)
自然(66762)
自然科(65302)
自然科学(65280)
自然科学基金(64202)
(59544)
教育(56837)
资助(53097)
编号(46543)
(43632)
重点(41886)
(40442)
(40218)
创新(40094)
国家社会(37876)
成果(35608)
科研(34829)
教育部(34415)
(33908)
期刊
(114532)
经济(114532)
研究(72072)
中国(49598)
学报(44204)
科学(41440)
(39989)
管理(35887)
(33747)
大学(32940)
学学(31374)
农业(27865)
教育(22861)
经济研究(20990)
(20647)
金融(20647)
财经(19225)
技术(18766)
业经(17656)
(16789)
(16769)
问题(15186)
科技(14546)
(14545)
资源(13061)
技术经济(12900)
世界(12875)
国际(12860)
(12059)
商业(11238)
共检索到361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曾坤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春杨  翁蒗  
以东、中、西三大区域作为地理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创新的度量指标,运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详细刻画中国区域创新差距的时空变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3年间,中国区域创新相对发展率差异较大,省际创新呈现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省际创新差距持续增大,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特征;而区域间创新差距先增大后减小,由此推动区域创新总体差距以2007年为分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特征;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省际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在考察期内持续增加,而区域间创新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却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各地区不同的科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景新  张月如  
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效率问题是中国科技创新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以专利为创新的产出指标,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为创新的投入指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创新过程中的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测评,并就影响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主要的研究发现有: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R&D人员投入比R&D经费支出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劳动者素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影响,这可能与专利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关;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越来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甫  徐吉宏  杨文静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结合科技创新过程的特征,将其创新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继的子阶段,构建了科技创新两阶段DEA模型。以甘肃省各市(州)2010—2015年的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不同区域两个子阶段的创新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虽然14个市(州)科技创新效率存在着差异,但甘肃省科技研发效率呈上升趋势;79%的市(州)表现出科技研发效率高于成果转化效率的情况;科技创新活动以兰州市为中心点向周边扩散。科技人员素质、财政科技支持比例在科技研发阶段对地方科技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经费投入可能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但企业技术转移核心地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辉   杨艳艳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明显;(2)东部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高,中西部地区低碳技术创新产出较低,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上升的趋势;(3)R&D人员投入、项目投入和经费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产出,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4)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对低碳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为负,且对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带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改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联合减排、优化创新空间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纯光  程钰  任建兰  陈延斌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集,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探究中国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4年中国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从2000年的0.199提升至2014年的1.775。其中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速度较快,而政府支撑和服务能力以及创新基础环境提升较缓慢。2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由"大差距低水平"向"小差距高水平"转变,高水平和增长较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和西北各省(市、区)创新能力较弱且增长较慢。3区域物质资本集聚、区域智力资本集聚、区域创新环境、全球化知识溢出等是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时空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习保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利用我国各地区1998~2006年的创新活动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环境因素对以专利量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发明专利总量和职务发明专利量分别估计前沿产出函数所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职务发明专利量估计的投入产出弹性更高;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创新效率的两个显著因素;效率系数的变化,部分解释了近年来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份额增加的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臧欣昱  马永红  王成东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秦阳  
创新效率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而区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高低。文章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区域创新能力高低的表征变量,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创新链接、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和创新熟练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地区之间的区域创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创新链接、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和创新熟练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璇瑄  
本文将三阶段DEA模型应用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测评,通过剔除环境因素对各个区域创新效率值的影响,得出各区域真实的技术创新效率值。研究发现,经典的DEA模型不能真实反映技术创新效率水平。通过SFA回归分析,环境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三阶段DEA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能更好的反映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炳洲  陈琛  
创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创新实力是突出发展困境和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道路,也是改善区域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要素。本文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权重,以2008-2016年的我国31个省份及地区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权重比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因地制宜以缩小各地区区域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发展,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臧欣昱  马永红  王成东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