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7)
- 2023(15846)
- 2022(13272)
- 2021(12156)
- 2020(10374)
- 2019(23550)
- 2018(22838)
- 2017(42361)
- 2016(23304)
- 2015(26097)
- 2014(25369)
- 2013(25230)
- 2012(23637)
- 2011(21599)
- 2010(21487)
- 2009(20164)
- 2008(20177)
- 2007(18239)
- 2006(15736)
- 2005(13958)
- 学科
- 济(98673)
- 经济(98578)
- 管理(65670)
- 业(64233)
- 企(51792)
- 企业(51792)
- 方法(43509)
- 数学(38266)
- 数学方法(37922)
- 中国(28768)
- 农(26279)
- 财(24037)
- 学(22157)
- 业经(20951)
- 贸(20941)
- 贸易(20931)
- 易(20371)
- 地方(20292)
- 技术(19580)
- 制(17788)
- 农业(17786)
- 银(15830)
- 银行(15758)
- 融(15362)
- 金融(15359)
- 行(15111)
- 环境(14934)
- 和(14351)
- 理论(14009)
- 务(13721)
- 机构
- 大学(344018)
- 学院(340294)
- 济(144041)
- 经济(141429)
- 管理(126472)
- 研究(123908)
- 理学(109975)
- 理学院(108569)
- 管理学(106697)
- 管理学院(106043)
- 中国(91970)
- 科学(78655)
- 京(73011)
- 农(66205)
- 所(64476)
- 财(62548)
- 研究所(59513)
- 中心(55163)
- 业大(55048)
- 农业(52812)
- 财经(50761)
- 江(50146)
- 经(46318)
- 北京(45749)
- 经济学(45692)
- 范(45101)
- 师范(44544)
- 院(44042)
- 经济学院(41418)
- 州(39411)
- 基金
- 项目(233547)
- 科学(183973)
- 基金(171223)
- 研究(163623)
- 家(153416)
- 国家(152185)
- 科学基金(128089)
- 社会(106188)
- 社会科(100710)
- 社会科学(100682)
- 基金项目(90740)
- 省(90546)
- 自然(83666)
- 自然科(81828)
- 自然科学(81793)
- 自然科学基金(80417)
- 划(78061)
- 教育(74987)
- 资助(68634)
- 编号(62699)
- 重点(54096)
- 创(53093)
- 部(51960)
- 发(51289)
- 成果(50788)
- 创新(49083)
- 国家社会(45262)
- 科研(45259)
- 计划(44831)
- 课题(44616)
- 期刊
- 济(152034)
- 经济(152034)
- 研究(97489)
- 中国(66462)
- 学报(63045)
- 农(59106)
- 科学(56350)
- 财(47108)
- 大学(46050)
- 管理(45575)
- 学学(43631)
- 农业(40275)
- 教育(34563)
- 融(28871)
- 金融(28871)
- 技术(26718)
- 经济研究(26161)
- 财经(25461)
- 业经(23592)
- 业(23263)
- 经(22025)
- 问题(20465)
- 贸(18835)
- 科技(18135)
- 版(18120)
- 技术经济(17541)
- 国际(16423)
- 世界(16342)
- 业大(15883)
- 资源(15451)
共检索到496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春杨 翁蒗
以东、中、西三大区域作为地理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创新的度量指标,运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详细刻画中国区域创新差距的时空变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3年间,中国区域创新相对发展率差异较大,省际创新呈现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省际创新差距持续增大,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特征;而区域间创新差距先增大后减小,由此推动区域创新总体差距以2007年为分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特征;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省际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在考察期内持续增加,而区域间创新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却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各地区不同的科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海霞 赵雪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守华 吴贵生 吕新雷
基于Furman等(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本文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活动规模等创新基础条件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包括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的质量、对区外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结果还发现: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明显且呈扩大化趋势,这是区域间投入规模与创新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内生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菲 李善同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阶段以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又进一步缩小的过程。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国际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演变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松彪 刘长庚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旧停留在省级统筹阶段,区域分割导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定量分析了中国基本养老金区域差距的变化特征,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本养老金的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但相对差距从2016年才开始呈扩大趋势。(2)四大板块中,西部和东部的基本养老金差距要高于中部和东北部;南北区域中,南部和北部之间的平均基本养老金差距较小,但南部地区的基本养老金相对差距要明显高于北部地区。(3)位于高值区域和中高值区域的省份主要包括西部地区的西藏和青海,以及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位于低值区域的省份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4)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来自组内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来自组间的贡献,组内的基本养老金差距是造成全国基本养老金差距的主要原因。(5)空间因素、滞后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人口因素均对中国基本养老金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各省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效应、棘轮效应和盯住工资增长行为,且制度赡养率和老年人口抚养比较高的省份基本养老金偏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南平 魏芬芬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运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混合回归模型,研究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等因素对人才、资金和技术三类可流动性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虚拟变量,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创新要素 要素流动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南平 魏芬芬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运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混合回归模型,研究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等因素对人才、资金和技术三类可流动性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虚拟变量,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创新要素 要素流动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流动、市场需求、市场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需要精准的区域政策以调控区域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旭光 赵雨涵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复杂网络理论解析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结构,并运用QAP方法分析影响空间关联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发展成为高-高集聚的良性地带,西部地区则走向低-低集聚的创新洼地;同时,东部和中部地区还表现出向同一板块内集中的趋势。中国区域创新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可达的关联特征。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结构受地区间地理距离与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进一步还发现省份间人力资本水平差异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差异有关。其中,普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影响最为严重,普通小学次之,普通高等学校不显著。研究创新: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并从创新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各板块在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作用和角色以及板块之间关联机制和传导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此外,还将研究"关系"之间关系的方法用来探讨影响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价值:为协调区域创新平衡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效率问题是中国科技创新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以专利为创新的产出指标,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为创新的投入指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创新过程中的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测评,并就影响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主要的研究发现有: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R&D人员投入比R&D经费支出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劳动者素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影响,这可能与专利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关;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越来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时空演化 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韩亚杰 李晶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继通
本文基于创新成本控制视角,综合运用DEA方法、Malmquist指数、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2015年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创新效率动态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板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东部增长最慢,呈现出由西到东依次递减的梯次发展格局;中部、西部和东北三大板块创新效率增长不仅源于技术进步,也得益于技术效率提升,东部板块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技术效率则存在阻碍作用;政府支持、企业自创是我国各板块创新效率提升的主因,而研发投入、城镇化、对外开放对各板块的影响差异较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共同前沿 数据包络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